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問題是21世紀全世界范圍普遍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眾多,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們價值取向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人們將自己的“動物性需求”放在首位,進而客觀上使人的本質性需求降低。在這樣的價值觀念的引導和支配下,人們不斷的革新生產方式,獲得更充裕的物質,滿足自己的動物性需求,進而對自然進行瘋狂的索取和破壞,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這一問題反過來抑制著人類需求的滿足,因此應當積極對其進行探索,尋求破解之道。本文關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引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
面對當前世界范圍內的生態文明呼喚,承擔著育人功能的思政部門,應當積極行動,做出回應。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同時是我們對綠色生存方式的訴求。黨委要想促進理性生態人的培養,促進人們形成完善的生態人格,應當引導人們樹立生態文明觀,促進其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一、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生態自然觀
在人們的認識中,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資源價值的實現就是被人們開發利用,這中認識顯然是錯誤的,將導致生態資源的喪失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快生態環境的惡化。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改變人們這種錯誤的認識,樹立天人合一的生態自然觀。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對人們的倫理道德進行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生態自然觀。同時教育人們使用民主、平等、正義的態度對待自然。
(二)物質變換斷裂理論
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物質代謝以及與其相關的主張十分重要,其中物質代謝術語是馬克思專門用于定義勞動過程本身的。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者看來,人類的生產勞動包含兩個維度,分別是勞動的社會性和生態性,據此可以得出勞動和自然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持續的、辯證的。但是圈地運動、土地私有化等活動使城鄉分裂,這使得自然得以破壞。資本家不斷積累社會財富的欲望和沖動,導致社會物質代謝的程度不斷加深,更加瘋狂的對自然進行攫取,資本的社會物質代謝與自然系統代謝的分裂不斷擴大。現代環境問題的根源并不僅僅是人們落后的觀念,最根本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只有超越資本邏輯,人類社會才能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希望。
(三)生態技術觀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反對技術可解決生態危機的觀點,并且反對技術是造成生態危機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萊絲認為:正是人們對于科技合理利用的不正確認識,致使技術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得到非理性應用,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對自然進行合理的控制,實際上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方法。因此技術的作用并不在于技術自身,技術的作用在于它背后的價值觀念以及社會制度,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價值理念下,技術的應用是不可能遵循生態原則的。因此應當對人們尤其是技術發明人員進行相關的生態教育,使其人性的自我訓導可以得到啟發,轉變其利用技術控制自然的錯誤理念,樹立生態技術觀。此外,在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引導其辯證的認識技術的價值,在使用技術的過程中遵守生態原則,并通過技術的合理使用解決當前社會中的環境問題,以免技術發生異化,成為危害生態的幫兇。
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策略
(一)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思維方式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生態價值觀教育不僅要對人們的生態認知進行教育,更要對人們的生態行為進行訓練。因而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在引導人們認識和理解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促使人們可以將生態文明觀內化于心,真正做到以生態文明理念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模式。基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對人們進行馬克思唯物主義自然觀教育,使其可以運用學習的理論知識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摒棄人類中心論、人是自然的主宰者等過分強調大自然工具性的錯誤認識,樹立整體生態主義觀點。人、社會以及自然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三者是相互依賴、密切聯系的。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將會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將必然受到影響。因此要教導人們樹立整體思維方式,處理好人于自然、社會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有效的應對和解決當前日趨嚴重的生態問題。
(二)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使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將受教育、教育者、周圍環境納入一個統一的系統進行考慮和分析,明確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人們進行生態價值觀教育并不是向人們進行理論知識灌輸的過程,而是對人們的精神生態進行調適,保持其精神的純潔性,對其現有價值體系中的多種觀念沖突進行生態平衡、替換以及轉型。為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首先應當對人們的現實情況進行了解,通過對人們進行積極的調查和重建,使人們可以明白在多元理念沖擊的情況,應當放棄什么,堅持什么,促進其思想領域的生態化發展。在對人們進行生態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共產主義信念教育十分重要。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當前的大人們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問題,因此應當通過信念教育,使人們對共產主義的深層內涵和價值進行真正的把握,改變以往簡單進行社會主義理論宣傳的傾向。與此同時,以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情況為教材,使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弊端以及發展的極限,使人們可以正確認識社會前進的方向。
(三)引導人們理想消費,正視幸福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引導人們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在追求學習成功的過程中進行全面發展,促進自身價值的實現。引導人們對學習的目的進行思考,倡導學習的價值理性,使人們認識到學習的真正意義是自我完善,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祿。美國的一個十分著名的倫理學家R.T.諾蘭認為:只有對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國家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革,才能更好的解決我們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黨委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對人們進行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們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人們可以自覺的以生態價值觀指導自己的生產生活實踐,自覺的投身于生態文明社會建設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積極引導人們樹立生態價值觀,使人們自覺主動在生活中踐行生態理念。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進行深入研究,這不僅僅是完成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1]汪露.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人間,2016,214(19).
[2]高維峰.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5).
[3]胡沁熙.基于生態視角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
作者:范文 單位:廊坊市委接待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