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實踐數學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實現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與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還關系到小學生的基礎學習,因此,要想實現該門課程的教學創新,就需嚴格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尊重教師個人的教學自主權,二嚴格依據小學生的特點來合理地展開教學下面,我們就對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進行具體的分析:
1.創新教學理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簡單知識的傳授,并一味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相對的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因此,要想實現教學創新,就需從教師教學理念改變入手,保證每一位教師都能積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師實踐中真正落實“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如在講到“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這個概念時,教師不能直接將自己想法寫在黑板上,而是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并鼓勵學生做出大膽的假設,自主思考以推導出三角形的所有內角和是否為180°,然后再請學生到黑板上將自己的演算過程寫下來,而教師則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點評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氛圍都被帶動了,師生之間一也有了很好的互動,且學生順理成章地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成了主動的思考探索知識,最終全面的掌握了知識點
2.創新教學組織教學組織,指的就是將課程實踐中的相關要索,如教學方式、內容、時間等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并形成一個整體,在充分發揮其功能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有著不同的功能,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實時動態的更新教學組織,并在保證其整體性的同時考慮到其差異性與靈活性,以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效果。如在講到“圓利體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教材上主要是通過觀看立體圖與透視圖的形式揭不出圓利體的相關特征,而這此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太過于抽象因此,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就可先引導學生動手觀察一此圓利體模型,觀察其表面的形狀,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制作一個圓利體通過動手操作,可讓學生切實的認識到圓利體的具體構造與特點,將抽象的概念講解轉變成了具象的動手操作,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學創新的實現,要求教師能夠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特點與當前教學現狀以后,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的安排教學組織形式,全面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本著創新的精神對待數學教學,進而通過合理運用各種新型教學方法,以逐步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最終從整體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的創新。
作者:李士芳 單位: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