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機制建設必要性探究
1.1實踐教學機制構建的理論依據
實踐教學作為對學生實踐水平的鍛煉,從最初便受到重視,先后有多為思想家、教育家對實踐教學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批示。國家也針對思政實踐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并明確實踐教學在思想教學當中的地位和水平。馬克思主義也提到任何認識起源于生活,也就是實踐,而只有不斷的時間,才能讓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從原來的現象過渡到本質,并從片面到全面。思想則認為人的正確思想則是從社會的實踐當中來,而實踐也在不斷的促進著人們正確思維的不斷形成,從而促進者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構建實踐教學機制是手段,同樣也是必要。只有將思政中的理論性觀點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構建思政實踐教學機制的教學依據
課堂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對完成實踐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機制的哦歸案則是成為其實現的潤滑劑,對發揮其協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構建思政實踐教學機制的重要性在于可有效的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并增加教學的內歐冠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不斷拓展自己的認識領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構建實踐教學機制的方法探討
2.1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構建思政實踐教學基地
借鑒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結合校內的各種資源,從而形成更為完善的內部教學方式。如結合高校思政教學的特點,在系內成立思政教師指導下的不同的興趣小組,如馬克思主義社團、馬列興趣小組等,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辟網絡化的思政高校陣地,如通過校內網開辟相關的時政論壇等,從而讓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自主進行回答,從而在討論的氛圍中,提升學生運用思政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逐步的完善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識。同時,構建校外的思政實踐基地,如拓展高校三下鄉的范圍,開辟愛國主義等各項教育。另外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志愿活動,從而培養的德育。鼓勵學生到街道、鄉鎮企業等黨的工作崗位去實習,也是增強學生實踐的有效方法。
2.2積極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其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而這也是提高高校辦學實力的根本。高校思政教師不僅要具備很強的理論水平,聽說還把必須洞察相關政策的敏銳眼觀,同時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社會實踐的能力。因此,加強對馬列教師的培訓,特別是針對年輕的老師,尤其重要。其次,建立社會實踐的教師責任規則與制度,提高教師的協調水平,對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則顯得重要。
2.3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以成績論英雄成為教育評價的主流。而社會與學校所產生的需求的矛盾,使得高校在不斷的改變著對學生的培養方式。構建規范、公平、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利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成果能夠取得實效。因此,加強對教師實踐方案的設計、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和質量、拓展教學評價和采取積極的教學評價模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拓展學生成績的評定方式,將學生課堂的表現加入到成績當中。
2.4優化思政教學管理
充分認識到思政教學在高校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是有效開展高校思政教學的前提。因此,高校領導必須充分重視,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將原本的從屬學科充分提升到學校建設的高度,充分利用其思想優勢,從而提升學生的校園形象。如結合思政課程實踐的特點,成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層次構成,即領導決策層、指導協調層和具體落實層。在學校層面成立以校級主管的思政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其主要的職責則是制定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高校思政實踐教學基本原則、基本政策及對原則、政策落實的檢查;馬列部門則負責對原則、政策的實施,并負責學校整體層面的協調。其主要的責任是負責對學校各門課程實踐教學的宏觀方案進行擬定,主要包括課程學習的整體目的,下屬單位的教學目的、教學進度、實踐教學的內容、教學建議等;對教師進行培訓,并選派不同的理論及哦啊是進行指導、參與;負責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包括期中、期末的教學反饋和教學考核制定學校膠水課時費和實踐活動經費的發放;而思政理論教室則作為對該方案實施的主體,其主要的職責則包括:制定實施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組織所帶班級的實踐教學活動,評定學生實踐活動成績。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系統,既可以保證學校思政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可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此快速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不同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應,構建符合新形勢下人才需求,并促進學校內部思政培養工作的良性循環,職責清晰,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共同發展。
3結語
新形勢下構建高校實踐教學機制,對提升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快現代社會要求下的人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學工作者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構建的必要性,再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不斷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發展的思政實踐教學機制,才能突破思政理論的限制,培養出符合社會和企業真正需求的人才。
作者:李巖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