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逐漸加快,小學數學更加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的熱情,更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與互幫互助習慣的養成。小學階段,我們更應當關注的是學生的整體發展,對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模式不斷進行完善,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教學
1引言
在傳統教學思維里,教師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沒有起到積極的教學作用,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被傳統教學模式扼殺在搖籃中,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明顯提升。新課改之后,教師應該適當改變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快樂地進行探索與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改變傳統的注重接受性學習的模式。依照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規定,教育機構要尋找新的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讓每一名小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以及評定目標的制定活動中,要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并動手操作。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溝通。教師應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建,將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積極合作的能力作為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感受到樂趣,逐漸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適當地指導學生,將良好的教學效能凸顯出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本文中,作者把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說出自己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認識,以此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
2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對于學生來說,小學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系統接觸數學的開端,在這一階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擁有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一群人擁有的智慧是無限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會講述很多例題,一個學生進行思考,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想出答案,假如進行小組合作,組員們各抒己見,就可以大大縮短解題的時間。一般一個小組中,有學習成績好的,也有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一般的學生。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一般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了幫助,學習的動力就有所增強。小學數學分不同的章節,有的學生這章學得好,有的學生那章學得好,采用小組合作就彌補了這一缺點,大家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互相幫助,無形中提高了整體的學習效率。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學習競爭,教師根據小組的表現、發言頻率或者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分,使小組學習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更有干勁,自然也就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
3進行小組合作數學教學的措施
3.1合理設置合作小組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整體分配上要能夠充分實現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競爭關系,讓全班學生在不同的小組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機會,讓學習成績好與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互相幫助,使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信心更加充足,使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步提升。在分組時,一般4-6人為一個小組,每周換一次組長,每個組員輪流做組長,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小組分配好后,要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與角色,使大家各盡其責,完成任務,每個組員都需要在課堂中聽懂老師講授的知識,并在小組中互相協作。要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要體現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原則。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充滿積極性,遇到問題充分思考,課堂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教學方式,結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監督與指導。課后,教師要及時進行反思,了解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下節課時主動解決,使得小組合作機制具有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小學數學的教學客體是小學生,教學的進行還是要以教師為主,不是所有的數學學習內容都適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數與代數主要講的是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涉及形象思維,例如在學習“數一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校園場景,通過給學生展現校園方方面面的景物,并且在場景圖中普及個位數字,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如何處理主題圖,讓學生體會數字的含義。
3.2合理創造情景,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分配合作小組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習必須有興趣才能有效率,因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景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授課前,自己首先要對教案進行充分的了解與研究,從創新的角度設計情景,情景要形象具體,并把要教學的內容融入情境中引導學生去體驗,激發學生協作的積極性。例如,當講到“三角形”這一節的知識內容時,可以這樣來開始:“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嗎?你們來說一說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三角形的物體呢?”然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拿手機拍攝三角形的物體,并在下節課時將學生的照片集中在一起進行研究探討。這樣的設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真正的知識。下節課上課時,第一步,老師先展示學生拍攝的照片,小學生天性比較活潑,當老師展示他們拍攝的照片時,他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會集中精力去聽老師講了什么,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了三角形的含義。接下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進行房子的搭建,讓大家自己去動手操作,每個小學生都想建造出最漂亮的房子,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當房子搭建好之后,老師可以對小組的作品進行評比,告訴學生三角形的物體一般都比較牢固,不容易變形,并引導學生再說出生活中像三角形的物體,小組之間展開激烈的討論,大家紛紛發言。綜上所述,合理地創造情景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3.3完善合作小組間的評比機制
為了增強小組內部合作的凝聚力以及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力,有必要對合作小組的評比機制進行完善,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講述到立體圖形時,老師可以提議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為這個代表出謀劃策,這激發了所有成員的興趣,也增加了小組內部的交流。老師上這節課時,應該提前準備具有代表性的立體實物,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課堂時間只有45分鐘,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觀察到,所以要選出一個代表,讓代表進行觀察然后講給組員聽,使每個學生都有對實物的直觀感受,也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完善合作小組之間的評分機制,主要是完善小組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評比和小組間的評比,老師要鼓勵發言比較積極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分數獎勵,獎勵分數一般以1-2分為宜,相反對發言不積極或者作業完成不好的學生進行分數懲罰,最終根據每個小組及學生的分數高低進行評比。課堂結束之前,老師對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分析,表揚表現好的小組,并對這些小組進行適當的獎勵,激勵學生們繼續努力,有利于小組凝聚力的提升。
3.4教師指導并協助小組完成合作學習任務
在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權要盡量交給學生,但是,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這就需要教師的合理指導。首先,教師要清晰地說明小組合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們明白這節課要完成什么內容,并采取什么方法,完成內容需要什么樣的條件,要達到什么效果。進行小組合作時,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討論分析課題內容,將學生們的意見集中起來解決課堂問題。其次,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不聞不問,要參與其中,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要把自己融入討論小組中,聽取每個成員的發言內容,鼓勵發言的學生,并激勵不愛發言的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小組討論結束后,老師要對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總結,將好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并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利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會面臨各種問題,想要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老師應該從為學生解決難題的角度出發,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進行。教師積極地參與合作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師生間的交流與默契,還可以增進情感,更有利于合作學習目標的達成。
4結語
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互相學習長處,彌補不足,提高了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教師應該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合作學習順利開展,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楊.淺議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73-174.
[2]鄭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學習(上),2013(1):61-62.
[3]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224-225.
[4]錢毅.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2):136.
[5]陳海波.試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10):8.
作者:莊嘉嫻 單位:廣州市天河區御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