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民俗體育文化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遵循“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特征概括-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教學及其評價”的研究路徑,選擇代表民族的典型體育項目進行了研究,從中窺見相應民族文化的特征,旨在推進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和宣傳。
1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特征
1.1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共有特征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是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注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教學就是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踐行文化多元發展重要舉措的體現。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符號,承擔著記錄、傳播和推廣少數民族優秀體育項目的重任。故此,它們必然具有相同的文化屬性:(1)它們都是意識性的存在,以反映客觀世界的方方面面是其主要的功能;(2)它們都建立在具體的體育項目或是體育活動上。這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就是少數民族文化的載體,是其得以持續存在的基礎和前提;(3)凡傳承下來并為廣眾所知的,無論是作為載體的體育項目還是作為抽象提煉出來的體育文化,都必然蘊含人類先進文化基因,也都必然代表了特殊時期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的先進方向。例如,壯族的“板鞋競速”,就是廣西壯族民間精英為抗擊倭寇而發明的。初時用以訓練士兵運行速度和團隊協作的精神,后逐步發展為壯族重要的體育競技項目。毫無疑問,無論是作為體育項目的“板鞋競速”還是作為軍事訓練項目的“板鞋競速”,它們的本質都相同,精神也必然相通。一個是為應對倭寇入侵而發明創造出來的軍事訓練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士兵運行速度,以便于對戰運行速度同樣風馳電掣的日本倭人,達到追擊和退避隨心所欲的目的。對于士兵而言,除了行進的速度外,團隊協作是最重要的。一盤散沙的軍隊,其士兵作戰時猶如一個人對抗一支軍隊,而凝聚力極其強大的軍隊剛好相反。傳播到民間之后,“板鞋競速”雖說漸漸褪去了軍事訓練的特殊用途,但其對速度追求和團隊協作精神訓練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又如,藏族的“賽牦?!?,它其實是藏漢民族融合的產物。史載文成公主入藏,藏族首領松贊干布以穿戴了各種染了色“衣服”的牦牛禮迎,并讓騎牦牛的士兵驅使牦牛做出競速、起舞等各種喜慶的動作,使得文成公主一掃旅途困苦,并將這一活動在“國書”中向母家大唐王朝提及,使得中原地區得知這一盛況。松贊干布遂決定將“賽牦?!边\動作為地區的活動,從而實現了該體育項目在整個藏區傳播開來。再如,苗族與土家族的“高腳競速”。在我國,苗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三省和新疆等地;而土家族則集中在湘西和鄂西。前者山高路陡,后者濕熱多雨,因此,高腳競速有爬坡、涉水之功用。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苗族和土家族外出生產和生活不便的困境,為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后來,中國經濟縱深發展以后,苗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交通愈發便利,“高腳競速”就理所當然地從交通利器變為體育競技運動。
1.2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差異性特征
1.2.1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地域差異性研究發現,同一地域同一民族文化大致相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差異巨大。同樣是彝族,貴州的彝族主要體育活動為火把節、敬酒、龍燈、元宵燈會;而滇西川東則主要以摔跤、騎射為主。遠古以來,貴州叢林密布,耕種艱難。土著人以火為媒介,刀耕火種?;鸪闪松婧桶l展的圖騰,作為崇拜,彝族土著創設了火把節。不僅感恩火的恩賜,給土著人帶來糧食和生存的根基,讓彝族人們得以生存繁衍;同時還帶有原始的圖騰崇拜。以火為神,將其視作庇佑。在這里,火意味著光明,是當地人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希望;同時,火還是熱情奔放的象征和代名詞。在還沒有通電且交通不便的20世紀,你若到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做客,好客的苗、彝土著必然點亮熊熊燃燒的火把,全村老少夾道歡迎,安頓下來之后,必然是敬酒、篝火晚會、跳舞、拉歌等一系列少數民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歡迎遠方來的客人的節目,讓你心醉和驚奇。另外,“牛王節”“嘗新節”“四月八”等也是貴州少數民族較為著名的節日和體育項目。牛王節主要在貴州安順布依、苗、仡佬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流行,不僅是一個祭奠和感恩耕牛的佳節,同時還是斗歌賽舞的重要體育活動。貴州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他產業相對薄弱,但貴州農業技術落后,耕牛是最主要農用動力也是貴州人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因此,對于貴州絕大部分農家而言,耕牛都占有無比重要的地位。當地人感恩耕牛,并以此為主題,舉辦各種大型的感恩耕牛的節目和體育比賽,這是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所沒有的。
