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醫學院文化素質教育途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對于社會經濟發展、高等教育革新和大學生成才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南京醫科大學為例,以該校與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河海大學聯合申報的國家級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依托,從文化素質教育現狀出發,探討了改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幾個有效途徑。
關鍵詞:文化素質教育醫學院校現狀途徑
文化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教育和社會現狀所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思想。文化素質教育概念的提出已超過二十年。1995年9月原國家教委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召開的“加強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研討會”標志著我國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正式開始[2]。在這期間,各所高校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文化素質教育并產生了迥異的教育效果。有的學校流于形式,只在上級部門出臺相關文件時進行突擊工作,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并沒有實現文化素質教育的滲透;有的學校全面分析學校資源優勢,構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雖然各校開展效果差距巨大,但前者仍為現今文化素質教育開展的主流情況,此現象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學校相關領導、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雖然我國的教育部門對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十分重視,教育部也批準建立了93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涉及157所高校,這其中還包含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但是,教育部門的重視只是一定程度地促進了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許多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依然流于形式。許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需要加強選課指導和課程教師指導;加強和圖書資料建設;加強學風建設和教學管理;建立科學的教與學的評價方法;積極引導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觀等等[3]。學術界對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也相對較少。首先,是對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重要性的探討,即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4]等。其次,是對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功能定位和目標體系構建的探討[1]。最后,是對于提升文化素質教育路徑的探討。許多文章都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改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實現途徑,但是其路徑探討也帶有強烈的學科偏向性和自己院校的特色,如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來強化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法。這種途徑探討無法涵蓋國內所有大學,更無法完全應用于醫學院校。因此,界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認識和內涵,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成功實現文化素質教育滲透的途徑,是目前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教學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待解決的問題。
2文化素質教育路徑探析
2006年,教育部增設第二批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南京醫科大學和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聯合成立的四校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成為其中一員。自成立以來,基地在推進四校素質教育課程改革,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這十幾年來的發展,四校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在文化素質教育上探索出了諸多路徑。
2.1改革課程設置,豐富第二課堂教學
2.1.1四校師資共享,教師互選互聘
四校師資各有側重,只有“合四為一”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2010年5月河海大學首次舉行“四校共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講座教授聘請儀式”,聘請四校18位教師為基地名家講堂首批優質教師資源。自此以后,教師資源庫每年都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教師資源庫由理、工、文、醫等多學科背景的教師共同組成,旨在促進不同學科間課程的融合共通,加強文化交流,切實發揮四?;亍爸橇Y源共享”機制的主要功能。根據基地建設的愿景,四校互請互聘名師已成為一項常態工作,通過有選擇、保質量的互選互聘,基地擁有了一支優質的人力資源隊伍,開展課程改革也有了智力保障和支持。
2.1.2四校優勢互補,豐富選修課程
綜合型大學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自我開發高質量的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但是南京醫科大學作為一個以醫科為主的大學,人文類課程的數量較少,開發難度也比較大。因此,依托四校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南醫大積極引進其他三校的優秀選修課程,如《先秦諸子精華》《人文與水利》《航天、人文與藝術》等15門文化藝術類課程。這樣不僅彌補了本校人文社科的不足,還減少了重復的課程建設工作,提高了效率。而基地的另外三所學校因為沒有醫學專業,主動引進南京醫科大學相關醫學課程如《營養食品與衛生學》等對醫學基礎知識要求不高的課程。這種做法也極大地提升了其選修課的內容豐富度。
2.1.3舉辦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
研究型大學必須運用更加多樣化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來豐富課程教學,凸顯學科前沿水平的特色論壇、講座是應用非常廣泛和有效的形式[5]。南醫大文化素質講座主要包括兩個系列:博雅大講堂和德善講堂?!安┭糯笾v堂”是拓展第二課堂教學的另一個有力措施之一。每年,南醫大都要舉辦25場左右的講座,這些主講人來自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其中不乏四校之中優秀的專家。這些專家學者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與研究成果,講授如何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些講座給學生在學術方面帶來的啟迪和激勵非普通課堂可以比擬。除此之外,南醫大每年還要舉辦10場左右的“德善講堂”。這個系列的講座主要邀請社會文化界名人,如2017年就邀請了主持人郎永淳、作家劉同等,他們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和專家又有所不同。學生通過德善講堂培養了良好的人文素養,開闊了視野。
2.2開展學生活動,建設特色校園文化
2.2.1設立校園讀書月,提升品讀經典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于一個主體學生為理科生的學校,人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南京醫科大學立足“傳承優秀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彰顯文化魅力,服務學生成長”的總體目標,創新校園閱讀舉措,形成“校園讀書月”“假期文化活動”系列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圍。南醫大每學期舉辦一次“校園讀書月”活動,活動期間每位學生將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并進行演講,最終在學校層面選拔出最優者?!凹倨谖幕顒印币髮W生每個假期中完成精讀1本書、泛讀2—3本書的假期作業,達到在校期間五年制學生完成8門或四年制學生6門高質量選修課的目標。這兩項活動通過鼓勵師生加入到研讀經典的行列中,營造出悅讀生活、書香四溢的校園文化氛圍。
2.2.2依托校際交流,營造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基石,是堅定大學生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重要方法。南醫大聯合其他三校深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學生干部素質培養為平臺,認真做好“青馬工程”培訓工作。以弘揚新時期雷鋒精神為主題,南京醫科大學還組織開展一系列與醫學相結合的活動,如:愛心支教、義捐義賣、感恩志友、醫行進小區等,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看待我國發展中出現的成就和問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成才報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2.2.3結合醫學特色,打造服務社會的校園文化特色
“醫者仁心”是學校一直向學生傳遞的理念,對這一理念的教育旨在讓學生形成回報社會的博愛思想。南京醫科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與其他三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策劃組織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積極開展四校聯動的實踐和競賽活動,如“紅十字”知識競賽、“白求恩杯”急救技能大賽,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普及紅十字知識和當代大學生的基本急救技能。除了向四?;氐膶W生普及知識,南醫大還組織學生通過在各個社區宣講等方式向普通民眾科普最基礎的醫學知識,得到了各地社區的好評。這些活動傳承了“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讓學生懂得服務社會、反饋社會。
3結束語
黨的報告指出: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京醫科大學以四校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依托,探索出的一系列素質文化教育途徑是符合醫學院校特點的素質教育提升解決方案,其反過來也可以更好地加強國家級四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歐陽康.新時期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及其實踐導向[J].教育研究,2012(2):8-13.
[2]王義遒.對新時期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10):1-5.
[3]胡顯章.對深入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調研和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5(5):9-14.
[4]趙曉和.關于推進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12):79-80.
作者:王巖 王寧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所 南京醫科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