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新的人才培養規格對通信技術專業改革的創新與實踐意義
在通信技術專業的改革與創新實踐中,要大膽探索高職辦學新思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這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有著很明顯的區別,是高職教育的最大特色,人才培養新規格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型具有重要意義,人才培養應該注意兩個方面。
1.1人才培養必須定位于區域服務
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均由地方或行業主辦,主要面向地區經濟和行業需要,服務區域比較明確。因此在人才培養方向及專業方向上,更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及時了解地方經濟的發展趨向,適時地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來設置專業,調整專業方向,合理調整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同時學校也可以在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自身得到更快的發展與提高。
1.2人才培養應該明確層次
目前,高職高專學校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于“強調技術,注重技能,關注創新,兼顧人文,綜合發展”。從這個規格定位出發,高職教育要緊緊抓住“技術技能”、“發展、復合、創新”這兩層涵義,從技術、技能角度來制定適合“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崗位或崗位群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注意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生技術、技能等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在工藝型、操作型、管理型崗位上發揮才華。
二、通信技術專業改革與實踐的思路和過程
在對京津地區近百名通信專業畢業生及多家通信技術相關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后,統計發現近一半的企業認為當前本專業課程體系不能滿足這些企業所設實際崗位的需求,部分課程老化,知識陳舊,一些實訓課程所對應崗位的人才需求很少,例如家用電器維修;近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認為當前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在整體構建上不能滿足通信行業實際崗位的需求.
2.1確定職業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務
通過調研,我們分析了通信技術行業職業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終端設備裝配師,需要掌握智能設備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常用工具的使用及技術革新,掌握智能手機元器件的篩選、測試、高級裝配,故障處理、產品工藝等技術。
(2)智能終端程序員,掌握基于新型智能終端設備的APP設計,基于安卓操作系統的JAVA程序設計及嵌入式系統開發與調試。
(3)通信網絡勘察設計師,掌握基于4G的通信工程工程文件編制、安全操作、新工具使用、線路勘察、網規網優、光纜敷設等技能。
(4)工程維護與管理員,能夠進行通信網開局、數據配置、交換設備日常維護、管理、傳輸設備例行檢查、通信網絡硬件改造、優化、軟件升級操作,以及網絡故障診斷、排查、修復。
(5)通信產品銷售專員,能夠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熟悉新的增值業務,提供移動互聯網、IPTV、數字集群行業等領域新技術的支持與服務。
2.2重構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廣泛的調查與研究,我們重新確立了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面向新興通信產業的生產、服務和運營類企業,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與實踐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夠在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和寬帶接入以及物聯網等通訊領域從事工程建設、運維、管理、技術服務以及通信產品和設備的生產、測試、銷售、管理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借助在校期間培養的學習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技術上改造并進行創新,在畢業后的3-5年中成為大中型企業技術骨干。
2.3構建基于工作任務和的課程體系
為了能夠很好的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按照通信技術專業知識、技能、素質的綜合要求,我們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四個層面重新設計,包括新增課程、課程整合、課程改造和課程刪減。
(1)新增課程,為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基礎文化素質,提高個人修養,增開大學語文課程,為增強學生對相關專業領域的了解,拓寬專業視野,為職業能力的遷移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增開了智能終端程序設計與開發、物聯網技術應用等課程。
(2)課程整合,為了向學生學習專業核心課提供必需、夠用的理論基礎,將電子工藝焊接與計算機輔助設計protel進行整合,改為電子工藝實習。
(3)課程改造,為適應職業崗位強調技術的需求,在數據通信課程中加入二、三層交換設備相關知識點,并提出學生應該通過本課程熟練掌握交換設備的配置技能。
(4)課程刪減,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家用通信設備的更新,智能化、集成度越來越高,很多的家用電器設備維修的價值越來越小,其崗位需求逐步縮小,因此將家用電器維修刪除。
2.4“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提高教學效果。遵循虛實結合,“教學做”一體的建設理念,大力加強通信技術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以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為導向的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工作的內容就是學習內容,工作的場所就是學習的場所,教師從團隊組建、任務選擇、項目管理等方面引導學生團隊逐步完成各項任務,課程實施過程中每個同學有具體的角色和任務,真正做到“教”與“學”的一體化。
2.5通過職業技能大賽提升創業與創新能力
通過舉辦、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訓。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通信技術技能大賽”,加強學生通信技術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和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結合具體產品開展網絡運維、網絡改造、網絡優化等技能水平,促進各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同時對推動通信技術專業教學的改革,特別是校企合作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
2.6提高“雙師”素質,優化教學團隊
提高“雙師”素質,加大現有師資的培養力度,派遣教師下到企業參加工作鍛煉,加大力度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專職教師,完善“雙師”結構;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職教師庫,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技師、能工巧匠進課堂,在學生技能指導、現場實習教學、學生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指導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實驗實訓指導環節,加強既懂理論又熟悉實踐的實訓教師的陪養,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訓教學質量。形成專兼結合、分工協作的“雙師”教學團隊。
2.7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虛實結合、學訓一體的理念,從基本技能到專項技能,從單一素質到綜合素質依次遞進的培養規律,本專業與中興通訊,華為公司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包括通信綜合實訓室、LTE實訓室、數據通信實訓室和網絡優化實訓中心。
三、小結
最后,圍繞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課程重構、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高等職業教育通信技術專業的改革與實踐,嚴格把控質量標準體系和人才評價體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校與企業的的“雙贏”將是我們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
作者:徐亮 單位:天津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