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要想更好的促進我國農業加強現代化發展,生態農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不僅可以有效推動保護以及開發利用農業資源,還可以使我國農業生產的綜合利潤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不僅如此,生態農業可以有效推動我國農村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有農業經濟的提升。生態農業能夠促進農業經濟在長時間發展中建設起農業生產的相關科學管理技術體系。
【關鍵詞】生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
1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意義
1)生態農業是以過去傳統農業的發展為前提基礎,和現代化生態環境保護思想觀念充分結合并且將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教訓和經驗吸取而得到發展。生態農業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態農業為我國的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可以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有利于我國更好的轉移農業發展策略,還能夠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生態農業的發展對我國農業生產提升綜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加強我國對自然資源的合理應用以及優化配置,還可以更好的實現增值效應和環保,使生態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得到加速,使良好的生態效益還有社會經濟效益得到實現。不僅如此,發展生態農業還可以創造出質量更好并且數量更多的具有多樣化品種的農產品,更好的滿意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的過程中在生活生產方面對于農產品越來越高的需求。因此,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既可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還可以使我國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生態農業的發展可以更好的推動優化保護以及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推動我國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都得到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針對無法更新再生的自然資源會進行嚴格的保護工作,而對可以更新再生的自然資源則更注重使用增值的相關措施,有效預防濫用、浪費以及掠奪式經營自然資源,更好的推動我國生態系統能良性循環下去,確保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應用的同時創建良好的生態條件環境,保障我國農業生產可以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
2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2.1創建農業生產科學管理技術體系的基礎前提是生態農業
要想創建好我國農業生產上的科學管理技術體系,前提基礎就是生態農業的發展,出發點是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以及質量水平,發展目標則是改進完善并且保護好生產環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農業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國農業綜合的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將農產品的一些問題例如結構性和地區性過剩等協調好,合理的調整好農業生產經理結構,進而提升農業的生產以及收入。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樣更好的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消費,減少農產品的污染情況還有使農產品在經濟市場的競爭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國現今生態農業糧食生產上重點建設的就是無公害糧食生產,可以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高效應用自然資源的實現以及創建起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技術體系。除此之外還要以生態農業的發展為前提來不斷發展和創新生態農業相關技術,不斷采取有效措施來完善改進農產品的管理認證體系、農產品的改良技術和生態農業的評價指標等,構建出更加全面的農業生產科學管理技術體系,促進全方位的生態農業產品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標準體系,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進程得到可持續發展。
2.2生態農業可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推動農業經濟增長
要想更好的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人們必須注重不能使用錯誤的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例如使環境質量降低或者是破壞農業生產中的可再生資源,浪費損壞不可再生資源等。而是需要采取有效策論來更好的協調人們發展需要和環保、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之間的和關系,同時將農業經濟的科學技術以及現代化發展理論充分結合在一起,建設出一種經濟高效的、具有生態合理性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樣才能在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基礎上來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進而實現我國生態農業上的發展目標:農業生產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三者的統一。
2.3生態農業能夠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農村、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由于一些企業或市場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潤,我國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也出現了越來越嚴峻的問題,這對農村和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而生態農業的出現和發展可以有效的防止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因為生態農業是一種以保護環境和高效使用自然資源為前提基礎的對過去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進行轉變的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產體系。生態農業不但可以更好的滿足我國經濟市場越來越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發展需要,還能夠提高我國農民的經濟收入,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村的經濟結構。在這個過程中生態農業不斷的生產出有機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的各類農產品,再通過農村經濟活動和農業生產活動,充分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地區優勢等,將各個不同地區的主導農村、農業發展經濟的產業確定下來,進而形成了導向是市場經濟,發展龍頭是加工業的全方位的發展格局,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3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農業的發展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尊重環境客觀規律為基礎上來發展農業,滿足社會經濟和人們農業需求的,這樣可以更好的保障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因此,必須采取措施不斷的完善生態農業的發展制度體系,將農業生產的內部和外部發展條件充分結合起來,對農業的生產技術進行創新,不斷完善和推動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楓華,吳向東,趙鸝.試論我國生態農業及其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2):17-20.
[2]李春燕.論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J].大眾科技,2006(6):199-200.
[3]謝梅.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1-12.
[4]鄭偉.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及其對策研究——以青州市為例[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作者:寧喜華 單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浩特芒哈鄉農村經理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