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文學發展的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文學是通俗文學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變體,它的形成與發展比以往任何文學形式都要復雜。科技、經濟、政治和網絡文學自身力量是影響網絡文學發展的主要因素,任何一方因素的消長都會直接影響到網絡文學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網絡文學;發展因素;大眾文化
一科技因素
相較于傳統紙質,文學網站擁有更大的展示平臺和不可限量的儲存容量,因此編輯對作品的審核和管理相對寬松,讓更多優秀擁有表現的機會。正因為網絡文學“海納百川”的態度,各種讀者都能在網站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網絡文學逐漸形成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網絡文學的展示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如手機app軟件推廣、游戲改編、影視劇改編等。尤其是影視劇改編和播出,讓網絡文學更具影響力。例如,由《后宮甄嬛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不僅獲得了超高的收視率也囊括了不少的獎項。與此同時,鍵盤輸入、語音輸入等新媒體寫作比傳統書寫更加方便、快捷。傳統作家寫百萬字就已經算是“巨著”了,但是對網絡小說來說百萬字的篇幅稀疏平常,貓膩的《間客》已經有348萬字,《慶余年》更是達到了398萬字。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就已經達到了533萬,是字數最多的網絡小說之一。另外,便捷的網絡讓讀者的反饋更加即時,作者和讀者的有效溝通,讓讀者有機會參與到網絡文學的創作中,這也是網絡文學擁有巨量讀者的原因之一。科技不僅改變了網絡文學的創作方式,也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當手機成為最便捷的閱讀終端,這種表現更加明顯。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手機閱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人們不再像閱讀紙質書籍那樣咬文嚼字,跳躍式的閱讀更加符合當下的閱讀環境,一目十行已經成為閱讀常速。“快捷”成為人們審美的一個潛在因素。同時,網絡文學的表達方式以簡單直白為主,讀者不需要具備高深的學問和專業的文學素養就能夠輕松進行閱讀,這也符合網絡文學作為民間文學的氣質。因此,成了當下網絡文學的語言敘述碎片化,故事情節隨意化,人文價值膚淺化都是網絡文學根據讀者需要自我調整的結果。
二經濟因素
網絡和資本的融合并不是在網絡文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早在20世紀90年代,商業寫作就已盛行,“文化書商就包裝作家,以美女寫作、身體寫作、青春寫作為刺激讀者的策略。”網絡文學雖然是因為作家的“消遣”與“娛樂”而誕生的,但是隨著訂閱、打賞等收費閱讀機制的普及與推廣,潛藏在網絡文學的商業特性逐漸清晰與成熟。除了付費閱讀,網絡文學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甚至網絡游戲來吸引讀者。從2000年至2013年,共有13部網絡小說被改編成電影,56部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這種趨勢越演越烈,僅2015-2016年間,就有12部網絡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34部網絡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一部優秀的作品,經過商業運作,它的版權通常覆蓋多個領域。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部網絡小說除了實體出版,還被改編成了同名電視劇、電影和漫畫。無論是改變成電影、電視、還是網絡游戲,都是網絡文學衍生的一種方式,而判斷他們是否具有衍生價值的主要依據在于傳播者能否在衍生過程獲得經濟利潤。擁有龐大讀者的網絡文學潛藏的經濟利益讓投資方們虎視眈眈,吸引讀者,并促使他們消費,是網絡文學的“生存問題”。在這樣的氛圍下,網絡文學以文學網站為平臺,形成一條規模龐大的文化產業。作者、讀者、出版商、發行商、游戲改編者、影視改編者以及手機軟件運營商等一系列人員活躍于此。當商品屬性超越文學屬性,網絡文學淪為大眾的消遣和娛樂文化產品,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學應當承擔的責任與人文關懷。網絡文學的商業化是作為文學功利性的現實體現,是不可能被消滅或清除的,但是在經濟消費時代,網絡文學的商業化很容易被腐蝕和侵害,過度的商業化會消解網絡文學創作的主體性。不可否認,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中,確實存在一些低俗的作品。但總體而言,商業化寫作為網絡文學聚集了數量龐大的讀者,豐富了網絡文學傳播的方式和途徑,為網絡文學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雄厚的群眾力量。
三政治因素
