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培養適應社會新發展的人才是人才的新需求。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質量為目標,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創新理念,構建了工科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是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新方向。
關鍵詞:新工科;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
1新工科下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從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各自的發展歷程來看,兩者的融合度并不高,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也均面臨著一些阻礙各自發展的“瓶頸”性問題。因此,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育人的實效性,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按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精神,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要以學生為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德學兼修,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為國家培養土木工程行業合格工作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性人才。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中,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科學精神。將思政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與質量評價標準、授課計劃、課程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等方面,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2新工科下土木工程專業要突出行業新發展
土木工程行業發展同樣需要適應新工科發展需要,如何圍繞土木行業和區域發展新需求,建設“新型”土木工程專業是學科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中國是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占全球60%的建設規模為土木工程學科提供了很好的產業環境和條件,當前土木工程學科發展正朝著設計模塊化、建造裝配化、材料綠色節能、監測智能化發展,土木工程學科課程設置也要符合行業發展新特點,要承擔起提升基礎設施質量和效率的重任,要建立起一套中國特色的專業知識體系。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上既要進行傳統課程的設置,也要開設與土木工程前沿學科課程,前者代表了土木工程專業的內涵,后者代表了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通過內涵與發展的結合,實現了土木工程專業融合發展。
3新工科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要圍繞專業認證進行
專業認證是國際上對高等教育進行專業評價的基本方式,通過專業認證意味著通過了行業認可的質量標準,土木工程專業是較早認證的專業之一,伴隨著認證的推行,專業認證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土木工程專業按照專業認證要求設置培養目標時需要根據產出導向,即國家需要、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來確定培養目標,按照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專業技能和社會責任等三個方面的素養、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以及畢業業后5年左右所具有的職業能力來確定培養目標,并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時應針對畢業要求12個指標點的能力要求來確定相應的課程,并形成課程體系,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不少于總學分的15%,專業類相關課程不少于總學分的30%,實踐類相關課程不少于總學分的20%,人文和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總學分不少于15%。還需要考慮行業的發展趨勢增加相應課程(如裝配式施工方法,BIM在工程中的應用)。同時,在“新工科”背景下,考慮房屋建筑方向、道路工程方向和橋梁結構方向三者的融合。
4新工科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傳統教學基本上傳授課本知識為主,以教學大綱為藍本,以教材為依托,進行課件制作、教案設計等等。而通過學業考試來衡量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情況。新工科背景下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強調教學結果,強調互動與反饋。為此在教學大綱設計時就需要根據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課程目標,強調學生應掌握的能力,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要求教師在講授基本概念后,結合土木工程對象實際情況,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CDIO教學法等。對于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土木工程專業的較為通行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教學思路是案例選擇、任務分解、案例分析、得出結論。以真實的項目為依托可精簡,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按照工程規范參考完成案例或項目。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翻轉式課堂,虛擬仿真等手段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但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通常教師應該有工程背景,同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5新工科下需加強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注重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社會實踐環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職業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技術創新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推動土木工程專業內涵的拓展。鼓勵專業實習與畢業就業相結合,校方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生產任務,可以讓就業用人單位和學生相互了解,也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工作環境。通過積極搭建創新創業競賽、互聯網+、土木工程結構創新大賽等實踐平臺,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競賽相結合,采用導師制負責制,積極輔導學生參與各類競賽,鼓勵教師將科研項目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要求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各類活動中來,多渠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6結語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我們推動現有土木工程專業的改革創新,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規律和時代特征的新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的理念、人才培養的需求、人才培養的質量、人才培養的體系構建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構建“新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平臺,以“學生中心、結果導向、持續改進”為宗旨,最終達到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互利,為社會培養大批具有較強土木工程背景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韓振峰,胡曉軍.“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49-53.
[2]孫峻.“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5-9.
[3]邵德福,李春江,馬曉君.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19):62-64.
作者:洪俊青 吳坤 袁小平 章清松 徐佳敏 駱海婷 蔡浩威 錢磊 單位: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