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媒體廣泛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全新的教學載體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新時代迎來新使命,新使命面臨新挑戰,自媒體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掌握新時代的豐富內涵,把握自媒體的教育功能,抓牢受教育群體,創新教育方法和載體,面對新時代,肩負新使命,迎接新挑戰。
關鍵詞:新時代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自媒體憑借其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傳播主體的平民化和傳播對象的普泛化,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逐漸顯現。但是自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聲音逐漸變弱,學生不再輕易聽信“一家之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價值觀的選擇。青年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網絡信息,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載體,加強監督和引導,提升教育實效性。
一、自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受到挑戰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以課堂講授為主,較為單一,難以引起共鳴;內容上表現出濃郁的政治色彩,略顯沉悶,缺少生活氣息;課堂缺乏互動,大學生參與熱情不高,育人效果往往差強人意。隨著自媒體的高速發展,青年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動動手指就可以做到“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再加上自媒體生動、活潑的媒體話語,虛擬性和互動性的特點,更加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追捧。在自媒體的沖擊下,傳統教育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話語權受到挑戰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學生一般只能被動接受信息,形成一種主、客體之間不對等的交往模式。學生對教師始終具有敬畏之心,教育者也容易出現居高臨下之感,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很難互動。而自媒體以簡單的操作手段、輕松活潑的形式和良好的互動性等優勢迅速受到學生的追捧。在網絡交流平臺前,無論是信息傳播者還是接收者,都以平等的身份溝通,滿足了受教育者表達想法的欲望,有利于受教育者主動接受知識,提高學習主動性。但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話語權的弱化則降低了教育主體對不良信息的把控能力,無法及時準確地幫助學生過濾不良信息,從而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不良影響。
二、自媒體視域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運用自媒體平臺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自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育模式和內容。目前“00后”學生已經進入大學校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及時跟進。研究“00后”學生的思想特點,準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更有參與熱情,更有利于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這就需要建立以課堂教授為主、自媒體平臺為輔的教學模式。創立青年學生感興趣的微信、微博平臺,定期推送與學生課業有關的練習題和學生感興趣的課外知識。并完善溝通反饋渠道,方便思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答疑;思政教師、輔導員可以建立微信群,更便于班級管理和溝通。關注學生微信動態,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和人身安全;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把握輿論導向,向學生們傳遞準確的信息,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引發更加嚴重的后果。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傳達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融入網絡載體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培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建設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具體的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教授確切理論知識的特點,是通過溝通、宣傳等方式向受教育者傳遞主流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教育活動。其核心在于引導教育客體樹立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核心的正確價值觀念,而這種引導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溝通。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教育客體依靠網絡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從而縮小了主客體間信息掌握的差距,所以,建立教育主客體相對民主、平等的溝通對話機制勢在必行。教育主體應積極融入教育客體中來,及時掌握教育客體的思想動態、利益訴求和行為傾向。在溝通過程中,教育主體要站在教育客體的角度,了解教育客體的情況,承認教育客體的差異性,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只有建立更具親和力的教育模式,才能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們心中機械化、公式化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育質量。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作為影響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擁有高尚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理論知識,還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成為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必須具有政治敏感性,系列重要講話都可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同時,思想教育工作者需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重視,要具備基礎的網絡技能,完善自媒體運營團隊,創新教育形式和載體,提升教育親和力,激發學生創造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自媒體平臺
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全球文化激蕩碰撞,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我們能更加快捷地獲取信息,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充斥著各種失實、有害的信息。為了在激蕩的文化交流中堅定文化自信,必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教育學生分辨不良信息,有選擇地接受信息,成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政府要建立起嚴格的網絡信息監管體系。要用成文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對網絡信息進行監管,對于傳播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個人和組織量罪定刑,承擔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工作者要適時地利用自媒體平臺,搶占主陣地,掌握主動權,正確地引導輿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四個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運用自媒體平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在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學會分辨不良信息,有選擇地接受信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青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必須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完善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做好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不辱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Z].2016.
[2]翟中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導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3]洪濤.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嵌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作者:宋政儒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