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像人類學下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頁設計以互聯網為依托,給參觀者帶來全新的信息獲取方式。文章利用影像人類學客觀真實地記錄,并明確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的定位,建立信息架構,進行界面設計,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和體驗。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可以借助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強化受眾的交互體驗,拓寬桂北民俗博物館的傳播方式,并豐富其展示方式。
關鍵詞:影像人類學;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
數字時代的到來,有效推動了民俗博物館對外傳播方式的轉變,并給觀者帶來了全新的信息獲取方式。文章探索影像人類學視閾下桂北民俗博物館的網頁設計,有助于拓寬民俗博物館的對外傳播方式,進而強化受眾的交互體驗。
1影像人類學的概述
影像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以研究分析田野工作資料為主,以可視化的影像手段對民族文化展開研究,是直接面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文化的[1]。它以客觀紀實的語言真實、完整、科學地刻畫和反映人類的文化形態、社會形態及特征,畫面帶有大量的原始信息,忠實地反映所表現的對象而不加任何修飾,不加任何主觀因素地呈現相關文化內涵,能夠激起受眾真實的參與感。在信息媒介高度發達的今天,影像人類學有責任和義務再現和保存那些日益面臨消亡的民俗物質文化、人類習俗記憶。
2桂北民俗博物館現狀
桂北民俗博物館是以靜態的原始方式進行展示的,受到時空的限制,博物館、展品與受眾之間缺少互動交流,僅僅起到了收集、保護和展示文物的作用。大量的文物在玻璃展柜里成了“擺設品”,其背后的歷史背景、功能意義卻不被人們所熟知,使得受眾與歷史文物之間產生了一條“鴻溝”。可見,桂北民俗博物館亟需搭載數字藝術的列車,重點突破、有效宣傳,以此提升地方文物保護的方式和手段。
3影像人類學視閾下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意義
數字時代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也推動著博物館的創造性轉化以及創新性發展。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抓住數字時代的特征,在影像人類學視閾下以數字影像資料、口述紀錄片、影像民族志、虛擬現實漫游系統等展示手段,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地呈現民俗博物館的魅力,進而豐富用戶的參與度與體驗度,對于館藏文物的記錄保護和傳播推廣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3.1更具開放性
影像人類學視閾下的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依托互聯網技術,突破時間、空間的界限,實現資源共享,使其更具開放性。基于影像人類學,通過網頁設計建立桂北民俗博物館的文物數據庫,將各類館藏民俗文物以3D立體掃描、數字影像、虛擬互動等數字化技術手段加以傳播,進而加強博物館的展示與教育意義[2]。參與者可以通過訪問網頁了解更多的展館信息,多維度欣賞數字化民俗文物,較大程度地發揮桂北民俗博物館的傳播作用。
3.2更具快捷性
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桂北民俗博物館可以和網頁設計相結合,參觀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訪問桂北民俗博物館的網頁,直觀自由地學習相關知識。而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影像人類學,將收集到的影像資料隨時更新在網頁上,使用戶和學者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到相關知識和展覽信息,并通過靜態、動態等形式對于同一展品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地觀看。
3.3更具生動性
影像人類學視閾下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依托互聯網技術以及數字化藝術,能夠給予受眾以生動性、多樣性、互動性的體驗[3]。通過數字影像的生動介紹、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感,幫助受眾直觀地了解文物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以全新的理念、高新的技術將桂北地區的民俗文物生動性地再現,令觀者欣賞到館藏民俗文物的內在美感以及文化意義。
4影像人類學視閾下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思路
