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首先闡釋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及特點,分析了民族傳統體育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基于此,分別從全面加強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有效繼承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造民族傳統體育優質師資團隊、積極改革創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健全高校體育事業發展規章制度、深入貫徹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出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建設路徑;體育文化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民族傳統體育主要指的是近代之前的體育競技類休閑活動。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民族體育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各民族體育活動形式的有效延續,組成當代體育的文化密碼,是各個民族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產。民族傳統體育也可指特定民族在某一范圍內組織的、至今依舊有影響的體育競技類文化活動。
(二)特點
1.民族性。傳統體育文化的主要內核便是民族性,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屬性,它是對特定民族文化心理的最高程度的抽象,其具有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功能。民族傳統體育既包含符合世界范疇內全部文化的規律及內容,同時還含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獨特形式及內容,對團結民族成員力量、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2.地域性。我國擁有遼闊的土地、復雜多變的地理形勢及環境,各個地區的人們生活習慣、風土民情、興趣愛好等存在巨大差異,這就催生了各個地區獨特的體育項目。比如,我國北方地區喜歡騎射、南方地區擅長泛舟,并且北方人通常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參加體育運動項目,而南方人則多以集體組織形式參加體育運動項目。由此能夠明顯看出,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地域性特征。3.傳承性。不同文化都需經過長時間的融合、挑選、演變才能逐步發展成一種經典的、受大眾喜歡與認同的文化形式,民族體育文化也是如此。當一種健全體育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時,其基本內涵與形式便會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展、世代流傳,這一過程充分增強了地區以及社會的向心力,并且這也是傳統體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實質與規律。4.多元性。我國疆土遼闊、資源豐富,56個民族為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內容的豐富及拓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每個民族因地理位置、生活習性、風土民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完全不同。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形式、豐富多彩運動內容是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榮譽及驕傲。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相關文化探究者就進行過一次調查統計,全國范圍內收集到的一千多個體育運動項目,且不同民族都有著自身獨特的體育項目。5.娛樂性。民族傳統體育相對于競技類體育項目來說,存在明顯的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是以娛樂健身鍛煉為重點,某些項目還帶有特殊形式的文化活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沒有競技類體育項目那種激烈的場面,其更加傾向于滿足社會大眾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求,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運動項目中放松心情、釋放壓力,抒發情感。因此,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獨特的形式及文化氛圍成為了大眾娛樂放松的一種方式。
二、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借鑒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
(一)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多功能的體系。對于生物遺傳來說,其依賴的是基因,但文化的傳承需要依靠自身。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高校體育實踐活動相結合,有助于大學生認識和深入了解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促使其向社會化方向邁進。在高校日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種有效途徑向廣大學生呈現各個民族之間的傳統體育項目,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環境。還要在學生學習中積極引導他們進行討論,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尋找代表性最強的體育語言及特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后,既能夠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增強民族團結和凝聚力,同時還能進一步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而這正是當前我國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有助于豐富高校校園文化
正是因為地區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國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包含的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風格等也存在不同的特點。在分散、整合的過程中加以完善,衍生出嶄新的文化形態,使其更加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將傳統民族體育項目融入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可為學生帶來精神與身體的雙重享受,極大程度的提高他們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樂趣,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及廣大學生校園生活。同時,高校大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區,他們為校園帶來了特色化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將其和傳統節日、慶典進行結合,有針對性的開展及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鍛煉、教學、演出等,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全體學生加入到其中,這既能夠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宣傳,也能強化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溝通,有利于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協同發展,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三)有助于高校體育活動開展
當代競技類體育項目因受到場地、器械限制,技術難度指數較高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滿足高校體育活動趣味性以及健身性的基本需求。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更加自然樸素、靠近學生日常生活,并且簡單容易實施,有助于廣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開展某些民族性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加入到其中,可讓他們深切體會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及深刻內涵,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使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此外,高校領導和體育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而這也充分體現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本質。當代大學生目前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擁有旺盛的精力與充足的體力,讓他們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從而使其正確理性的看待自己,便于他們進一步完善自我。這種自我了解、自我發現及自我提升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民族傳統體育指導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路徑
