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重視環境育人的功能
環境為健全的人格構建,健康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是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人的生存和發展與外界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都還沒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一)“推波助瀾”的推動力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種有形的精神力量。良性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榜樣,時時刻刻激勵著、督促著他們養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走向真善美;而惡性的、衰敗的、墮落的社會風氣會產生一種“助紂為虐”的作用,使得他們滑向惡的深淵,走向假惡丑。
(二)“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它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時又有種滲透性,使得大學生在日常的社會活動中,不自覺地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啟迪和價值觀念的形成與轉變,良好的環境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和號召力,不良的環境會產生一種離心力。誤導大學生走入歧途。
(三)約束力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又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一種約束作用,文明有序的社會風氣,尊老愛幼的社會公德,禮貌謙讓的傳統美德,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等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規則和尺度,規范和約束著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針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創造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更要密切關注社會大環境這股潛流的動向,隨時把握社會潮流文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大環境的有益功能,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
二、優化大學生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這處于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民主法制尚待完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思想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何處理好西方思潮的“嵌入性”與中國傳統文化“內生性”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大學教育在近年來成為關注的焦點,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就業難等問題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新的困惑和沖突。主要表現如下以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嚴重制約
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大學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培育落后,缺乏系統的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的培訓,匆忙上崗;大量的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員也競爭上崗,無疑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難題。大多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新畢業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往往會對一些多元化的社會思潮、突發性的校園事件感到束手無策。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過于單一、內容過于單調
當代大學生思維特點:活躍,思維跳躍性比較強,隨著互聯網和大眾媒體的廣泛應用,大量的知識和信息的涌入,留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空間。面對強大的社會輿論導向,面對廣泛的知識和信息的沖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變能力不是很強,教育方法過于單一、教育內容單調,傳統的理論灌輸法已不受大學生的青睞,或者老式的空談說教對他們起到很微小的作用,甚至產生厭煩和抵觸,特別是與實際嚴重脫離的灌輸讓他們產生逆反的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經常性、持續性
現在大多高校已經開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筆者認為,思想、鄧小平理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瑰寶,是青年一代重要的精神食糧,是作為知識分子必不可少的理論修養和知識儲備,中華民族千年豐厚的傳統文化更不能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政治理論學習更要作為其中的紅線。在方法上,將單向的灌輸與互動相結合,將單獨的學習與討論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經常化,增強實效性,從而形成循序漸進、梯度遞增的良性機制。同時,改善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不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其他各種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而且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
三、改進和優化大學生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措施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環境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凈化經濟環境
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我們需要凈化,吸取積極有益的剔除落后盲目的因素,“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他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所以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宏觀來說,保障和引導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倡公平、公正的合理正當競爭,保證社會主義方向;從微觀來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學生在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過程中,盡最大努力杜絕各種丑惡現象,提高鑒別能力和防止腐蝕的能力,以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榮,增強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真正使自我成為堅實的“防火墻”。
(二)優化政治環境
黨團組織加強學生政治意識、政治情感、政治行為的綜合培訓,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熱情,抓住學生關注熱點的心理,加強形勢與政策的正確引導努力開拓民主生活的領域,豐富民主生活的內容,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大學生應當樹立主人翁的意識,積極享有權利,熱情地進行政治參與,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提高政治民主素養,在生活學習中注意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通過道德情感的體驗和道德行為的評價,不斷加深和固化道德觀念,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美化道德環境
杜威說:“一切能發展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在生活中濃化道德環境,加強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為主陣地,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改革,努力做到教學形式多樣化,內容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特別加強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宣傳深入到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學習,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防止道德失范、失真,將道德理論應用于實踐中,使他們的思想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深化文化環境
宣傳、理論、網絡環境等輿論陣地,要按照“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大學生的精神食糧要豐富、高質。開發多種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杜絕低俗、反動的媒介毒害大學生。重視網絡文化教育,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教育網站如高校的德育網、社團網、就業網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站,利用網上平臺的信息交流,經常性地加強大學生的溝通,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和基本要求融入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網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
作者:李斌 單位:三亞學院研究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