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是政府機構對平安保險公司等保險機構的作用認識不深,還沒有轉變過去的觀點,還在使用過去傳統的社會管理方法的習慣和方法,不善于在社會管理的過程中有效的利用商業保險這一非常有積極意義的金融工具。地方政府還是習慣用政府機關和手段來做所有的事情,承擔所有的風險和責任,并不善于充分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有效利用市場機制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二是存在錯誤的社會管理力量。在加快社會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過度依賴政府,認為社會建設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的簡單看法,不承認社會的多元化,這一觀念完全背離了當前社會管理多元化的發展大趨勢。三是商業保險意識有待加強。當前,我國公眾對于全社會的風險認識不深,全面風險管理的意識還比較薄弱,沒有足夠的了解社會管理過程中個人及家庭面臨的潛在風險,沒有為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社會管理進一步營造氛圍。比如,當前政策的許多領域仍為空白。現行的社會保障問題更為突出,基層管理,社區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商業保險機構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但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此外,頻繁的自然災害,但并沒有建立一個政府主導的巨災保險體系,這樣的商業商業保險公司發展的積極性不高,作用很有限。不僅如此,當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有待完善。因為從功能的角度來看,一些參與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應享受稅收優惠,但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就導致諸如平安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參與社會管理之后運營成本較高,處于虧損經營。
二、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行業改革與設想
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商業保險公司要實現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適應實際利益格局,就需要加快調整,根據當前社會矛盾增加的趨勢,繼續發揮風險管理的綜合優勢,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糾紛,促進社會和諧。同時,大力發展有利于社會管理的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等等,并讓商業保險公司深度參與社會管理。同時,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全面考慮,加強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方面的宣傳,以達到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雙贏模式。
(一)商業保險行業需要轉變發展觀念
總體而言,當前商業保險公司要參與社會管理,就必須改變運行機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積極探索在企業發展的空間領域內的社會管理,改變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的錯誤認識,建立一個長遠的眼光,積極為人民服務,打造各種民生保險項目。此外,商業保險公司要加強事前風險管理,減少危險,并通過努力防范風險。具體來說,商業保險不僅要體現在事后的風險損失補償的價值,而且要做好損失發生之前的風險管理工作。當前,中國保險業積累了大量的風險損失數據,有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更是已經具備了眾多大型數據支持,可以發揮更大的事前風險管理。商業保險公司特別要加強與氣象、衛生、防疫合作,安全監督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合作,根據保險標的物情況進行勘探風險,及時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及時提供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服務,努力化解風險,從源頭上有效化解風險。同時,以良好的“經濟杠桿”作用督促投保人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二)商業保險行業需要加大創新力度
進一步研究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問題后可以發現,商業保險公司應深入了解當前的社會管理領域,才可以充分發揮其參與社會管理的作用。具體來說,商業保險公司要做好市場細分工作,根據安全需求的不同群體,區分不同種類的風險,分化風險管理計劃。同時,根據潛在的市場需求,開發出一些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讓商業保險產品豐富,多層次,從而廣泛適應社會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需要提高產品創新機制,對保險產品開發適當下調,讓市場上出現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險服務產品。商業保險公司要著眼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創新服務手段,應努力擴大參與社會管理面,確保有所作為。商業保險公司參加社會管理,必須要有社會管理創新機制,這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的關鍵。所以商業保險公司需要加強對保險產品創新,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風險保障。創新的根本在于產品創新,加強產品創新以促進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才可以更好貼近社會風險的管理要求和滿足顧客的消費偏好。商業保險公司應該注重創新,促進多種形式的安全保障形成,提高產品的覆蓋范圍,提高保護水平。比如,商業保險公司可以參與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結合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提供此類保險服務,使社會治安防控工作擁有保險保障。當然,對于商業保險公司而言,加強渠道創新也非常有必要。回顧這些年我國的發展歷史,保險市場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保險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監管方式也不斷變化。這都對保險業營銷渠道的整合與創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繼續完善現有的營銷模式,通過直接銷售渠道和渠道之間的關系處理,大力發展電銷和網絡營銷,積極探索新興保險銷售渠道的發展,進一步豐富營銷渠道的層次和多樣性。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大力推進交叉互動服務,促進營銷渠道整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競爭能力。如此,商業保險公司才可以更廣泛、更好地服務社會管理,滿足人民的需要。
(三)商業保險行業需要提升服務質量
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是商業保險公司永恒的發展主題,保險業是一個服務行業,依托經濟和社會,而且在經濟和社會的大環境中發展。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的商業保險業務運行必須對政府和人民需求負責,并根據政府和人民對創新產品的需求不斷加以改變;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的商業保險的運作應主動開發和創造社會需求,積極推進保險損失賠償、融資、風險管理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引導社會各方了解保險,并通過創新的產品,發展渠道,引導社會需求。此外,商業保險公司還根據不同的風險保障需求,根據風險管理計劃。發揮專業優勢,做好預防工作,減少社會損失,化解社會矛盾。比如,商業保險公司需要在災害事故的發生之后,做好理賠服務,維護消費者權益,抓服務質量,促進保險服務水平提升。還比如,商業保險公司要抓服務創新,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手段,充分發揮保險的保障功能。當然,在實踐中,商業保險公司需要注重拓展和深化服務領域,積極構建保險服務體系,使黨和政府滿意,提高全社會和廣大消費者的滿意度。當然,我們同時也知道,加強服務創新,是商業保險公司通過服務來參與社會管理的基本過程,商業保險公司需要將服務資源進一步整合,開發更多的增值服務。比如,縱向擴大保險消費鏈的上游和下游資源,積極參與養老保險,構建健康的管理服務產業鏈,切實提供社會管理效果一流的增值服務。
