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美學在聲樂演唱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并舉,正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聲樂美學可以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在聲樂演唱的過程當中,時刻關注藝術形態的變化,促進藝術形態的發展格外重要。聲樂美學有著豐富的情感特征,分析聲樂美學的情感表現形式,從不同角度、新的層面出發,研究聲樂美學在聲樂演唱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更好地認識歌唱藝術,從而創造出更偉大的音樂。本文對此進行了總結分析,希望相關內容能為其他的藝術學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聲樂美學;聲樂演唱;作用分析;發展研究
為了讓聲樂演唱能夠詮釋美、創造美,引導更多人感受美,充分激發藝術學者的創作激情,使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傳遞聲樂美感,把握時機進行聲樂美學特征的分析、作用的研究等非常必要且關鍵。需要關注聲樂文化的發展情況,進行聲樂美學的深入研究,集中藝術學者的全部智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聲樂美學,助力聲樂美學、聲樂演唱的協調發展。只有增強了人們對于聲樂文化的認同感,才能更好地解決聲樂美學的發展問題。
一、聲樂美學的基本含義和歷史發展
(一)基本含義
藝術美學有著多種形態,通過揭示獨特屬性,研究藝術美,創造藝術美,進一步提升藝術的審美性,藝術重組以及創造的過程也將充滿無限可能。聲樂美學的基礎是藝術美學,藝術學者應該深入挖掘藝術美,探究美的本質,尋找審美的普遍規律[1]。新時期,從不同角度、新的層面出發,深入研究聲樂美學的藝術特征至關重要,可以促進聲樂美學創新發展,使藝術美學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二)歷史發展
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出發,具體分析音樂文化歷史發展的特點,引導更多人感悟音樂文化,探索音樂文化,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在實踐活動中,音樂文化不斷發展,形成“藝術”這一特殊產物,隨著人的感官發展、感知變化,提升審美性,從而可以更為準確地傳達情感,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認知,理解復雜的語言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史詩、頌歌等是古希臘時期出現的音樂形式,以不同的表演形式敘事,一般使用彈撥樂器伴奏。隨著時代的發展,合唱成為了希臘音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構成了最初的聲樂演唱。而后藝術文化持續發展,古希臘悲劇的社會影響力逐漸增強。到了中世紀時期,教會文化不斷演進,慢慢發展成為教會聲樂,音樂占據了統治地位。文藝復興時期,聲樂藝術開始追求“人性”,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以及個人價值的凸顯。聲樂藝術隨著演唱技巧、演唱風格的變化,從古樸莊嚴變為了繁華富麗。巴洛克時期誕生了歌劇,全新的西方音樂風格隨之確立。人們樹立起激情、自然、理性的聲樂藝術觀,美學理論舉世聞名。二十世紀的聲樂美學有了突破性的創新,聲樂藝術流傳在民間,口傳心授促進了聲樂藝術又好又快發展。我國的聲樂藝術不僅具有獨特風格,也是勞動人民實際生活狀態、內心世界的充分體現。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聲樂藝術、聲樂美學發生融合,之后向著更為專業的方向不斷前行,規范化、體系化的發展趨勢顯而易見。
二、聲樂美學在聲樂演唱中的藝術表現
(一)充滿情感表現
表演藝術具有顯著的美學特征,歌唱者應做到聲情并茂,從而帶給觀眾們美的享受,使觀眾沉浸其中產生情感共鳴。聲為本,情為魂,只有歌唱者的內心情感極為豐富,具體表現歌唱藝術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帶動觀眾的情感變化。情感、節奏、旋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歌唱者學會控制節奏、調節表情等等,可以展示出最理想的藝術形象和特征[2]。聲樂演唱作為二度創作的重要過程,歌唱者應深刻地理解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同時憑借自己的認知體驗,更好地傳情達意,添加一些表情動作,引起觀眾們的情感共鳴,這將從根本上提升聲樂演唱的審美性,最終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歌唱者必須注意情感的表現形式,可以展現出一定程度的夸張,但不要脫離實際生活。打好了藝術基礎,體現了真情實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思想共鳴,給予觀眾們足夠深刻的觀賞體驗。
(二)富有情感特征
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雖有不同,但都是詞曲有機結合的結果。歌唱者用“歌聲”感動觀眾,觀眾會與歌唱者一起追求藝術。大多數聲樂作品中都有對現實事物的情感表達,使得音樂形象更具體。曲調、節奏、旋律與歌曲之間存在著依存關系,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具體分析聲樂作品的曲調等元素,更為準確地表達深情厚誼。只有深刻理解了聲樂作品的創作意圖,才可以完美地演繹聲樂作品,更好地表達情感,使聲樂作品的魅力盡顯,將豐富多彩的情感完整地呈現出來,這樣一來,觀眾們就會感受到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對于聲樂美學也會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三、聲樂美學在聲樂演唱中的指導作用及具體應用
(一)發揮指導作用
