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博與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微博在學生中迅速普及的原因
學生對于新生事物總是有著極大的熱情,他們思維活躍,充滿朝氣,渴望得到肯定與關注。微博在大學生中迅速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微博入門門檻低,信息傳播快捷
微博信息簡短、精煉,對文字功底和技術能力幾乎沒有要求。大部分學生通過微博平臺可以對各種新聞事件發表評論,也可以是簡單的一句問候或是一個符號,都能與自己的關注者形成互動。同時,微博信息具有即時性特點,不管何時何地,只要登錄微博就能瞬時看到更新的信息,非常快捷。
2、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微博除了可以文字,還可以廣泛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通過微博平臺,可以即時分享各種多媒體信息,滿足現在學生全方位的視聽體驗。同時,由于智能手機普及,操作方式多樣且便捷,通過手機可以隨時抓拍,再通過網絡。這樣的過程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間接成就了一個全民記者時代。
二、微博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平等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積極對話的過程。微博是一個交互性、開放性都很強的交流溝通平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處于同一對話平臺,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出現,這就打破了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心理界限,使教育雙方都有充分話語表達權。通過微博這一平臺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心理距離大大縮小,雙方都可以自由的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真實想法,加深雙方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教育者能更有效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展示自己的思想,使受教育者在對話交流中接受先進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的影響。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微博積極主動的營造和不斷擴大主流文化的輿論場,利用微博以平等的身份與大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教育效果。與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同,微博的使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育者一條微博,受關注的學生會第一時間接收到相關信息,同時還可以實現異地文字、視頻的交流和溝通。新形勢下,網絡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思想政治老師應轉換觀念,利用“微博”開展相關活動,縮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降低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受教育者更主動和愿意接收教育并積極參與。“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里并肩,記錄身邊的事情,和點點滴滴的感動,這就是我們140個字的碎語人生。”騰訊微博的廣告語極好地詮釋了微博自由表達自我的特點。學生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第一時間自己觀點和立場,無需長篇大論,邏輯縝密,短短數語的表達既符合了當前學生的習慣,也可以記錄自己的心情感悟,滿足了學生在重重壓力之下需要自我表達的需要。
三、利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人,關注人的現實生活、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學生的粉絲,利用微博,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需求的集合點,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微博的播報功能,實時的在課堂上一些有利于宏揚社會正氣又能激發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信息,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主動出擊,造勢引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形式存在,教育者通過相關信息進行說教,在傳授過程中處于“一言堂”狀態,仍然將學生置于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這無疑是傳統課堂教學在網絡上的鏡像。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吸引學生,無論教學手段如何變化,都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何一種新興媒介的產生都會帶有時代的烙印,都會在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并且對他們的學習、思維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極大地影響。從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演進到微博,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僅見證了傳播技術和傳播手段的革新,也意味著政治傳播、意識形態建構的目標群體越來越龐大,領域越來越廣闊,方式越來越靈活,滲透越來越深入,管控越來越困難,影響越來越長遠。當今社會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很難跟上信息時代和新媒體更新換代步伐。因此,順應時展潮流,高校只有深刻認識微博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響,高度重視并主動研究以微博為代表新媒體,積極探索運用微博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思路和新形式,才能搶占當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高點。
作者:李朔 單位: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