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黑龍江省高校冬季必不可少的特色體育課程———冰雪體育項目,其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我省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而質量的好壞最終是聚焦在結果的滿意程度上。因此,我們應該構建一套多元化的科學合理的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本文以“耗散結構”理論為指導,從冰雪體育教學的特征入手,對我省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提高冰雪體育教學提供參考,從而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補充。
關鍵詞:耗散結構;黑龍江省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1前言
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學科特點,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存在著顯著的特殊性,尤其是冰雪項目,因其項目特點、開設條件、場地器材、氣候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其教學評價環節深受專家以及教育系統的關注。本文以“耗散結構”理論為指導,從冰雪體育教學的特征入手,對我省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現狀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客觀準確的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從而為其他體育項目的評價提供參考,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2耗散結構理論的基本思想“耗散結構理論”
作為一種新的科學觀點,由比利時物理學家普里戈金根據物理學相關理論提出。我們把開放的、遠離平衡的系統,在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通過系統內部非線性動力機制和能量耗散,維持宏觀和時空有序結構稱之為“耗散結構理論”。這一理論主張“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并且在定義中強調:系統必須具有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動力學機制的特征。雖然專家在自然科學研究歸納出“耗散結構理論”,但在實際中我們可以將這一系統論的方法應用在社會各領域。筆者認為以“耗散結構理論”的理念,來分析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將對我們進一步研究體育教學評估系統提供新思路、新參考。
3“耗散結構理論”指導下的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3.1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開放性
從體育教學的特征來看,開放性是體育課的最顯著性特點之一,其中冰雪體育項目更能體現這種開放性的特點,影響冰雪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包括體育教師、學生、器材、環境、氣候條件、冰雪場地的質量、運動技術技能、達標考核等指標。各因素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整個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可避免地和器材、冰雪場地質量、天氣等因素互相影響。其中天氣溫度、冰雪場地質量對冰雪體育教學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沒有脫離環境和體育教育系統而單獨存在,具有開放性特征,但是冰雪體育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師生雙方的動態活動,在所了解以及調查的我省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重點只放在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因此系統的開放性是單方面的、不完善的。根據“耗散結構理論”的觀點,耗散結構是以系統開放為前提,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必須要保證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處于開放狀態,才能夠客觀科學的進行全面評價,進而保證冰雪體育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冰雪體育教學評價中,應該廣泛征求教學管理人員、教育專家、體育學專家的信息和建議,擴大系統的開放橫度;其次,由于冰雪體育項目課時短,并且是在寒冷氣候中進行,另外對于南方學生來講,他們從未接觸過冰雪項目等原因,在評價體系中,我們應該考慮對學生內在因素的評價,如學習態度、興趣、提高幅度的評價。最后,建議考慮教師的教學因素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如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投入和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有效性,一是可以促進教學效果,二是對評價雙方的相互督促。不僅擴大冰雪體育教學的開放橫度同時也增加了開放深度。
3.2“遠離平衡態”的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在所有的高校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其評價的內容無非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內容、上課認真程度、技術技能、成績達標等指標體系展開,根據一定的標準給予各個分段的分值,形成一套約定成熟的評價方案和內容,學生從此也就嚴格按照相關內容和規定,進行練習考試指定內容,忽視了學生對克服困難、抵抗寒冷的意志品質、運動興趣、體育習慣、態度等方面的培養。實際上,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就是在平衡與接衡狀態下運轉。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僅僅只是為了在考試中達到及格,以不掛科為準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充分表現出來,更無從談學生的“主體作用”,由此造成教師不了解學生鍛煉效果,教學效果差的現象,從而失去了冰雪體育真正的鍛煉意義和教育目的。從教學組織和教學形式上來看,教學沒有任何問題,而實質上學生是處在被動的地位,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失去體育運動興趣,課堂氛圍變得沉悶,隨之課堂上缺失學生這一最為關鍵的教學主體。“耗散結構理論”除了需要具有開放性特征外,還需要必備“非平衡的狀態”條件,在非平衡的狀態下,系統從無序—有序—新的無序—新的有序,逐漸形成新的穩定結構。從該角度來看,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還略顯不成熟,因此在制定冰雪體育項目評價內容和標準時,我們可以通過模糊數學、統計學、層次分析法等將各指標賦予一定數值,根據權重改進冰雪體育教學評價指標和比例,按照數學公式對冰雪體育教學效果進行定量的分析,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判;再者,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和理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加強教學效果,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學生要打破應付考試及格的心理,充分發揮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觀能動性。
3.3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非線性相互作用”
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都是采用教師自主評分的形式進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進行練習,投入大量時間,以求在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這恰恰是基于線性思維之上,使得練習時間、考試成績之間成為正比例關系,但事實上,我們卻經常看到學生付出很多,成績卻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個體之間身體素質存在差異。用“耗散結構理論”觀點解釋,這似乎正是冰雪體育評價系統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實際上我們通過分析,這種非線性的機制的存在往往是因為學生天生身體素質、原來的運動基礎等因素相關。因此,我們應該更加合理的量化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不僅僅以技術評定、成績達標為準則,更要看學生的參與程度和主動性,以考查學生的態度為主,通過手機APP等現代化手段將學生的運動時間、訓練強度、提高幅度為評價內容,在冰雪體育教學評價中做過程性評價。
4結束語
文章以“耗散結構理論”為指導,對我省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現狀進行了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前我省冰雪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尚未科學化、全面化。本文所提到用數學公式和各種數學手段將各項指標量化處理,解決評估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實踐中通過手機APP等現代化手段,進行多維度評價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參考文獻:
[1]鄒海林,徐建培.科學技術史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劉承波.從無序到有序-試以耗散結構論分析創新的機制[J].學術研究,2002,15(1):17-18.
[3]易保銳.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其運行機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23)5.
[4]岳強,唐炎.高校公體教育發展的耗散結構理論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5).
[5]邵桂華.耗散結構與體育教學系統的自組織[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1):109.
[6]李捷.現代運動訓練系統的自組織理論及其哲學思辯[J].體育科學,1998,18(6):36.
[7]鄭宏偉,李國強.耗散結構論在培養運動員競技能力中的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9(3):61.
作者:孫俊濤 張萍 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體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