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在招生、收費等方面的巨大變革,高校貧困生群體已經日漸龐大。雖然我國已經建立起了針對他們的多元化資助的經濟資助體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當務之急,但如何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彌補當前工作方法的不足,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家庭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高校在校生規模的逐漸擴大,為更多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同時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和比例的上升,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曾于2007年表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占我國高校學生人數的20%,其中特別困難的學生占8%到10%。我國高校普遍構建了以“獎、貸、助、補、減”為主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切實解決了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些資助工作大多還只停留在經濟層面上,對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困難,重視還不夠,研究尚不足。將國家的資助政策和學校育人的根本任務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激勵以及心理健康、品德培養、綜合素質提升等的教育機制。
1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面臨的困難
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們往往僅從經濟上予以界定,而忽視了經濟困難對其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方面帶來的不良影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其中不乏自強不息的學生;但也較普遍地存在學業、心理等方面部分欠缺的情況。與其他學生相比,不少經濟困難學生知識面較窄,社會實踐機會少,接收新事物較慢,英語、計算機水平、藝術特長等技能相對較弱;同時,經濟壓力也容易在心理上帶來了一系列的壓力,出現自卑、嫉妒、退縮、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2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解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與學習費用問題十分重要,但是經濟困難的解決,并不意味著其他問題也迎刃而解。資助工作,不僅應當重視物質上的援助,更應該包括諸如學業幫扶、能力培養、就業指導、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等方面的教育援助。這也正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涉及的方面。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管理,方法上以說教為主,對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不夠,對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也缺乏有效的干預手段。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樹立新的觀念,創新工作方法,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動。
3創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1建立全程育人機制,走出說教泥潭
建立學生資助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各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聯動機制。把思政理論課和輔導員日常思政教育密切聯系,將理論課課堂與學生日常管理教育有效結合;把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使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密切配合。要使所有教育者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面臨的困惑,從而有的放矢,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重視實踐鍛煉的作用
實踐,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加強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踐教育,能夠培養其勞動觀念、生活技能,增強其社會責任感,磨煉其堅強的意志,樹立逆境成才的信念,有助于鍛煉交往能力,還能夠鞏固良好的行為習慣,增進對社會的適應性。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建立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比如,鼓勵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與勤工助學等“有償”的資助項目,通過自己的勞動或社會服務實現自助和自強。
3.3要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
經濟困難學生需要的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資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尊重和綜合素質上的提升。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培養責任意識、感恩意識、互助精神的必由之路。其次重視心理教育,預防負面情緒。,要充分理解經濟困難學生在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前途未來、家庭期待、乃至接受資助本身,所承擔的壓力。注重以情感人,建立尊重,進而引導奉獻,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再次要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作用,通過思想文化學習、文體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人文素養、協作能力等。
3.4充分調動家庭困難學生自身的主體性,進行自我教育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目的的實現,最終都取決于其自身能否發揮出主體的能動性。自我教育可以分為個體的自我教育和群體的自我教育。針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引導他們通過自身誠實勞動,用自己的知識服務他人或社會來改變自身生存與發展問題。消除部分存在的,完全依靠國家和社會解決自身問題,自己無所作為的狀況。其次,也要發揮集體的力量,使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到身邊的人對他們的關心、理解和幫助,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被接受,體會到溫暖。同時,還可以吸引已解決了自身經濟困難問題的,曾經的經濟困難同學,參與到對其他經濟困難學生困生的幫助教育中,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同時,心理咨詢、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定量分析、數據的動態管理等新的方法,都可以成為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在當前社會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都需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劉建軍.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論教育,2017,(3):15-20.
[2]陳平,黃敏.關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2):71.
[3]裴沛.人文關懷理念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的思考[J].中州大學學報,2010,(6):55-56.
[4]戴詩雨.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9.
[5]趙迎春.西部地方高校貧困生教育援助中的問題與對策[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作者:吳成巍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