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教學中大數據滲透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生學情、教學方法、課堂訓練、教學評價等多種制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都會運用到大數據信息資源庫。文章主要從建立數據分析應用觀念、啟動數據分層教學機制、優化數據整合應用體系三方面,對數學教學中的大數據滲透途徑進行探討,以優化教師教學體系,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關鍵詞:數學教學;大數據;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一、建立數據分析應用觀念
數學課堂教學中涉及的大數據,是指多種數據的分類匯集,形成服務課堂教學的數據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教材內容分解、學生學力基礎調查、課堂教學方法應用、教學思路的設計、課堂教學應急措施、教學訓練內容等。教師對這些數據的把握,是展開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完善的操作體系,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執行,都需要有更多數據的支撐,教師要建立數據分析應用觀念,運用這些數據展開教學,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課堂教學需要多種數據支持,教師在采集、運用這些數據時,應根據教學實際展開相關操作。如果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化教學方式,喚醒學生的數理思維。如果需要展開重點突破,教師可以運用大數據相關信息,為學生思維的突破提供一些啟迪。如果要發動學生進行數學訓練,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庫信息,經過篩選設計訓練題型。如教學“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相關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找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案例,并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搜集。學生面對這些直觀信息,很容易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同時,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實踐感知體驗,教師還要發動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并給學生設計具體的操作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大數據進行選擇性處理應用。大數據不是單純的符號和數字,而是具有靈性的數學因子,教師應科學運用這些數據展開教學活動。而建立數據分析應用意識是嶄新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給教師施教帶來更多的思維啟迪。
二、啟動數據分層教學機制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的教學設計需要有分層意識。啟動數據分層教學機制,才能提升教學的契合度。如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布設操作任務:勾股定理有多種驗證方法,同學們不妨利用網絡查找相關信息,對幾種驗證方式進行細致分析,學會其操作方式,并參與課堂展示。學生拿到這個操作任務后,會馬上進入狀態進行驗證。當學生們驗證后,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可讓學生展示驗證方法,有的學生展示了幾種方法,有的學生只展示了一種驗證方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表現給出了專業評價。這樣,學生根據自身的學力情況,對網絡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優化處理,最終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驗證學習方法。同時,經過這樣的操作實踐,學生獲得了更為直觀的學習認知。可以說,網絡相關信息資源屬于大數據范疇,教師讓學生學會搜集和運用這些大數據,會給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學習體驗的機會。而且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逐漸形成了有形學習認知,體現了教學本質屬性的要求。
三、優化數據整合應用體系
大數據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為數學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支持,還可以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形成更多的啟迪。教師教學需要數據,更需要借助數字化教學形式,優化數據整合應用體系,對學生進行更豐富的教學引導。這樣,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建立數據應用意識,而且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教學“實數”時,可充分運用數據讓學生對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進行判斷。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有理數和無理數概念的解讀內容。教材中有明確的定義,也有比較詳細的解讀,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驗證性梳理,能讓學生對相關概念有一個總體把握。其次,教師讓學生搜尋一些課例信息,并展開討論。教師沒有自己投放相關信息,而是讓學生自行利用教輔材料設計訓練題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大數據運用意識。經過一番實踐操作,學生對數據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再次,教師組織學生對典型課例展開解析,并歸結出一些規律。讓學生歸結學習規律,這是一種升華的教學設計,對提升學生大數據應用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教師要發動學生進行訓練信息搜集,設定適合度更高的訓練體系。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數據運用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學習能力,這也是數學教學追求的目標。學生學習行為呈現個性化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大數據,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綜上所述,大數據是多種數據的集中,也是最前沿數學思想的匯集,對課堂教學能形成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大數據,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建立數據分析應用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參考文獻:
[1]邱亮.教育大數據在初中數學學科中的運用[J].教育,2018(08).
作者:范紅 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