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希望達成的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教學內容不宜過多,課堂環節不宜過滿;抓住高效率時間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關注學生課堂表現,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重視講練結合,強化鞏固練習;利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本劇表演;采用科學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課堂效率;教學實踐;多媒體
一、教學內容不宜過多,課堂環節不宜過滿
古人云:月滿則缺,水滿則溢。作為教師,我們太想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學會更多知識,希望每一節課都內容充實、環節緊湊。但是課后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往往會發現事與愿違,學生根本沒記住或者沒學會。究其原因,教師在安排課堂內容時容量過大,課堂環節太滿,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很費勁。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盡量保證學生有思考時間、有讀書時間、有練習時間,要把握好一節課學習知識的量。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是天性,想讓學生每節課40分鐘都緊跟教師完成每一個環節、理解消化所有內容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小學生的注意力普遍比較分散,眼神和思維很難一直停留在一個地方、停留在學習內容上,他們更喜歡上課時東張西望,與同桌私下交流,甚至一塊橡皮、一枝鉛筆都是他們的玩具。教師應相機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或者跟他們做個游戲,緩解他們的學習疲勞。簡言之,一堂課太滿了,教學效率反而降低,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一堂課至少要留出五分鐘給他們適度放松,或游戲,或做課堂操,以保證每堂課的聽課效率。
二、抓住高效率時間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學生的課堂學習是有時間規律的,在不同時間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興趣會有所不同,這也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抓住每天的高效學習時間段,抓準每節課的高效時間段,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將會有很大幫助。按照一般規律,一天之中學生上午學習效率較高,下午學習效率較低;夏季學生的精力相對不足,容易在下午時犯困,冬季下午學生比較懶散。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課時的時候,應盡量把新授課的內容放在上午,下午的教學要多加活動、多加游戲,或以練習為主,這樣的安排比較合理,教學效果也比較好。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很容易疲勞、懈怠,所以,上課伊始應在前十分鐘講些重要的知識,之后的時間里可以帶領學生或者做游戲,或者動動手,或者唱唱歌,或者讀讀書,緩解一下學生學習的倦怠情緒,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關注學生課堂表現,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踴躍參與、積極表現的學優生,更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與教師的互動、自主學習的情況、小組合作中的學習表現、參與討論問題的熱情、學習思考的過程等。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課題為什么叫‘五壯士’?”學優生通過查找資料、翻找課外書籍等方式積極尋找答案,而部分學困生等著教師講,靜默不知聲,甚至不參與思考。這時教師要通過提醒、表揚等方式,促進學困生思考,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重視講練結合,強化鞏固練習
在課堂教學中,練習要圍繞“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基礎性練習。新授課前教師要明確基礎性練習的目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提高練習的針對性。2.操作性練習。通過畫、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學于實踐中,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3.針對性練習。新授課進行針對性強的單項訓練,如句子的訓練、短文的訓練等,要在如何突破難點方面做文章。4.復述性訓練。學生用語言復述課文的精彩片段,完成古詩文背誦的任務。5.鞏固性練習。對知識加深理解并轉化為技能技巧。6.比較性練習。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可以通過尋找知識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在對比中加深理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7.變式練習。克服思維定勢,一題多變,拓寬思維,加強對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與運用。8.拓展練習。通過練習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把新知、舊知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捕捉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因材施教。要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情,采取補救措施,或評講,或回授,或糾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五、利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
合理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具備顯著的優勢:一是能有效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能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直觀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三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隨著現代化媒體走進課堂,教師可利用的教學手段也不斷增多,在課堂上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力。過去出示掛圖就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如果幾次下來都只是掛圖,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所以,可以適當換用投影儀,也可以放音樂,利用現代化聲光電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也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與學生動手實驗、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我利用動畫播放烏鴉喝水的過程,還引導小組學生動手做一個喝水實驗,讓每小組同學都找來細口長瓶,學著烏鴉往水里放石頭,然后加入紅墨水,這樣學生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實驗和課本內容上。教學結束后,我布置學生寫一寫實驗感受,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六、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本劇表演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本中,有很多內容可以運用肢體語言來表演詮釋。課本劇表演,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學生邊表演、邊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之前,我讓學生自己設計服裝,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喜歡扮演楚王的,就讓他演楚王,看看他能不能演出楚王的氣勢以及對晏子的蔑視和嘲笑;有喜歡扮演晏子的,就讓他演晏子,看看他能不能表演出晏子機智、果敢、不畏權勢的品質;武士官員等角色選用不太愿意表演或者不敢參與表演的學生,以此鍛煉他們的膽量和勇氣。由四個小組分別表演一次,比一比誰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表演得更精彩。這樣在玩中學,讓學生動起來、演起來,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躍.高效課堂101個細節[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8.
[2]曹利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魏琳.小學語文課堂理答現狀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戴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尚鳳榮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海星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