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的大學生成長微生態效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宿舍文化氛圍,對處于學識、能力、品行快速成長階段的在校大學生而言其影響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必要建構良好的高校宿舍文化,尤其是建構有利于激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個性化宿舍文化;從而使有著相近潛能、特長及個性發展需求的同學在一起,相互促進,相互激勵,以形成卓越的微生態效應。
關鍵詞:高校宿舍文化;個性化宿舍文化;大學生成長;微生態效應
對進入高校的大學生而言,家庭教育的影響相對弱化,而在高校校園內的家庭文化生活氛圍——大學宿舍的文化生活氛圍,對處于學識、能力、品行快速成長階段的在校大學生而言其影響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必要建構良好的高校宿舍文化,尤其是建構有利于激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個性化宿舍文化,從而使有著相近潛能、特長及個性發展需求的同學在一起,相互促進,相互激勵形成卓越的微生態效應。
一、相關概念內涵及其關聯性闡釋
(一)高校宿舍文化
學界對高校宿舍文化概念的界定較多,較有代表性的有兩種觀點:其一是環境文化論,認為高校宿舍文化是在大學生公寓這一特定的環境里,公寓全體成員依據公寓的客觀條件,在從事各種可能的活動中所形成的物質環境和文化氛圍。[1]其二是群體文化論,認為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學生宿舍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以當代大學生為主體,以大學生宿舍為主要時空,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載體,以宿舍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2]近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融合了上述兩種觀點,認為高校宿舍文化是環境文化與群體文化的統一,如北京大學鄭輝、程化琴兩位老師撰文提出,“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學生宿舍這一特定的環境里,宿舍全體成員依據宿舍的客觀條件,在從事各種可能的活動中所形成的物質環境和文化氛圍。它包括宿舍的室內設施、整體布局、衛生狀況、規章制度、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學識智能、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3]顯然高校宿舍文化一般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以宿舍環境為主構成的宿舍物質文化;以宿管員及輔導員、班主任的日常引導、管理行為所凸顯的引導、管理文化;以制度、規章、規則為主的硬性規制文化;以大學生學業專長、審美情趣、價值取向、道德水準、行為方式、人際關系等為主的主體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個方面
(二)個性化宿舍文化
“個性化,顧名思義,就是非一般大眾化的東西。在大眾化的基礎上增加獨特,另類,擁有自己特質的需要,獨具一格,或者打造一種與眾不同的效果。”〔4〕個性化宿舍文化是指在滿足一般、共性宿舍文化塑造的基礎上凸顯任一宿舍特色、特長的個性化特征,其目標是發掘每位宿舍成員的潛能與特長,并實現其能力與專長發展的特色化。
(三)微生態效應
生物學上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并保持動態平衡的系統。生態系統中任一生物個體的成長總會受到環境和其它生物個體的作用與影響,而且,這種作用與影響是相互的,更多時候這種作用和影響的效果是相互促進的;本文語境下的微生態效應是指宿舍成員在參與宿舍文化建構的同時亦受其作用與影響,這種作用與影響更多地體現在主體思想和精神方面的相互促進上,此為宿舍文化的微生態效應。依照“個性=共性+特色”建構路徑,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微生態效應是指在建設好一般性高校宿舍文化的基礎上把具有相同或相近興趣、愛好、潛能及特長的同學聚集在同一宿舍建構凸顯任一宿舍特色、特長的個性化的宿舍文化,使其“相同或相近興趣、愛好、潛能及特長”在富有特色的成長環境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以更好地發掘每位宿舍成員的潛能與特長,并實現其能力與專長發展的特色化。通過實踐證明,這一高校宿舍文化建構的思路是有效的,在近幾屆本科畢業生中就出現了特色、特長發展特別優秀的宿舍,例如有全體考入教師事業編制的,全體被錄用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宿舍大部分成員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且又通過招考進入基層法院或檢察院工作的,還有在各種專項競賽、民族文化傳承及西部志愿者等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績的。
二、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微生態效應的建構路徑
(一)高校個性化宿舍的組建
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建構的前提是組建相應的個性化的宿舍。首先,應該在入學專業教育、職業規劃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問卷調查,把握學生相關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包括1.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專長;2.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包括外語水平、學科基礎等;3.學生的就業意向及與就業相關的學習規劃;4.是否有專項的考試或培訓意向如參加司法考試、考研或民族文化傳承項目培訓等。其次,依據問卷調查獲取的信息,指導學生依照相應的標準選擇組合個性化宿舍。可供參考的標準有:首先,以職業目標定位一致為標準,如讓有志于做中小學教師或是想通過各層次公務員考試從事公務員等職業的同學分別組合住進不同的宿舍;其次,以興趣、愛好與專長一致為標準,如喜愛民族傳統文化并有相關文藝專長的同學或是熱心于參加青聯及西部志愿者計劃等活動的同學可以分別組合進入相應的宿舍;最后,還可以綜合考量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及其未來職業發展分別組建各具特色文化氛圍的宿舍,如考研、創業設計等。
(二)分類指導,塑造個性化宿舍文化氛圍,優化個性化宿舍的微生態效應
學生每天大約有一半時間在宿舍度過,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圍會對學生能夠產生強大引領和良性約束作用,通過特色發展指導(階段規劃、方法指導、環境條件保障),塑造個性化宿舍文化氛圍,優化個性化宿舍的微生態效應,對在校大學生能力養成及完美人格的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個性化宿舍組建起來后,輔導員及班主任應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旨,積極參與并引導個性化宿舍文化建設。其一,根據各宿舍同學的具體情況,幫助其確立個性化發展目標,制定各宿舍階段性發展規劃,細化階段性發展的任務指標并鼓勵宿舍成員集體參與,同步推進,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其二,引導學生在宿舍的共同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在思想與情感上相互交流,互相認同;在學習行動上相互感染,相互激勵,使得宿舍成員在集體中不斷規范調整自身的行為,進而不斷融入宿舍集體生活,這就有利于彰顯個性化宿舍的微生態效應例如,對同一宿舍準備參加考研、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等考試的同學而言,在教師引導下確立目標及階段性學習任務,共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取得成功的比例也相應提升,個性化宿舍的微生態效應成效明顯。綜合上述,建構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有利于具有相同或相近愛好,專長、志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具有相同或相近愛好,專長、志趣的學生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在增進學生思想上相互交流,情感上相互認同的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宿舍乃至對學校的歸屬感。因此,建構高校個性化宿舍文化優化了學生在高校成長的微生態環境----宿舍的人文環境,為實現高校的環境育人功能提供了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華.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115-117
[2]吳俊文.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3]譚諍,陳秀桃,商憲春.學校文化個性化建設中鄉土文化資源的應用[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5).
[4]鄭輝,程化琴.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2(15).
作者:陳萍 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