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加快步伐,打造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戰斗力的強弱,直接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優劣。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僅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更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與高尚精神激勵學生。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快步伐,盡快構建一支素質較高、層次完善、齊抓共管的教育隊伍,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強調教師隊伍的繼續學習與加強師德建設尤為重要。應逐步建立起一支道德品質高尚、政治素養過硬、高學歷、經驗豐富的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達到課堂教學的全面滲透,整個高校的教師隊伍都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
1.2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進的導航者,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用特殊地位。他們與大學生接觸較多,相處時間久,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了解較多,同時,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學校的印象好壞;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學校政策被貫徹落實的程度。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調動廣大輔導員積極性,提到輔導員工作水平,提高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1.3加強黨員與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大學生黨員與學生干部,是大學生隊伍的組成部分,是連接學校和學生的紐帶,是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模范與標桿。加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通過廣大的、與學生聯系密切的基層大學生黨員的率先垂范,有利于引導其他學生樹立健康的精神風貌,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有利于在學生中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他們對社會現象與國家決策的認識理解;有利于吸引其他學生向黨組織靠攏,鞏固和擴大黨的基層組織。在選拔大學生黨員的過程中,要遵循程序,嚴格考核,高標準要求,同時重視入黨后黨員的再教育,切實保證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二、優化環境,營造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圍
2.1優化校園環境,培育優秀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學生激情,喚起學生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使學生受到正確思想的教育和優秀傳統美德的熏陶。培育優秀校園文化,營造良好風校風,強化人本意識,踐行德育理念,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之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1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強調人文關懷。培育優秀校園人話,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人文關懷。要以學生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因人施教,尊重學生個性;要強化服務意識,構建和諧管理模式;要破除政令式制度,制度一系列的富有人文氣息的行為規范、規章制度,體現制度關懷;要轉變傳統的單向教育方式,真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思維方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1.2倡導德育為先,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二是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四是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2.1.3加強學校建設,注重文化內涵。要不斷加強學校硬件、軟件設施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注重體現校園文化內涵。如通過富有特色的校園建筑、景觀設計,展現與眾不同的校園歷史與風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加強對學校優良傳統、校園精神的教育,是學生愛校如家,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教育性強的文化活動,培養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奮發向上、敢于創新的良好學風。
2.2優化網絡環境,共建思想之爭教育新渠道。互聯網的普及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其中許多不健康的網絡信息是造成大學生道德滑坡、行為失范及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網絡自由化、個性化的特征,也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飽受質疑與批評,甚至遭到摒棄;另一方面,網絡擴大了知識的來源與容量,促進了知識的增長與更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使大學生更加習慣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網絡的強大功能及廣泛影響力,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教育模式搭建了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提供了可能。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揚長避短,優化網絡環境。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新天地,既具有可行性,也具備必要性。
2.3優化社會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保駕護航。
2.3.1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維護良好校園治安。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特殊時期,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廣泛存在,對熱衷真理但判斷力較低的大學生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使他們對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懷疑。高校應當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校園及其周邊的環境整治工作,為學生打造一方凈土,增強他們的社會認同感,為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提供保障。
2.3.2改革社會對大學生評價機制。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評價主要側重于業務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要求很少。這種重能力輕思想政治素質的社會評價標準必然導致大學生及其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個人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因此,必須改革社會評價機制,使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評價機制保持一致。社會對大學生的考核,應更加注重對思想政治素質的考察,使大學生自覺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素養。
三、多管齊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塑造健康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對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能力有重要作用。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建立和完善相關工作機構,改進心理教育內容與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促進了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大學生健康服務。
作者:王維燕 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