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的防控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建筑企業實行“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
增值稅作為流轉稅的主要稅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和接收行為,無論是刑法還是稅收征管法都有著極為嚴厲的處罰規定。“營改增”后,業務人員如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完全按照稅收法規去執行,或者雖然表面上符合法規規定但事實上構成違法的,都會給企業造成損失。1、增值稅銷項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1)銷項稅確認不及時的風險建筑企業銷項稅確認時點的影響維度較多且情形復雜,包括合同條款、收款、批復驗工、付款比例、開具發票等多種因素,如何及時的確認銷項稅,避免稅務風險是建筑業財務人員需要研究的課題。(2)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方面的風險現實中,存在以下各種情形,都使得建筑企業面臨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風險:一是業主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通過簽訂各種名目的代建協議、三方協議、補充協議來變更受票主體;二是業主要求超驗工提前開具發票。2、增值稅進項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現實中,財務人員對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的內涵理解不透徹,片面的認為只要是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且勾選認證通過就可以抵扣,是增值稅進項稅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風險,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專用發票票面信息不合規實際工作中,取得的專票會出現諸如未加蓋發票專用章單位信息不完整等不合規情形,雖然可以認證通過,但屬于不合規發票,按規定是不允許抵扣的。(2)取得按照稅法規定不得從銷項稅中抵扣的專票財稅[2016]36文中明確規定了全面營改增后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的一系列情形,凡是屬于所列情形的,即使取得了專票且認證通過,財務人員也應作進項轉出處理。(3)發票票面信息與背后隱藏的經濟事實不相符現實中,財務人員應關注取得的發票是否存在真實交易、金額或數量是否屬實、發票所列稅目、稅率是否與實際業務一致、從而判斷對取得的專票進行抵扣是否存在虛抵風險。
(二)金稅三期上線后的納稅信用評價風險
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要求,國家稅務總局陸續出臺了與“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相關的一系列文件,統一了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的標準,擴大了取得企業經濟活動信息的渠道,加大了整治稅收失信行為、稅法不遵從行為的力度。筆者在此列舉一些建筑企業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視,且與納稅評級密切相關的風險點:1、分支機構設立及跨區稅源登記所帶來的風險建筑企業在投標過程中往往會應當地建設管理部門要求,成立分支機構,并進行稅務登記。目前,很多省市也開始對分支機構進行納稅信用評級。此外,營改增后稅法規定的跨地區提供建筑服務就地預繳政策導致的跨區稅源登記行為也為建筑企業納稅評級帶來了潛在風險。2、外出經營活動稅務管理證明(以下簡稱“外管證”)備案、核銷不及時的風險建筑企業實際存在的工程項目多、施工周期長、后期結算付款時間不確定等現象給企業的外管證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容易出現備案、核銷不及時的情形,成為企業納稅評級失分的一個因素。3、增值稅附加稅的納稅風險“營改增”實施后,增值稅和附加稅的預繳需要在國、地稅兩個納稅機關分別完成,一些財務人員在預繳增值稅的同時沒有及時預繳附加稅,從而被納稅信用評級系統判定為未及時履行納稅義務,導致失分。根據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相關文件規定,納稅信用評價的基礎指標有99個,也就是說企業至少有99個稅務風險點需要防控,其中哪項沒有嚴格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執行,都有可能被記錄下來并造成失分,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
(三)電子發票推行后企業所得稅風險
為進一步適應稅收現代化建設需要,國稅總局組織開發了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并自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受票方可以自行打印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版式文件,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電子發票的推廣在方便企業取票的同時,也給企業的內部監管帶來一定的挑戰。由于電子發票的打印次數不受限制,同時又不需要額外再加蓋開具單位的發票專用章,會給企業帶來重復報銷的可能,既加大了企業成本,也帶來了企業所得稅涉稅風險。
二、建筑企業降低稅務風險的防控措施
在新的征管形式下,稅務機關一方面通過精簡辦稅流程為納稅人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對納稅人納稅行為合法合規性的監控。與之相對應,企業必須進一步提高對自身經濟行為涉稅風險的關注度,主動適應稅務管理新常態下的變化要求,在法律的框架下,有效規避涉稅風險,爭取企業合法權益,努力實現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及可持續發展。
(一)將稅務風險防控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
企業管理層必須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將稅務風險的防控納入公司發展戰略,根據企業具體經濟行為及組織架構設計進行合理的納稅活動策劃,規避稅務風險享受合法權益。
(二)加強宣傳、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防控企業涉稅風險的基礎。企業應針對稅收實體政策、征管政策及稅收實務等內容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工作,在幫助辦稅人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稅法遵從意識的同時也為其開展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轉變思路,重視“營改增”政策變化
“營改增”實施后,建筑企業財務人員面臨新舊稅制交替、政策的銜接及具體納稅業務的處理等方面的問題。“營改增”改變了建筑企業的納稅申報體系,同時又帶來了發票開具、認證抵扣、稅款繳納等方面一系列的問題,稍有不慎便會產生涉稅風險。建筑企業需要主動去適應政策變化,通過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及開具的管理,杜絕虛開虛抵情形的出現,最大限度地規避涉稅風險。
(四)建立企業納稅行為電子檔案
稅務機關納稅信用評價系統中所包含的企業納稅信息越來越全面,為了防控企業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企業需要建立內部納稅行為電子檔案,以便及時掌握所有納稅行為。
(五)完善內部控制、識別稅務風險
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控稅務風險的重要保障。為此,企業需要建立稅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將納稅核算、納稅申報以及發票管理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
(六)建立企業電子發票報銷檔案
隨著電子發票的推行,企業取得的電子發票越來越多,為了規避電子發票報銷過程中帶來的稅務風險,企業需要建立電子發票報銷檔案,以規避重復報銷的問題。
(七)建立暢通的稅企溝通渠道
企業應主動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了解最新稅收法規,在遇到疑難問題時聽取稅務機關的意見和建議,在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上掌握稅務機關內部的執行口徑,在進行一些重大涉稅事項的策劃時率先取得稅務機關的認可,以確保企業依法納稅,防控稅務風險.
作者:徐寶彬 單位:中鐵建工集團北方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