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藝術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挑戰與應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藝術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挑戰與應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藝術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挑戰與應對

    [摘要]本文立足于應用型高校藝術專業,原因一是應用型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藝術專業是該類院校普遍開設的常規專業,很具有代表性;二是應用型高校特別突出學生的技能與實踐教學,原來存在的人文素質教育問題有可能更加突出。宏觀說來,藝術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手段之一,擔負著培養高層次專門藝術人才、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提升生活境界三個方面的使命。因此,普通高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在學科建設和師資結構兩個方面為人文素質教育做出基本保障。

    [關鍵詞]普通高校;應用轉型;專業藝術教育;人文素質教育

    一、轉型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受到更為嚴峻的挑戰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招生的特殊性,導致藝術專業學生文化課水平偏低,綜合基礎知識較差,甚至一些學生不是出于熱愛藝術、獻身藝術,而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想通過參加藝術類考試而獲得進入大學的資格。這些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加上目前我國藝術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定位不當,專業設置過窄,普遍重技輕能,忽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這就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最具有人文精神的藝術學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反倒文化素養較差,人文精神缺乏,綜合能力偏低。藝術生因而成為低差生的代名詞。相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這一問題更加嚴重。一是因為,一般來說,地方高校招生的學生在專業能力和文化課水平上要低于那些專門的藝術學院或者重點院校,表面看是學生基礎較差,實質上是學生文化學習的主動性差,學習能力不足。二是因為,新近升本的地方院校學科建設起步較晚,大都沒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支撐,課程設置單一,缺乏人文教學氛圍。三是因為,地方本科院校藝術專業教師大都是藝術專業出身的專門人才,語言、歷史、文化和科學知識方面的素養達不到要求,師資結構上同質化嚴重,制約了學科的拓展,學生所受教育內容單調重復。四是因為,雖然近幾年關于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討論較為激烈,但關注較多的是理工科學生,作為人文學科的藝術專業卻成為注視盲區,地方本科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問題引起的關注度不夠。現在,地方本科院校要進行應用技術教育轉型,在一些人看來,所謂應用技術教育就是讓學生獲得能夠謀生的實用技術,繪畫的把畫畫好,彈琴的專注彈琴,跳舞的把身段練好,其他的無須多學,畢業后憑借專業能力找個好工作就萬事大吉。這種思想剛好與上文所說的只重視專業技能,忽視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現象不謀而合,這樣一來,由于對轉型的誤解,地方本科高校藝術專業教育中原本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也就成了名正言順的東西。面對這種誤區與挑戰,有必要結合應用技術型高校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當今社會對綜合藝術人才的需要來討論人文素質教育問題。不管相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是相對于社會需求來說,人文素質教育都擔負著一定的使命,不能有絲毫的忽視。

    二、藝術類應用人才培養中,人文素質教育的使命意義

    人文素質是相對于先天的自然生理素質來說的,是指通過教育和社會環境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關于對人類文明與人類精神認識與領悟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精神特質。它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具備人文知識,二是理解人文思想,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四是內化人文精神,五是踐履人文行為[1]。概括來說,人文素質即是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識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文學、歷史、哲學、考古、法學、藝術等人文學科所創造的知識與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基礎;人文精神則是在人文知識中體現出來的,對人類本質精神的感悟、理解與實踐,是對生命意義與生命價值的發現,是人文知識的目標與歸宿。人文素質對于藝術應用人才的培養,不僅具有專業意義,還擔負著健全人格、引導人生、促進發展、推進生活價值的責任。

    (一)人文知識是專業創造力的助推器

    托爾斯泰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情感,但情感的內容不是抽象的,而是人對自我生存命運的體悟與理解。藝術家只有充分理解人類對信仰、善良、幸福的追求之后,才能擁有更偉大的情感,因而“一個人要創造真正的藝術品,必須具備很多條件。這個人必須處于他那個時代最高的世界觀的水平,他必須體驗某種感情,而且他有愿望,也有可能把這種情感傳達出來”[2]。對人類偉大情感的把握,離不開人文知識的學習,而且只有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才能夠加強情感的深度,才能夠把個人的生命體驗融入人類的歷史經驗之中,從而創造出趣味高雅、非凡獨特的藝術。表現主義大師克羅齊說,“藝術活動是自由與必然、自發與受制的統一,如果只看到前者,我們就割裂了藝術的歷史聯系;如果只看到后者,我們又抹殺了藝術的創造本質”[3]。可以說克羅齊與托爾斯殊途同歸,都說明藝術家的創造力不僅僅來自于他個人的自由與自發,還來自于藝術家對于人類生活的歷史的掌握,對人類情感發展的理解,以及對藝術自身規律的明了。另外,就培養目標來看,應用型大學藝術專業教育充其量只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具備藝術家的基本素質和條件,其直接目的并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為滿足社會需要,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水平藝術工作者。這就決定了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藝術創作能力,還要初步掌握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批評,以及美學、文學、歷史等綜合知識,這種人文知識的修養是其以后從事藝術考古、藝術保護與鑒定、藝術經營與管理、藝術傳播的基礎條件,并且,與此相關的人文知識的初步學習,也為藝術專業學生后來繼續學習、自我提高、自我發展奠定的基礎,不僅有助于提高其專業創作水平,還能幫助其開拓更為廣闊的事業途徑。