1.2.2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民族差異每個民族的發源地都不同,而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經過不斷地遷徙和發展,最終形成了自身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少數民族的體育文化大致也是如此,這也正是本民族區別于他民族的重要特征。朝鮮族酷愛跳板和長鼓舞,蒙古族有那達慕大會,哈薩克族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傣族是世界聞名的潑水節,藏族則有獨特的曬佛節,壯族三月三,苗族蘆笙節,彝族火把節,回族開齋節。這些節日無一不將少數民族的圖騰崇拜、生活傳統以及民族信仰同體育項目融合起來,在進行圖騰膜拜的同時彰顯了本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很強的區分度。而且這些項目已經無一例外地成為了本民族的文化象征,由體育項目折射出來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確實已經成為少數區分少數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這也必然成為我們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重要基點之一。
2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教學
2.1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得以長存的重要基因,而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其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和傳播。如上文所言,教學是實現少數民族優秀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徑。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反復地說道和教化,絕大多數學生必然會對于本民族乃至于自身民族體育文化有一個較為深刻了解,并對其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有所見解。而且學生是不斷地新陳代謝的,一批走了,另外一批新生又進來,繼續接受學校教化,這就是學校教育大大優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學校有自己的活動宗旨和教育教學的體系,有定制化的課程模式,這對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常規化的學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歸結起來,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優秀體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文化多元發展的認識,在增加學生見聞的同時,促進學生對于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多樣化有一個具體深刻的認識。
2.2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教學模式
進行大范圍、廣角度、深起底的調查。調查學校所在地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方方面面的具體情況。邀請專家學者撰寫分析報告,最終反饋到教材中去。報告必須要有深度和廣度,將學校所在地少數民族所獨有的民族文化進行梳理,再進行深度的解釋。調查學校教職工對相關民俗體育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慮當地學生的素質基礎乃至于當地人文社會倫理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時還需要編撰教材。教材力求形式和內容多樣化,最好做到體系化。單一教材務必圖像、圖畫、圖表、文字等內容充實,生動詳實,并要求有在線資料的支持。對教學材料進行必要地篩選。建議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體育項目作為教材編撰的素材,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而那些未被選到的項目則作為補充材料作為測驗或是考試材料入選進來,并且建議將它們放到相應的獨立門戶網站上,進行必要的推廣和宣傳,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在進行教學中,要求擔任民族體育文化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是研究型的優秀教師。只有教師具有雄厚的功底和深厚的民族體育文化底蘊,對當地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和全面的了解,其進行起教學來才能夠得心應手,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多和當地學生多家交流,以互動的方式來增進了解和認識,這樣一方面可以大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另外還能實現課堂互動,最終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一定不要把民族體育文化的教學視為不重要的事情,而應該建構起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和支持制度來幫助民族民俗文化教學活動的開展。
3結語
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民俗體育文化的教學,首要先通過調研的方式,對學校所在地的民族民俗體育文化有深度和廣度的認識,然后以此作為主要素材,挑取典型材料進行教材編寫,然后培養或是選拔一批對當地民俗民族體育了解深刻的教師,作為授課教師,進行日常教學。另外,我們主張建構起相應的評價體系,對每一學年民族體育文化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建議這種評估是開放性的。實際上,對于少數民族民俗體育文化的教學,大致要遵循這樣一個過程,研究體育項目,抽象概括出相應的文化特質,然后開展教學,這個過程也應該是師生一起完成的。
參考文獻:
[1]秦言多.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20-124.
[2]朱忠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54-160.
[3]劉東渝.試論民族地區高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5):127-128.
[4]朱杰,程暉,王振杰,等.全球化語境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SWOT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3-76.
作者:任亞東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