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轉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與受教育者實際需要的不協調
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與受教育者實際需要的不協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二者的關系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處的地位、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聯結的互動狀態,是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一個體現”。從主客體關系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主體,受教育者是被教育和被接受的客體。但是,隨著文化多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念的社會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主體客體關系逐漸被式微即二者的主體客體關系逐漸被模糊,因此,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的認同也不容被忽視。但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視受教育者的整體要求,導致個體教育的迷失,最終導致教育者的教育與受教育者實際需要的不協調。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社會發展要求不協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社會發展要求不協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作用是讓受教育者理解社會和促進社會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社會發展要求嚴重不協調: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發展不協調,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適時真實地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但由于受到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響,最新的理論成果和實踐內容不能及時地出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嚴重阻礙了受教育者接受新知識和認識社會變化的能力,促使受教育者與社會實踐相分離,也減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真實反映社會發展要求,主要是教育技術的單一性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技術手段太單一和灌輸式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社會發展要求。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灌輸式教育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灌輸式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需要,其弊端逐漸顯現。
二、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1、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教育的普及化方向發展,大部分青年都能夠接受高等教育,而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再生力量,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健康發展,中國共產黨能否加強執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把青年教育好,而高校是黨和政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式。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這些轉變意味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提供智力支持,進而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展,最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高校不僅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主要場所,也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一方面是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授業解惑的過程。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僅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發展,還有利于受教育者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得到極大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參與全球化的能力逐漸提升,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能力逐漸加強,但是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視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些變化,仍然以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行教育,這一方式嚴重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科學運用社會發展成果和結合社會變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作者:王慧君 范慧萍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