    (二)人文精神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根本

    應用技術型大學屬于本科序列的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除了提供較高水平的專業教育,更重要的是高層次的人格完善教育。馮契主編的《外國哲學大辭典》中解釋說,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創造能力的個人的內心活動的存在,即具有感覺、思維、情感、意志等機能并能自身同一的、處于活動過程的主體、自我”,它包括人的內心活動和人的各種機能活動。可見完善健全的人格指的就是人的各種心意機能協調統一,人能夠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有極強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較高的創造能力,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自我與社會的完美統一,是充分的自我實現和高度的社會實現的統一。亞里士多德曾批評過教育中的“技能至上”觀,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獲得善因,過上優良生活[4],其本意也是指教育要塑造身心和諧統一的完美人格。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說:“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一曰精神之能力。發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之發達。”[5]英雄所見略同,中外教育家都指出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促進人的協調發展和身心完善。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所謂人文精神就是指人精神世界中最本質核心的東西,學生通過對藝術、哲學、宗教精神的領悟,在人類文化實踐的歷史長河中,感悟人性,尋找精神生活,從而能夠更加深刻的反觀自身,開拓出一個自由完美的精神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人的理性、情感、意志充分彰顯,人能夠洞察生命,理解自我,發現價值,從而有助于塑造起一個心志完善、統一的個體,養成健全完美的人格。蔡元培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6]蔡元培所說的“理想”,是指人文精神中所蘊含的對人價值、尊嚴、命運的發現與追求。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當下,表現較強應用技術性特征的藝術專業更應謹防極端實用主義思想,注重人文素質教育,讓藝術真正成為人詩意棲居的形式,而不僅僅是求名謀利的手段。

    (三)人文思想是提升生活境界的源泉

    如果把專業能力比作一輛車的車輪,把完善的人格結構比作動力十足的車身,那么這輛車最終要開往哪個方向呢?這就是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存目標問題,它需要人文思想的牽引與引導,需要通過學習哲學、宗教和藝術,去獲得人生智慧,在美善道德的追求中,在對人自身理性價值的判斷中,以及對人生真諦的感悟中獲得超越性,從而達到較高的生活境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由低到高有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與愛的需要、自我成就需要五個層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這五個層次的需要,不接受人文素質教育,沒有人文思想的開拓,人不可能開拓出更高一層次的生活,其欲望往往只指向滿足生理和社交需要的物質世界,而缺乏對于尊重、愛等精神層面的理解,當然也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因為這兩個層面往往是精神層面的,是人文思想中對人本身的關懷。中國哲學中對人生境界的闡述主要通過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進行形象描述,王國維開始把境界由詩文批評聯系到人的生活層次方面。最典型的要算馮友蘭的境界說,他把人生境界分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個層次。值得注意的是,馮友蘭是根據人對宇宙和人生的“覺解”程度來定義的,指明了人的精神境界在本質上是人自己建構起來的,也剛好說明人文素質教育對于開拓學生視野,建構、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就這一點來說,人文素質教育肩負著關懷人心,引導人們開拓出較高的生活境界的使命。

    三、藝術類應用人才培養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保障

    藝術本來是人文學科中最為閃光的一環,如果在專業藝術教育中,僅僅把它作為一種實用技能教育,忽略人文素質教育,藝術學習的主體不能從中得到人文關懷,這是藝術的悲哀。更重要的是,這種根本上背離藝術旨歸的做法,也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我們很難想象那些人文知識匱乏、精神生活貧困、思想情感低下的“工匠”式學生將來能夠為社會生產出獨具特色的精彩藝術作品。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在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過程中,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基本保障,以進一步推進藝術應用類人才的人文素質教育。首先是學科建設保證。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仍然要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針對藝術專業來說,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科規劃中要形成一個以專業教育為核心,以人文教育為基礎的學科群落。比如美國藝術教育就極具借鑒意義,它就是以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組成了四門人文學科,藝術創作保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7]。四門學科相互交融,互相促進,既保證了學生的專業學習,又讓學生在對人類藝術成果的認識中了解到人類藝術思想的發展進程,領會其中的人文精神,吸收其人文思想,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其次是師資結構保證。要強化師資隊伍的復合性,按一定比例補充具有文學、美學、哲學、藝術理論、藝術批評等理論背景的教師加入。藝術學從文學學科分離出來成為單列學科之后,一方面使藝術學獲得獨立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隔離開一批具有深厚理論素養的交叉學科教師隊伍,間接導致藝術專業的教師過于技能化,一些重要課程如美術史、藝術作品欣賞、藝術美學、藝術文化學、藝術人類學等課程形同虛設,課堂教學水平不高,學生對人文理論課程學習興趣喪失,出現人文素質教育的惡性循環。這只是兩個最基本保障,除此之外,還有人文課程的開發設置、教學模式的改變、人文教育環境的營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值得高等專業藝術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馬明華,涂爭鳴,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托爾斯泰.藝術論[M].陳寶豐,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作者:梁光焰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成人无码av|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狠狠色综合|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 久久www成人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