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從人本角度出發,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的一種重要存在方式,其原則和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本,目的在于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最終指向是人的自由自覺存在以及人的全面發展。
(一)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基本國情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根本的。19世紀馬克思將未來新社會的本質特征概括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日前,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而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是以對立的身份出現在資本主義面前。他要取代資本主義,必須跨越和擺脫資本主義的自身障礙和內在枷鎖,特別是要克服人的片面發展狀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這正是社會主義之于資本主義優越性的體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理論為行動作鋪墊,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進程中,若沒有科學的理論武器為指導,極有可能陷入狹隘的、形而上學的思維誤區。“教育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運用教育手段保證個體的內在思想和外在精神沿著科學的軌道行進,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進一步完善人的本質,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不僅教導個體什么是合理的行動,而且傳授其應如何行動,伴隨個體的成長而發展。正如古語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以現實的個人為研究的起點,作為自由自覺存在的人進行的一切社會活動都不是盲目的,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總結、判斷得出的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結論。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有思想才存在。換句話說,人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要“認識自己”。
(一)以人的個性發展為指引,加快思政教育工作思路改革。社會發展是分階段的,人的發展亦有其階段性。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文化背景自然對應不同的具體計劃和工作,同理,新時代的思政教育不應囿于單一內容,相反要注重與多學科交叉互補,使其能夠與時俱進、永葆青春。傳統的思政教育注重培養個人對社會的付出與貢獻,強調以社會為本位,忽視人是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存在的。在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對獨立人格的需求較之從前更加注重對開放性、包容性和自主性的激勵與發掘。人始終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新時代在呼喚主體個性特征的同時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以開發當代人個性特征為著力點,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轉變,及時應對新的挑戰,通過培養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來推動社會的邁進。
(二)以人的道德修養為衡量,推動思政教育學科觀念轉換。全面發展要兼顧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層面的社會性,后者是包括人的開放性、自覺性與依賴性在內的社會化認同,主觀層面旨在培養積極、樂觀、創新的個人素養。思政教育考量的根本標準不再囿于知識的擴張,而擴展到觀念的轉換層面,從注重受教育者的智力開發到使人獲得道德規范的認同,從強制性灌輸特定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向更加注重個體的情感體驗與能力培養的鼓勵性引導轉變。俗話說,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定義:德才兼備是圣人,德勝于才是君子,德才俱無是愚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大學》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由此,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注重啟迪人的智慧,更要注重培養與時代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健全人格和道德的人,激發人的自由自覺的本性,在德行上止于至善。
作者:郭詩宇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