4.1設計定位傳統的民俗博物館
作為一個載體,主要目的是將博物館信息有效地傳達出去,但常常囿于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傳達信息具有局限性[4]。而在影像人類學視閾下為桂北民俗博物館進行網頁設計,通過信息采集、分類掃描、動態展示等展示博物館路線、票務信息、展訊信息、館藏文物、影像資料、歷史文化淵源等內容,讓受眾更便捷地了解桂北民俗文化。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數字藝術、展示手段擴寬受眾的視野,給受眾以沉浸式、互動性的體驗。
4.2信息架構
根據設計定位,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應當采用層級式的結構,這種結構形式便于后期維護與管理。因此,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從概述、藏品、鑒賞、研究、服務、動態等幾個版塊展開(如圖1),這樣有助于加深受眾對于桂北民俗文化的認知,同時也能吸引相關專家學者對桂北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
4.3界面設計
4.3.1字體設計。在界面設計時,主題要明確,由于顯示器的畫幅有限,所以文字的數量有限制,務必要做到簡潔凝練,主次分明。為了達到版式的美感,在字體的選擇上必須精簡在三種之內,確保其視覺的統一性。在字體的選擇上,可采用最基礎的字體:宋體、黑體和微軟雅黑。引導欄上的字體為宋體加粗,大小為18px,可以吸引受眾的眼球,一眼就能定位到具體的版塊,其他的標題和版頭字號為16px,二級標題字號為14px,常規及正文的字號為12px。不同的字體、字號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字號大小在10px以下,那么就會讓受眾產生視覺疲勞感,因此在網頁設計中,字體、字號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4.3.2色彩的搭配。人們首次登錄網頁時,首先被吸引的是網頁的色彩。故在影像人類學視閾下針對桂北民俗博物館進行網頁設計時,按照信息架構的層級關系可分為背景色、輔助色和引導色。其中背景色的顏色值為EDEBF6,輔助色的顏色值為585858,引導色的顏色值為A31600,利用莫蘭迪高級灰配色可以給人一種濃烈的歷史感,進而為受眾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體驗,強化網頁的美感。4.3.3影像展示。桂北民俗博物館網頁設計以客觀真實地影像人類學為依托,利用高清圖文、數字影像、3D模型等形式將實體的文物展品和建筑等文化遺產通過網絡虛擬等形式多角度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其影像展示一般分為二維和三維兩種形式。二維展示:通過圖文片形式,采用多角度環拍館內藏品,并著重拍攝藏品細節,最后用Photoshop處理光影明暗等問題,確保不失真,給受眾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像織物、紙張、竹質、木質、漆器等展品,如果在閃光燈的照射下極有可能會造成色彩的脫落,因此在拍攝的過程中要注意閃光燈的使用。三維展示:三維展示與二維相比,更具有立體感、真實感和沉浸感。利用數字技術手段使用戶可以360°全景漫游,沉浸式地投入到所欣賞的文物當中。通過放大縮小、左右旋轉等操作命令,直觀地看到文物的細節,可以減少受眾由于固定地點和角度獲取信息而感到枯燥和乏味之感。4.3.4交互設計。通過對桂北民俗博物館進行網頁設計,用戶可以積極主動地接收信息,參與度也會得到提升[2]。網頁的交互設計不僅使用戶能夠便捷地使用該網頁,而且能使用戶更深層次了解設計意圖,產生情感交融[5]。
5結語
在過去對于民俗博物館的保護手段相對單一,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在影像人類學視閾下,客觀真實地對桂北民俗博物館里的館藏文物進行影像記錄,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對民俗博物館進行網頁設計,能夠豐富展覽形式且有效地傳播本地區民俗文化。因此,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夠為數字化博物館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雷亮中.影像民族志:人類學知識生產過程與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7(11):28-34.
[2]趙永軍.交互展示設計探索―以“紫金縣客家長壽博物館”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4(07):68-69.
[3]李巧雷.地域文化背景下德化陶瓷數字博物館視覺設計研究[D].華僑大學,2020.
[4]岳頂聰.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的交互體驗研究[D].深圳大學,2018.
[5]鄒楚怡.數字化時代博物館交互設計研究―以克利夫蘭博物館為例[J].工業設計,2019(06):139-140.
作者:張佳佳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