首先,聲音是歌唱的基礎,歌唱者需要掌握歌唱技巧,從而發出情感豐富且極為悅耳的聲音[3]。一般來說,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聲音條件,加強聲樂學習,是提升藝術修養、歌唱能力的好機會,也是促進聲樂藝術發展的關鍵所在。后天練習可使音質變得更好,同時了解不同的發聲要求,保持專業敏感性,這樣自然而然會達到更高的標準,從而更好地表現聲音美。其次,歌唱依靠的是語言,語言的主要載體即聲音,那么如何評價聲音美?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評價標準就是字音是否純正。總的來說,字音各有不同,歌唱者必須做到“吐字清晰”、“發音準確”。民族聲樂唱法經常用到的吐字方法包括開、齊、合等,強化共鳴感官,實現科學發聲。這樣一來,聲音就會給人以甜美、柔和的感覺。歌唱者可以根據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選擇不同的吐字方法,并且控制好咬字的力度和速度,使觀眾們聽到更為準確的字詞,充分領略聲樂作品所呈現的完美意境。再次,在聲樂演唱中,“字正腔圓”和“依字行腔”是基本要求,歌唱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文學修養,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具體分析聲樂作品中的和聲特色,善于研究不同的聲樂作品,從而了解作品詞曲的邏輯性,感悟作品本身所表達的豐富情感。通過分析字音的情感變化,進行聲腔的特殊處理,使曲調以及字調實現良好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展現出作品的魅力,進一步增強歌唱藝術的美感。最后,節奏也是重要因素,在聲樂演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離開了節奏,聲樂旋律就會成為空談。節奏的結構會發生十分復雜且直觀的變化,通過作品節奏能夠傳遞審美價值,豐富的節奏是聲樂作品具備藝術美感的最好證明[4]。
(二)具體應用表現
任何一種歌唱技巧都是聲樂演唱中聲樂美學的具體表現,其是聲樂演唱的基本條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1.技巧的表現正所謂:“氣為聲之本”,有氣才能傳遞聽覺審美,充分說明了“氣”在聲樂演唱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歌唱者通過訓練掌握多種呼吸技巧,在聲樂作品的演唱中添加自己的理解,即可賦予聲樂作品十分濃郁強烈的感情色彩。歌唱者的情感準備越充分,越容易演唱出富有美感的作品,通過提升音量,控制審美效果,使聲音發揮出更為積極的作用。共鳴可以美化聲音,優秀的歌唱家都會通過共鳴實現情感表達和歌唱旋律的結合,進而展示出最完美、最理想的藝術效果。演唱字正腔圓,情感表達到位,吐字清晰,可進一步提升歌唱的美感。還要保持聲音的連貫性,讓音量、語調等都隨著歌曲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準確把握字音,能使聲樂演唱的效果盡如人意,對于觀眾而言就是一場聽覺盛宴。2.理論的表現對聲樂作品進行二次加工,聲樂美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歌唱家要充分了解“作品語言與旋律相結合”這一全新的、特色的藝術形式[5]。雖然說聲樂美學是抽象的,但在藝術領域,把握好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實現語言與旋律的有機結合,能更好地體現藝術美感。聲樂演唱通過歌詞呈現藝術效果,追求美感,強調藝術性,滿足不同觀眾的欣賞需求,直接引起觀賞者的情感共鳴。旋律應是聲樂演唱的“靈魂”,通過營造聲樂演唱的意境,可以提升聲樂演唱的效果。音調、節奏、和聲,這些共同構成了旋律,要準確把握旋律,統一聲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深入挖掘歌詞意境,并在風格獨特的聲腔的配合下,強化歌詞內容,體現作品的段落感、藝術美、動態變化等,使情感表達富有層次感。3.情感的表現在聲樂演唱中,需要歌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并且運用一系列的聲樂技巧,一方面感染觀眾,另一方面引起觀眾的思想共鳴。在此基礎上,歌唱者還應掌握聲樂美學的發展規律,善于將自身情感、作品情感、字詞、聲音、腔調等結合起來,構成完整的統一體,使聲樂演唱的過程富有藝術性,盡顯藝術魅力,最終達到“歌中有情,情中有聲”的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聲樂美學不僅僅是展現美的過程,更是創造美的過程,通過深挖作品的藝術性,不斷提升審美認知,將加深人們對于美的理解和感悟。聲樂美學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情感,通過聲情并茂的歌聲展示審美趣味,歌唱者學會把握作品內涵,善于分析作品性質,之后運用最精湛的表演技巧進行表現,一定能將聲樂之美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吸引更多人對聲樂文化、藝術美學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萬楚新,張明明,李建.論聲樂表演藝術審美的體現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9(01):256-257.
[2]羅文娟,徐陽,張春麗.音色在聲樂演唱中的美學特質[J].音樂研究,2018,22(17):301-302.
[3]陳凱希,孟美嬌.情感表現和審美想象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9,34(08):119-120.
[4]石小濤,江平,劉文元.情感表現和審美想象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與價值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9,05(02):70-71.
[5]徐澤,張志華.聲樂演唱中音色的美學特質[J].戲劇之家,2020,11(07):65-66.
作者:韓粟源 單位:中北大學 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