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交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各種文化的交匯與融合的背景下,雖有效地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但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正視當下文化交匯所帶來的現(xiàn)實影響,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堅持以文載德,以文化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的新局面。
關鍵詞:文化交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實影響;對策
一、文化交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實影響
(一)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
多元文化的交匯與發(fā)展,大大地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但也為之帶來了新機遇。高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背景經(jīng)歷大不相同,而且文化習慣也不盡相同,各種文化在高校中交流匯聚,形成一股強勁的文化潮流,充滿著文化的魅力,吸引著大學生積極汲取各種文化的精華。但是其中也有些不健康、腐敗的文化侵蝕著學生的心靈,左右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這勢必引起高校的重視,分析當前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反思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反映當今時代精神和特色的思想內容,以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感染力的方式方法吸引學生,引導他們樹立馬列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多學習,多思考,吸取各種文化之精華,自覺抵制消極因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
(二)沖擊并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在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與交融,既是對人類的文明寶庫的一種沖擊,同時也是一種豐富,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是如此。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使人們努力去追求“真善美”,陶冶人們的情操和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能夠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成為人們的指路明燈,同時激勵著人們不斷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幸福的生活。反之亦然,倘若糟粕文化也在沖擊和蔓延,那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會產(chǎn)生極大的消極影響。或消極抵觸優(yōu)秀文化的吸收,或對其身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或對其思想認知及思維邏輯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文化交匯,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如何把握,皆在于高校怎么去引導,學生怎么去運用。
(三)影響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文化是人類社會的靈魂,價值觀是文化的精髓。文化交匯必然會促使各種文化相互交鋒與碰撞,導致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錯綜復雜,這不但會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也將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在各種文化的融合過程中,對于未曾接觸過的新鮮元素大學生都會想去看一看、試一試,而由于缺少對這些文化的辨析與引導,再加上學生個體文化上的差異,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都會侵蝕他們的思想,致使大學生容易失去判斷力、批判力,以及對這些文化的選擇能力。更為嚴重的是受這些文化的影響,有部分學生開始懷疑馬列主義精神,出現(xiàn)誠信意識淡薄、政治立場不堅定價值取向扭曲等現(xiàn)象,這偏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軌道,不利于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
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堅持以人為本為原則
文化交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日益明顯,學生對新文化總保持著一份好奇,他們會主動去了解學習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文化,并努力將它們進行內化,使之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辨別事物的依據(jù)。再者,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日漸成熟與完善階段,也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高校在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不喜歡被動式的教學,不愿意一味地聽從,這讓他們感到十分尷尬,在他們的思想中他們已是有思維、能動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個體,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更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更想在參與教學的活動中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獲得成就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結合以文載德、以文育人的特征,引導大學生努力學習各種文化,吸收不同文化中的精華,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在引導的過程中應改變他們的被動地位,賦與學生應有的權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而且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更樂于主動去學習、去探索,更愿意與我們教師談心得體會,進而在學習中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意識與動力。
(二)開展師生互動的實踐性教學
馬克思曾說過,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理念。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指導下,我們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性經(jīng)驗,并緊跟時展的步伐,不斷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人類社會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這些成果包括了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踐經(jīng)驗,也包括世界各國努力探求國富民強發(fā)展道路的實踐經(jīng)驗。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不斷實踐,努力探索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之路。在多元文化交匯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積極探索實踐性教學模式,在具體的實踐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堅定他們的政治立場和信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葉瀾教授曾說過,“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課堂生活。”這實際就是師生互動實踐性教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全體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的過程。教師雖是文化知識的先知者,但在多元文化交匯背景下,各種文化相互交鋒、相互融合,教師與學生一樣,對于新的文化都需要去學習,分析與理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之內化,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更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見解和思維的交換,一起探索與實踐文化育人的新方式方法。為此,高校教師應積極求學與實踐,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引領學生學習新文化,掌握新知識,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以嶄新的面貌踐行黨的精神。
(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和實現(xiàn)“中國夢”過程中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這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是一項偉大的鑄魂工程。因此,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育總體規(guī)劃之中。目前,多元文化的交匯與融合日益頻繁,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正逐漸加強,而為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高校應加大力度,引導大學生用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和眼光正確看待當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讓學生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內涵,要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五千年一脈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歷史使命,使大學生尊重歷史,學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實現(xiàn)對各種文化的吸收和接納。同時,高校要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大學生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動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的重大任務。在教育教學之時既要讓夯實大學生的民族文化基礎,又要引導他們擺脫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束縛,懂得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外來文化,既能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與個性,又能吸取外來文化中有益的元素,從而促進中國文化的繁榮與昌盛。
(四)加強與各個學科教學的融合
隨著多元文化的交匯與滲透,各個學科、各個專業(yè)之間融合發(fā)展的趨勢更加明顯,這與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大為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它們的融合既能激活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進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教師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之時,還應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對將來的就業(yè)難題,如何從多元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元素,不受利己主義、享用主義等思想的侵蝕。實踐證明,只有各個學科的教師應通力合作,形成一股強勁之力,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堅定他們的政治信念和立場,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對于學校和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縱觀世界各所知名大學,它們無不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文化充分展現(xiàn)了學校的教育特色、辦學理念和精神內涵,是學校的行為導向,引領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在社會問題日益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下,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高校的校園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多元文化的發(fā)展,不同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影響著整個校園的文化環(huán)境,但我們應在接納與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時,選取有益元素,并將它們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這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運用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與學生一起研究閩臺文化以及閩臺文化的根源河洛文化的發(fā)展史,研究媽祖文化等,激活他們熱愛中華文化與愛家愛國的情懷。也可通過各種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類活動、學術研究活動、體育娛樂活動等校園文化活動來豐富校園的文化生活,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精神家園,有效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教師與學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急需大批量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目前,高校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里寶貝,為了給他們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家長們都傾盡所能,讓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一代人經(jīng)歷的磨難很少,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和毅力,更嚴重的是在他們心里漸漸滋生自私、拜金、享樂等不良思想。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與價值取向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改變,有的甚至做出喪失理智的極端行為,時常令人扼腕痛惜。因此,家庭、學校與社會應積極配合,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營造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以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引導他們辨析各種文化的利害,疏解他們的心結,陶冶他們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提高他們的抗挫能力,實現(xiàn)以文載德,以文育人的目標。綜上所述,當代的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的希望,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文化的交匯與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高校師生應積極面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用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用世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響,積極探索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有效教學模式,引導大學生辨析外來文化之利弊,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都能自由而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惠.多元文化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08).
[2]郭超.網(wǎng)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7).
[3]范佳佳.“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7).
作者:毛燕慧 李陶 單位:莆田學院學生工作處 邢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