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帶一路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部分,包括建筑、橋梁、隧道、鐵路、公路等在內的中國基建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一張閃亮的名片。然而,為相關領域培養技術人才的土木工程專業,目前在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知識、能力的人才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結合工作實際,主要圍繞本科生培養,從課程培養體系的不足、海外工程的需求、留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三方面,對國內面向國際化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體系進行了調研總結,并提出了人才培養建議。
[關鍵詞]技術人才;土木工程學科;國際化課程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中國鐵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地區互聯互通,實現國家的共同發展的重任,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閃亮名片。近年來,從塞匈鐵路、蒙內鐵路、中老鐵路,到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古巴哈瓦那展覽中心園區、埃塞俄比亞的非盟會議中心,背后都已看到中國身影。2015年,教育部頒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其中,明確將“全面提升學生國際視野”,納入全面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歷史性跨越的總體要求。毫無疑問,土木工程專業,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門工程學科,專門培養掌握各類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橋梁建筑、水電站、港口等設施工作的技術人員。在這一背景下,提升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并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尤其是國際化培養體系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國際化培養能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對多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作和領導的能力,從而抬升人才培養質量。在中國企業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的背景下,我們急需為其輸送更多高層次工程類人才。另一方面,為相關國家培養本土技術類人才也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故留學生培養工作也不容忽視。
二、研究內容
目前,國內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學校超過300所,在校生超過50萬人。在課程國際化建設方面,我國高校圍繞《華盛頓協議》工程教育達成度為核心,旨在從學生自身、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等方面,打破傳統固有模式,重建目標體系,嚴格實施以學生為主的教育,將教學效果評價聚焦點從關注教師轉移到以學生學習效果為出發點,以《華盛頓協議》成員國專業質量互認、工程學位互認為基礎,力爭徹底轉變慣性教學思維,使專業建設達到國際間的無縫銜接,讓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全球人才競爭。針對目前的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教育現狀,筆者向所在學院的本科學生、教師及近3年來的畢業生(包含中國籍和外籍學生)發放單選題問卷,針對當前國際化培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調研,結果如表1。從表1的綜合反饋意見可以看出:有29%的參與者反映: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課程偏少。顯然,這是當前我國新工科建設的最突出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應基于學生實際需求和學科自身特點,通過學科建設和引智課程體系等項目,引入更多國外大學知名教授為學生提供優質專業課程,讓更多的學生能體驗到國外大學的教學方法與思維方式。此外,還應該加強各個層次的專業講座,并提高海外高校宣講力度,讓更多的同學主動接受國際化教育。下面從三個具體方面,對當前國際化培養進行討論。
(一)當前課程培養體系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的差異在課程培養體系尤其是面向國際化的課程體系方面,我國與國際一流大學還是存在較大的不足。針對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其主要差異,如下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在課程培養體系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就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硬”實力,包括為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有吸引力的科研啟動經費等硬件設施。與此同時,加快人才發展的機制創新,例如進一步打造國際化示范學校及學科引智創新基地的示范作用,積極探索學校與國際頂尖高校教師的“雙聘”制度、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制度等,在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增加高層次人才供給的同時,打造助力人才與隊伍發展的“軟”實力。同時,還應認識到“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管理”。要順應時代潮流,從國情、校情、專業特色出發,合理借鑒國內外大學行政管理的先進經驗,持續穩步地推進行行政管理的國際化水平,提煉行政管理的公共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念,創建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推動創新型國際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和提高對教職工國際化發展新理念、新趨勢和新方法的認識,從全球視野關注學科發展,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引入國際化服務理念和管理機制。發揮各職能部門參與國際化的有利條件及資源優勢,形成制度合力,全方位謀劃國際化戰略與管理,將行政管理與服務融入國際標準和規范之內,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服務。
(二)當前海外工作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根據對海外從業校友的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其主要需求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對于海外工程從業者來說,專業素養和外語水平是最重要的兩項技能,其在受調查的校友中分別占比37%和22%。通過該調查,可以協助各大學校在課程設置尤其是海外工程人才培養方面,優化現有體系并突出側重點。為了讓畢業生更好更快地適應海外工程需求,相關高校應圍繞服務企業制定國際化戰略,聚力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國際交流和科研合作平臺。同時,充分發揮在工程教育、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上的獨特優勢,聚焦解決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工程建設問題,與國內外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著力培養既有工程技術、管理技能又有語言文化優勢的復合型人才,著力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工程教育基地、工程領域智庫、高端論壇交流平臺,全面提升服務“一帶一路”的能力和水平。
(三)當前外籍留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由于專業自身特點,我國土木工程專業留學生大多數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超過98%。相對來說,來自發達國家的留學生人數較少。在土木工程的各個專業方向中,道路與鐵道工程仍然是土木工程專業中最受留學生歡迎的專業,這與目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蒙內鐵路、中老鐵路、德伊高鐵、雅萬高鐵等鐵路工程項目的持續推進息息相關。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在留學生中的吸引力。此外,建筑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專業方向,也保持著較好的吸引力。但是,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我國留學生培養質量,長期存在較大的質疑聲。針對留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本文進行了專題調研,結果如表4所示。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留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困難,與課程任課教師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反饋基本相同。留學生在課上聽講占比和課下作業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分別占比41%和32%),與國內同學的差距較大,這嚴重影響了其學習效果甚至學習積極性。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內高校還應進一步采取中外學生互助、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邀請優秀外籍校友返校講學等方式,提高我國留學生教學質量。同時,不斷創新招生和培養方式,提高境外大學開展學分互認項目數量,實施海外高水平大學博士生來訪計劃、國家公派碩士生項目和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提高國際學生申錄比例,力爭不斷提升生源質量。
三、結語
本文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現狀,從課程培養體系與國外大學的差異、培養目標與海外工程需求之間的聯系以及外籍留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三方面出發,對當前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總的來說,多年實踐顯示在學生國際化培養的理念與目標方面,存在一定的有偏差。長期目標應該是提升學校的國際化、營造真正國際化氛圍,并培養有國際化視野的學生。但在實際實踐過程中,缺乏對實質培養的探索,易流于表面,不利于長期的學生培養。通過調查研究,建議:(1)進一步發揮土木工程學科特色,同時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大工程需求,注重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重點開展圍繞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攻關項目的相關合作,讓在校生了解海外工程背景和需求。(2)與此同時,推進高水平教學方式并促進先進教學成果落地,提升在華外籍學生的教育質量。(3)最后,以各類文化合作機制相輔相成,致力于與沿線國家一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教育培養體系,實現我國國際化教育的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Z].國發〔2015〕64號,北京,2015.
[2]伊營營.淺談我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現存問題及前景展望[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4).
[3]劉艷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3):10-14.
[4]沈宇航.基于“一帶一路”視角的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7(11):60-63.
[5]游宇婷.關于中國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問題的認識[J].管理研究,2017:178.
作者:韓小娜 單位:北京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