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專業實習教學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各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都逐步建立起了實習體系,以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實習方向,對于土木工程專業來說,其生產實習需要融入到工程項目的開展過程中才能得到專業的知識實踐,但由于受實習時間、空間及實習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越來越流于形式化,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會嚴重影響土木工程行業的工作質量及發展進度,因此,在教學模式中進行專業生產實習的改革是目前各高校需進行的重大任務。
1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組織形式欠靈活
土木工程專業集中性的生產實習雖然便于對學生進行集中管理,但從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來說卻是欠妥當的。土木工程的生產實習主要依托于實際的建筑工程活動進行,一方面建筑工程的進行受氣象條件、意外事件等外部因素影響很大,其工程計劃往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工程計劃難以遵循,而生產實習的計劃多是依據工程計劃來制定,為期較短的實習倘若遇到工程計劃臨時調整的狀況就無法保證實習計劃圓滿完成,導致整個實習失去價值與意義;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從工程開始到竣工至少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而土木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主要集中在3~4周的時間內,很難從整體上了解工程的施工步驟,實習往往只是了解了工程的某個環節,導致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
1.2實習考核欠科學
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目前主要是以報告的形式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考核,實習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實習過程中任務的完成情況及工作參與情況,另外還包括實習心得體會、實習日記等內容,此種形式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缺少監督力度,在集中實習的情況下,學生實習的內容與形式都基本一樣,導致實習報告的內容也基本一致,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使學生的實習成果難以區分優劣,且實習期間學生也極少出現消極對待的情況,因此其考核監督效果較弱。
1.3實習管理欠規范
學生在學校安排實習單位之后,到各工地進行實習,由工程的施工工作人員進行指導與管理,校方指導教師多數以定期巡查的方式監督學生的實習情況,具體的實習過程交予現場的工程師與施工員負責,而現場工程師與施工員為保證工程進度及學生安全,往往不愿讓學生參與到施工過程中,指導實習僅僅流于形式,學生多數被安排在辦公室進行文字資料的整理工作,生產實習變成參觀實習,不僅沒有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而且使學生對實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降低,影響實習效果。
2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2.1提升實習組織的靈活性
土木工程的實習組織形式可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并且要以分散實習為主,在時間上將生產實習分散開來,在總實習時間不變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實習融入到專業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可利用周末的時間進行分散實習,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行集中性的實習,此種方式使學生邊學習邊實踐,有效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而且在工程計劃發生變更時,實習計劃也能做出靈活的調整,使學生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都有所了解,有效提升實習效果。
2.2構建豐富、科學的評價體系
首先,實習報告的內容應更加豐富、充實,報告可采用議論與記敘相結合的方式,分項目進行記錄,對工程項目的記錄還應包含對各個工序的深入探討,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表述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還可以增加專題報告部分,讓學生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實習內容做成一項專題報告,這樣就是報告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狀況,使實習報告成顯示實習成果的有效手段。其次,對實習成果的檢驗與評價,除實習報告之外還應有多種形式,像實習答辯會、實習成果測試、實習成果匯報等都可以成為檢驗實習效果的有效方式,因此,對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效果評價應突破形式單一的局面,將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從多個方面檢驗實習效果,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科學。
2.3建設規范化的校外實習基地
鑒于土木工程專業較強的實踐性,學校應結合實際需求與校外優秀的企業及施工單位進行合作,構建規范化的聯合培養基地,并聘請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使實習指導成為校外施工技術人員的分內職責,對學生的培養更加認真負責。在這種模式下,校內的指導教師主要負責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校外的指導教師則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的實踐過程,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全面的培養。
3結束語
教學模式的建構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當教學模式偏離這一方向時,就應及時作出更新與改革,以保證教學效果。土木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教學模式應結合企業人才需求及專業特點進行改革,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作者:楊素娟 秦立朝 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