(一)堅定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為了有效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應努力推動自身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高校體育場館與基本設施建設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體育設施的良好布局有助于美化校園整體環境,也有助于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提供有利的物質保障。對于體育場館的建設及布局,應注重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他們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滿足他們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同時也進一步促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革新。高校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是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更好的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應加大投資力度,將物質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大力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項目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應被西方競技體育同化。想要開展區域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揮各地高校的顯著優勢,就需要結合本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運用當地獨特的資源優勢,來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比如,太極拳、木蘭拳、太極劍等,可依據當地的文化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民族體育項目進行教學。高校應盡可能挑選地區文化81特色鮮明、民族性較強、娛樂性較高、形式新穎、易被師生所喜愛的體育項目。有效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助于增強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深化師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與了解。
(三)打造民族傳統體育優質師資團隊
打造民族傳統體育優質的師資團隊,關鍵是要強化對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知識學習、實踐運用以及學科體系發展等方面的探索。高校應積極拓展民族傳統體育及院校體育教學范圍,可專門增加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并在校內公共體育課程中融入民族傳統體育相關內容。此外,也可利用開展各種培訓班、短期學習課程以及研討會等形式來提升院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理論與技術水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高校還要高度重視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研究工作,構建科學有效的學科評估機制,推動體育教育工作者開展理論創新工作,促進師資團隊結構調整與重構,制定教師進修與學習的保障制度,改善校內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人力資源。
(四)積極革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在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過程中,高校應遵從理性繼承、合理摒棄的基本原則,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創新性及針對性地弘揚。應秉著積極改革、不斷創新的先進精神,來推動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主要是在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下誕生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其影響與熏陶,既包含精華部分,也包含糟粕部分。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革新的過程。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構建高校體育文化,需要高校運用創新理念,結合具體情況,不僅要保留傳統的有利資源及深刻內涵,還要汲取當代質量和精神。
(五)健全體育事業發展規章制度
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應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并完善體育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高校體育規章制度,其一是為了完成教育部門布置的體育教學任務,進一步促進體育鍛煉、比賽及大眾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其二是為了充分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應構建符合院校自身發展的體育師資團隊培訓、體育基本設施建設以及體育課程設定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和優化高校體育事業的各種規章制度。以此來規范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使其能夠有章可循,最大限度的發揮校園體育文化部門的基本職能,構成科學、嚴謹的組織及管理系統,為弘揚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貢獻積極力量。
(六)深入貫徹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念
高校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過程中,應將民族傳統體育精神融入到其中。首先,應轉變過去以競技類體育為重點內容的體育發展模式,構建以多樣性、民族性、開放性以及當代性的文化精神為核心的體育文化思想,在有效滲透民族傳統體育要素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極具當代精神的高校體育事業。其次,應培養教師和學生的道德觀念,在傳統民族體育實踐活動中營造一種精神鼓勵的氛圍,培養廣大學生理性思維,幫助他們健全人格,進而樹立良好的體育意識及觀念。民族傳統體育可以拓展校園體育文化生活,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尤其是其中含有的陰陽調和以及內外兼修等積極思想,更有利于高校體育文化價值觀念建設,有利于完善高校體育文化形態。因此,高校應積極加強宣傳,讓這種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中的許多文化活動,對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校應結合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能力、院校將來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等,在觀念及教學方式進行調整與創新。在當代體育文化建設進程中,應全面加強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繼承并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造優質教學團隊,創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健全相關規章制度,貫徹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念,以此來最終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高校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敏進,孫偉.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體育環境建設的影響[J].體育科技,2017(6):60-61.
[2]王琳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體育環境建設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7):108-109.
[3]陳文燦,來勇.論民族傳統體育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2):39+182.
作者:閆新芳 單位:山西戲劇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