文學和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文學的興盛與發展首先應滿足政治環境的需求,文學氣息只有與其時代背景相吻合,才能爆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其次,政治頂端的欣賞與推崇對文學的興盛起到了關鍵作用:漢賦首先是宮廷文學的代表;曹氏父子對文學的支持與欣賞促成了建安文學的興盛;唐初的幾位皇帝無不愛好文藝音樂,提倡風雅,編纂文書,唱和吟詠;宋詞之興盛“多由君上之提倡,非啻一時風會已也。”除此之外,很多人在文學和政治上都有較高的地位,比如駱賓王、張若虛、蘇軾、王安石等。目前的網絡文學,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兩點政治需要。首先,網絡文學符合現在我們生活的政治環境。我們生活在國力蒸蒸日上的中國,人們對政府的信心隨著國力上升而逐漸增強,貧困、疾苦、腐敗雖然沒有徹底消失,但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社會矛盾。當大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之后,就開始追逐精神上的滿足。再加上整個社會處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壓力下,娛樂逐漸成為人們的首要精神需求,對網絡文學而言,這種社會特質主要體現在對閱讀快感的追求與消費。網絡文學在侵入大眾生活中的同時,政治上端的精英階層也加大了對網絡文學的關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成立網絡作家協會,積極吸納知名網絡,讓網絡作家有歸屬感,指導并鼓勵他們繼續創作出優秀的網絡文學。其次,各種相關會議的召開,為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環境。這里面既有國家決策的會議,也有精英層面對網絡文學進行理論梳理與評論。再次,相關研究課題和研究基地的成立,將網絡文學的研究工作落到實處。其中,中南大學的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成為最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研究陣地。
四網絡文學自身的力量
網絡文學的本是文學,無論它現在是何種形態,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精神的刻度表達上,承擔世界、社會賦予它的責任。因此,網絡文學能否健康發展,最終還是要憑借網絡文學自身的力量。利益驅動導致文學活動四要素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人們很容易把造成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歸納為大眾傳媒的介入。在傳播過程中媒體的主要任務是滿足受眾。當讀者同時又擔任受眾這一角色時,文學活動自然發生傾斜,文學作品淪為取悅大眾的精神工具。但造成這一局面的最主要的還是網絡文學本身。網絡文學的生產者,大多是新媒體時代的先鋒者,以70后和80后居多。年輕的寫作者們缺乏50后作家那樣飽滿的歷史感,缺乏60后作家那樣的藝術先鋒意識,雖然他們擁有妙趣橫生的想象力,但在這想象力背后藏著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蒼白的認知。現實世界殘酷的生存邏輯,被網絡們有意或無意地美化了。并不是每一個職場新人都會像杜拉拉一樣,迎娶高富帥,開啟新人生;也不是每一個“陳長生”通過努力就能改變不幸的境遇。網絡文學變成了作者的一種美好愿景,是普泛道德意識的人文情懷。網絡文學的讀者往往是年齡層次更低的青少年。科技的發展使這些少年們逐漸喪失了最基礎的生存技能。即使不會炒菜做飯也沒關系,美團和餓了嗎這種外賣app會幫他們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生活有父母供給,不用過于擔心金錢的壓力。可以說,網絡時代的青少年們,本身就處在一種相對虛幻的世界,因此,他們對網絡文學里描繪的虛幻世界并不感到陌生,反而在閱讀的時候,自身具備很強的代入感。而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僅限于欣賞節奏鮮明的故事情節,容易忽略作品所蘊含的深層次的人文關懷。作為構成網絡文學活動的兩大主體,讀者和作者的文學素養和人文關懷是決定網絡文學發展方向的核心因素。如何讓作品真實地反應客觀世界,讀者與作者在人文關懷中產生共鳴,作品對社會有著積極意義,都是網絡文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總而言之,網絡文學能否成為主流的文藝形式,主要取決于它是否能夠脫離商業的束縛,跳出世俗的層面,能否真實客觀地反映社會的精神現實,并對社會產生精神引領作用。但我們也不用著急,唐詩和宋詞都有著百年的發展歷史,而網絡文學從誕生到現在不過二十年的光景,我們應當用寬容和理解的眼光來看待它,允許它進行適當的自我調整,鼓勵并引導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志雄.網絡文學的發展與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歐陽友權.網絡文學五年普查2009-2013[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4]張健.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跟進[J].教育現代化,2016,3(38):28-29.
作者:宋潔心 單位: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