(四)商業保險行業需要加強業務監管
商業保險公司從事商業保險工作,其運行機制應提高風險管理和控制工作,特別注意風險控制。商業保險公司在參與社會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參與管理的類別、產品和渠道,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加強監督和管理,堅決杜絕不理性的價格競爭,銷售誤導行為。加強分析、監督、問責,促進商業保險風險控制工作,提升參與社會管理的總體水平。商業保險公司應加強應急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和工作機制,形成應急權責明確,流暢的操作程序,明確控制目標,加強責任落實,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此外,商業保險公司應加強自身建設,來提升自己的內部治理,促進社會管理能力提高,夯實商業保險公司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和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商業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政府支持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建議
(一)政府部門需要創新管理理念
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我國政府部門應采取轉變政府職能的措施,建立有限政府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創新,建立開放的管理理念,積極通過委托或購買商業服務的方式實現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同時,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加強對保險的認識水平,通過吸引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構建更為科學的保險機制,加強社會管理,提高資本效率意識。
(二)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宣傳力度
政府部門應順應當前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整體大趨勢,對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進行積極支持和輿論引導,促進社會和諧。在政府支持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進行適當的宣傳,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了解保險,支持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調動各保險公司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商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同時,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相關其他保險監管部門也要加強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促進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為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創造一個最為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政府部門需要完善法律法規
對于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來說,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對此,我國政府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將責任保險,農業保險與其他商業保險納入到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并歸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實現協調發展。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的出臺,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效應。減少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后引發的政府管理部門的不適應以及社會矛盾的突發,從而充分發揮出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在化解社會糾紛方面的重要功能和積極作用。
(四)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創新力度
政府部門應制定配套的政策性方案,并不斷進行創新。比如,在農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政策研究方面,必須探索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并基于適合我國國情建立農業保險創新的一種方式,支持農業,為農業構建一個保險保護體系。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各保險公司、龍頭企業、農民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推進農業保險立法和引導農民投保。農業部門也需要根據社會管理現狀的發展,協調各方關系,促進農業保險的作用及其他方面發展,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建立各種形式的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模式,多渠道支持農業保險制度。還比如,在農業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方面,政府部門需要明確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以及根據相應的政策給予支持,從而促進中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推動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此外,在當前的農業災害救助模式下,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改變財政補貼的方式和方法,從而逐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財政補貼相結合的農業風險防范與救助機制。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農民保險的方式同樣需要進行創新和探索,調整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比例,提供給各參與社會管理的保險公司適當的管理費補貼,逐步建立長期的農業保險發展機制。當然,在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方面,還需要提高傳遞和共享多層次的農業巨災風險的機制,探討中央農業再保險體系的建立,并在體系中明確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在各市場主體的共同發展探索過程中,鼓勵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支持發展低保費保險公司,保障農業保險產品,建立一個合適的農業保險服務網絡和銷售渠道。此外,各級地方政府還需要支持農業保險公司發展特色農業和其他涉農保險業務,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森林保險和其他財政補貼力度。并在扶貧開發,公共安全和社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充分認識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意義,并利用保險這種有效的金融工具。
作者:李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