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聲樂表演技巧是達到聲樂表演目的的關鍵,是音樂藝術表現形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聲樂需要表演者將全心身的激情、動態與作品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通過運用各種表演技巧來感動觀眾,引發情感共鳴。聲樂表演實際上是對音樂作品進行再次創造,是將作品的內涵、表演者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表達出來的過程。所以,在聲樂藝術實踐中,我們要充分融合多方面的因素,提高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表演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才能使需要表達的音樂作品更加豐富和細膩,從而吸引觀眾,感動觀眾。
一、投情
(一)靈活把握演唱及歌唱技巧
在聲樂表演實踐中,演唱是主題,聲樂技巧的運用貫通在聲樂表演中,服從、服務于聲樂作品的表現。因此,聲樂作品的變化與發展直接影響到聲樂技巧的應用與發揮,近年來,聲樂作品的創新給聲樂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藝術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聲樂技巧要適應和滿足聲樂表演實踐發展的需要,而每一位表演者都必須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歌唱和表演技能,如聲音不抖、高音不破、氣息調控平穩等,這些技巧能夠很好地協助表演者達到聲樂表演的目的。
(二)充分了解聲樂作品的內涵
要想將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情感背后的故事。因此,在聲樂藝術實踐過程中,表演者要想完美地將感情投入到聲樂作品中,就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聲樂作品的創作動機和目的,以及作品所包涵的基本內容和要表達的全部內涵,從而更好地誘發演唱者自我情感的產生。
(三)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表演者真實情感的融合
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表演者真實情感的融合是聲樂表演的最高境界。實際上,聲樂表演者會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復雜情緒的影響,導致無法對自身情感產生與作品內容完全一致的體驗,難以真正達到完全情感的投入。在進行聲樂表演過程中,要想實現最終的自我情感與聲樂作品思想的統一、融合,首先要對聲樂作品的內涵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對自身的情感體驗進行凈化,以便從中找到可以激發自我情感投入的因素,然后對這種情感給予不斷的強化,使其能夠成為理性、穩定的可控情感。
二、表演角色的變換
聲樂表演者有著自身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它與電影表演藝術、戲劇表演藝術、話劇表演藝術有著一定的差距。在表演實踐中,電影表演、戲劇表演、話劇表演等表演者,他們為觀眾呈現了固定的表演角色,也就是說他們在表演時有著固定的表演身份。但是,聲樂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有著很強的情緒迅速變化性、表演技巧的靈活性、不同角色的兼容性等特點。比如在戲劇表演過程中,不管是動作、腔調、扮相還是服飾、環境、表情等都具有一致性。但是,在進行聲樂表演過程中,神似尤為重要,因此神似是指情感與作品形象、部分動作一致。也就是說,表演者最初登上舞臺,其身份是聲樂表演者,但是一旦聲樂作品前奏響起,表演者的身份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表演者在對《母親教給我的歌》進行表演時,表演者的角色除了是一首歌聲樂表演者以外,她還是一位母親,在教孩子唱歌。因此,在聲樂表演實踐中,表演者要根據角色兼容和角色變換的特點,熟練掌握表演技巧,這對詮釋作品內涵至關重要。
三、姿態動作技巧
(一)手勢姿態
在進行聲樂表演過程中,簡單的了解和掌握聲樂技巧是不夠的,還要對動作技巧進行掌握。手勢動作在表演者肢體動作中尤為明顯,可以說它主導著聲樂表演的整體效果,能夠更加細膩、深入地提高對聲樂作品形象、情感的認知程度。尤其在敘事性的聲樂作品中,手勢姿態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因為手勢姿態十分直觀,手勢動作可以直接表現聲樂作品的內容。在聲樂表演中,常見的手勢動作有象征性、模仿性、指示性、情緒性手勢等。象征性手勢動作可以用來對情感的表達,如對寧死不屈的精神、未來的展望等;指示性手勢動作是對方向、位置、任務關系等進行指引,例如南北、天地、你我等;情緒性手勢動作的目的是表達表演者悲傷、喜悅、憤怒等情緒;模仿性手勢動作則是用來描述特定物體的形態、形狀等。
(二)形體動作
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形體動作是至關重要的。當聲樂表演者登上舞臺的一剎那,他所有的動作、行為、眼神都被臺下的觀眾關注著。歌唱表演過程中,要想將聲樂作品完美地呈現給觀眾,使觀眾感受到表演的美感,不管表演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其身體都要優雅和端莊。舞臺表演最忌諱的就是身體松懈、動作隨意以及身體姿態過于生活化。很多學生在進行聲樂表演時都會出現身體動作生硬的現象,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表演動作是身體帶動肢體呈現出來的。聲樂教師可以從傳統戲曲表演中獲得一些靈感,并將其應用到歌唱表演的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舞臺上表演時,傳統戲曲演員最注重的是“圓”。另外,在進行聲樂表演時,其形體動作應該與演唱的內容、需要表達的情感一致,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舞臺效果。
四、面部表情及眼神
聲樂表演最講究的是神似,面部表情和眼神是聲樂表演的靈魂。它們不僅能夠強化歌唱表演,還能夠使聲樂作品更具真實感和立體感;不僅可以提高整體表演的表現力和活力,還能更好地表達出聲樂作品的內涵。由此可見,對常見的眼神技巧和面部表情的掌握,對于表演者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在聲樂表演中,表演者角色的轉換和角色的兼容對表演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要求,從而更好地達到神似的效果。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觀眾可以借助對表演者眼睛的觀察,來全面掌握表演者的內心世界。表演者也可以運用眼神和觀眾進行交流,從而呈現出更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要加強對眼睛的鍛煉,使自己的眼睛可以說話,將想要傳達的高興、憂愁、悲傷、激情等情緒透過眼睛告訴觀眾。
五、心理素質調控
聲樂表演這門表演藝術是通過舞臺將聲樂作品的魅力呈現在觀眾面前,以更好地體現聲樂藝術的價值。在舞臺上,聲樂表演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我展示,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還要掌握必要的表演技巧。在聲樂藝術表演時,也會出現一些失敗的非表演技能表現,此時就要求表演者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主要原因是表演者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導致心理失控,出現緊張、聲音顫抖、動作不平衡等情況。這些都是非正常表演的現象,會對聲樂表演的整體效果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在聲樂藝術實踐中,我們除了要加強培養表演者的表演技巧以外,強化表演者的自我心理素質調控也十分重要,通過一系列心理培訓,增強表演者歌唱的自信心,不斷進行自我分析和肯定,從而掌握自我心理調控的能力。
六、不同風格聲樂作品表演技巧的培養
(一)民謠小調類作品
民謠小調作品帶有鮮明的民族民間風格,并與本民族、本地區的生活習俗有直接的關聯。民謠小調類聲樂作品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將本民族獨具特色的舞蹈形體動作融入其中,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舞蹈形體動作不能照搬照抄,動作的幅度也不宜過大,更不能影響表演者的歌唱,否則不僅沒有做到錦上添花,還喧賓奪主了。
(二)歌劇類作品
歌劇類聲樂作品表演者在表演時要全面了解全劇的劇情,在演出的過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到所演的角色中,對人物的角色、精神狀態、行為及心理要進行詳細的分析,達到忘我的境界。
七、總結
總而言之,在聲樂藝術實踐中影響表演的因素有很多,表演者需要靈活把握演唱及歌唱技巧,充分了解聲樂作品的內涵,實現真實情感與聲樂作品情感的融合,再結合手勢、形體、面部表情和眼神等表演技巧,將聲樂作品的魅力展示出來,將聲樂表演推崇到極致。
作者:安煥團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