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藝術換聲區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般而言,從低到高音域之間的過渡區(換聲區)是比較難掌握的,因為這段音域中每個音變化較大,需要振動位置的調整非常頻繁,只有找到合適的感覺和位置才能使音區統一。演唱者在發聲或演唱這一聲區時,只有在演唱中、低聲區時“真聲”比例的基礎上,適當的融入一些“假聲”成分,才能使歌唱音域中的每一個音高逐步建立真假聲的平衡,使音色聽起來統一,中、高聲區過渡的更加自然。
一、導致“換聲區”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聲音位置偏“低”
尋找聲音的高位置是演唱者獲得最佳共鳴的必要條件。由位置偏低產生的后果在“換聲區”尤為明顯,會出現聲音發緊、共鳴小且演唱費力。聲音位置“低”,說明演唱者沒有找到最佳的聲音“著力點”,不能取得充分的聲音共鳴。
(二)喉嚨發緊
喉嚨是歌唱中最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歌唱發音音質的變化主要是由喉部肌肉群的對抗與協調作用。喉部發緊會導致換聲區聲音刺耳、音不準等問題,而演唱者會以為是聲音共鳴大、音量大,誤以為是正確的聲音,由于喉嚨發緊產生的后果是“口咽腔”呈閉塞狀態,這種情況出來的聲音是悶、擠、卡的。由于人的耳膜與“口咽腔”的距離比較接近,喉嚨發緊出來的聲音使演唱者聽起來音量較大,事實上,這種聲音讓他人聽起來聲音很緊、聲音好像是摳、擠出來的,聽起來音量較小、音色不透亮。
(三)聲帶拉不“緊”
無論發什么音,不論音量大小,聲帶的張力應始終存在。比如,在演唱較低的音時,如果不拉緊聲帶,聲音會出現“虛”、“空”、“緊”等問題,演唱者演唱起來就會費力。因為兩側聲帶在發聲時運動不均衡、軟骨失去平衡所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會蒼白無力、不飽滿,音色暗淡、共鳴音量較小,而且極不容易控制。此外,脫離聲帶的張力,聲音就會用較多的“假聲”成分來演唱,假聲不易控制,需要很強的氣息量,但這與低、中聲區所要求的氣息量相悖。
二、“換聲區”的有效解決
(一)尋找聲音的“高位置”
在“換聲區”中,聲音的高位置是影響其聲音質量的重要因素,尋找聲音高位置的方法可以用“哼鳴練習”來獲得,“哼鳴”是讓嗓子處于最松弛狀態的方法,在“換聲區”做此練習時,上下嘴唇緊閉,口咽腔狀態微微打開,并作微笑狀,聲音共鳴點的方向“緊盯住”眉心處(俗稱“金子塔”的頂端),以此來取得聲音“高位置”。做此練習時,不要追求較大音量,因為音量越大喉嚨部位更易發緊。
(二)“微笑”歌唱
“微笑”歌唱能使演唱者興奮保持興奮的歌唱狀態,人只有在微笑時,才可以使上顎和軟腭同時抬起來,使喉嚨充分打開。它能有效避免喉嚨僵硬、舌頭發緊、位置偏低等諸多影響發聲的問題?!拔⑿Ω璩蹦艹浞终{動“口咽腔”共鳴體的作用。它是貫通頭腔共鳴與胸腔共鳴的橋梁,是解決換聲區的發聲障礙。“換聲區”的訓練當中只有把這種微笑狀態始終貫穿在歌唱的過程之中,才能充分發揮聲音位置、喉嚨和氣息三者的統一協調作用。
(三)喉嚨的松弛
在歌唱當中,喉嚨應該是松弛的,也就是人在“半哈打哈欠”的狀態下,讓會厭器官呈豎立狀,然后再形成半管狀的,這樣才能將喉嚨部位得到徹底的放松。若想獲得充分的“喉嚨打開”狀態應善于做“微笑與深呼吸”結合練習,就是演唱者在笑肌抬起的狀態下,通過借助于嘆氣狀態進行發聲,從而獲得充分的深呼吸。微笑狀態下的吸氣能使軟腭自然上提、舌頭平放、喉腔打開及喉頭向下移動等。深呼吸的目的在于讓每個字都“浮”在氣息上,聲音與氣息做到較好的契合,并讓演唱者注意力得到有效的轉移,使喉部發緊的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四)調節適當的真假聲比例
“換聲區”訓練需要依靠“真假聲”的有效混合得以實現。這一聲區應遵循以真聲為主,假聲為輔的發聲原則。在這一聲區的訓練上,演唱者切記真假聲的混合在每個音高上都應進行適當的調整。一般來說,“真假聲”混合比例的恰當與否可通過聽聲音來辨別,通常聲音聽起來音色明亮,與中低聲區比較統一,演唱比較輕松自然等這些情況表明“真假聲”比例較好。反之,根據實際情況應作出適當的“微調”。
三、有針對的訓練“換聲區”,做到有的放矢
(一)加強“換聲區”的發聲練習
在歌唱藝術中,進行必要的“發聲”練習是尋找最佳歌唱狀態的基礎和前提。在“換聲區”發聲練習上,可以選擇練習較為平穩的母音轉換音階練習。最初多做“烏”、“歐”母音練習,便于放松喉嚨,容易獲得聲音的“立體性”。其次,再加入“依”、“呃”練習,對于克服“換聲區”常見的“擠、“尖”等毛病頗有效果。
(二)選擇合適的演唱曲目
在實際歌唱運用中,若想將“換聲區”鞏固到最佳狀態,必須將科學的“發聲狀態”與歌唱實踐相結合才能實現。針對“換聲區”有效訓練和解決,選擇合適的演唱曲目對演唱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筆者認為,在曲目選擇上應以“換聲區”這一聲區的音域為主,曲目難易程度應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演唱曲目。在“換聲區”歌唱狀態沒有掌握好的情況下,切忌演唱難度較大的作品。綜上所述,“換聲區”的有效訓練和解決對于歌唱藝術而言最為重要,只有打好基礎,才能逐步向上、向下擴展音域,從而形成統一的歌唱狀態。
作者:彭俊園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