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區經濟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伊春市帶嶺林業實驗局帶嶺局由于多年開采,木材資源面已近枯竭,我們必須認清形勢,結合區情和本區域的特點,充分利用國家目前對林業的相關政策,抓住發展機遇,制定出符合本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的規劃和藍圖,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林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傳統經濟向生態可持續經濟轉型的發展步伐。要保護現有的林業資源,并以現有林業資源為依托,加快發展替代產業,加速建設以風電為主的綠色能源基地,以山特產品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和養殖基地,以黑木耳為主的林下食用菌綠色產品種植基地,調整林區的產業結構,加大內引外聯的力度,把帶嶺局真正打造成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林業企業。
關健詞:生態林區建設 可持續 綠色產業 林業經濟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來的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其中的重要一環,生態文明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國的未來。習在正定縣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發展的經濟結構,強調發展多種經營是改變經濟結構單一,使農民盡快富起來,實現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了林木權屬,堅持誰種誰有,合造共有,維護林權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堅持15年以上不變等項措施,大大地促進了正定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習在正定的論述對于帶嶺林業實驗局的發展具有同樣的指導意義,如何發揮帶嶺林業實驗局的生態優勢,遏制日益減少的木材資源,尋找替代產業,使其走上林業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的正確軌道,這是關系到帶嶺林業實驗局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帶嶺林業實驗局的現有情況,制定出符合帶嶺區生態經濟環境特點的發展戰略,是我們目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伊春市帶嶺林業實驗局(以下簡稱帶嶺局)基本情況
伊春市帶嶺林區位于小興安嶺南麓,哈佳鐵路中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28º37'46"129º17'50",北緯46º50'8"-47º21'32",年均氣溫0°C左右,年極端最低溫-43.9°C,夏季最高溫38°C,年降水量676mm,無霜期120天,為北溫帶濕潤氣候區。林業總經營面積96742公頃,有林地面積90879公頃,森林覆被率高達94.3%,主要樹種有紅松、云杉、冷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水曲柳、椴木、榆木、黃菠蘿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萬立方米。轄區內有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最大的稀有樹種紅松種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級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黑熊、馬鹿、猞猁、水獺、飛龍、鴛鴦等240余種。尤其以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棲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標志帶嶺有最好的適合野生動物、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中華秋沙鴨已被國際保護組織列為瀕危物種,幾年來,帶嶺省級秋沙鴨保護區開展的人工繁殖計劃已經獲得成功,為秋沙鴨物種的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野生草藥400余種,果類及山野菜30余種,這些野生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50000個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態環境,曾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伊春市帶嶺區于1937年開發,1946年建局,1952年定為原林業部直屬實驗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F既是國家大型二級企業、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的直屬實驗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轄一個街道辦事處,9個經營林場,8個行政村,總人口37500人。結止目前,帶嶺局已向國家累計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萬立方米。平均每公頃林業用地為國家生產商品材100立方米,為支援國家建設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經過多年的開發,帶嶺林業局可以開采的活立木蓄積不斷減少,成過熟林蓄積減少了60%。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顯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積量明顯減小,森林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由開發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的不斷深入,以及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建設工程的實施,為帶嶺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要保護好帶嶺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態環境,抓住機遇,尋找帶嶺局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走出一條適合帶嶺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之路。
二、創造發展環境
1.根據帶嶺的實際情況,要以生態建設的觀念指導全局,尋找有利于帶嶺局發展的突破口,從輿論入手,打破傳統的思維格局,更新觀念,調整思路,兩個文明一起抓,在重視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既要體現政治、經濟、文化內容,又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因地制宜以“發展低碳產業、建設生態城市”為發展目標,實施森林生態恢復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2.幾十年的發展實踐證明,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要走森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人們已經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森林對于社會的巨大的生態效用價值,我們不能無限制對森林進行索取,必須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保證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壤休養生息,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也要使其森林生態效用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生產力;只有青山在才能供我們永續利用,所以不管面臨什么樣的困難,絕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堅守生態優先定為林區發展的嚴格底線。
3.要以人為本處理好發展與民生的關系。建設生態帶嶺不但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還要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生態建設必須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要處理好發展與民生的關系。讓廣大群眾從思想上認識到生態建設與自己的生存息息相關。認識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我們未來的生產生活,也關系到國家以至人類的安危。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結合國家的棚戶改造工程這一契機,做好帶嶺局的棚戶區改造工作,積極爭取資金,把林場的住戶都遷下來,既能改善林場職工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又能減少山上居民對森林的侵蝕,也能讓出更多的土地使其大地原林化,更好保護好帶嶺局的周圍環境。在保護好森林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林業職工的收入,大力提倡和扶持職工自營經濟,作為職工群眾提高收入水平的補充。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因此把改善民生作為建設生態帶嶺的重要任務,使生態帶嶺建設的成果更多體現在民生上。要加快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設,把改善民生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因素,真正把改善民生這一為民之舉落到實處;要進一步關注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做好扶貧解困工作,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重點做好下崗就業人員再就業和零就業家庭以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通過實實在在的利民之舉,努力使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讓群眾真正感覺到溫暖,得到實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4.認真搞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護,不斷完善植樹造林和森林撫育工作,確保森林資源有效的生養生息,強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案件的查辦力度,把資源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強化林權管理,積極探索造林管護、撫育于一體的生產經營管理體制,有序開發合理利用林下資源,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和覆蓋率。按照國家建設生態建設規劃做好城鎮綠化工作,不斷提高城鎮綠化效果和品位,完善至朝陽村的影視城道路建設,完善永翠河漂流及至大青山和石帽頂子上的風電旅游配套設施和道路建設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工作。
5.建立健全生態、低碳教育機制,并當作各級組織的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讓低碳、生態文明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腦海之中。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新聞謀體廣泛宣傳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把生態文明變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文化。
6.積極倡導低碳生態消費模式,反對鋪張浪費,深入開展“厲行節約”為主題的生態教育活動,推進綠色消費,大力倡導綠色文明,自覺樹立以“綠色、自然、和諧、健康“為宗旨的生態消費理念。讓勤儉節約、生態消費成為人們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7.以生態優先,低碳、循環經濟、節能消耗的理念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樹立長期長遠的發展觀念。進一步完善行政考核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組織政績考核的范疇,以低碳、生態觀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政績觀。
三、抓住政策優勢,拓寬發展渠道
1.抓住和利用好政策優勢,積極拓寬開發渠道。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民間資本,均可投資建項目。同時要利用好國務院在東北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的繼續實施天然林保工程,以及國家關于國有林區事業化管理的相關政策的出臺,爭取林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林區發展整體規劃,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林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利用好難得的振興帶嶺局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在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上,明確強調要加強小興安嶺的生態環境保護,這必將對推動林區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產生深遠的影響。小興安嶺已被國家納入資源枯竭地區,所以在經濟、社會、環境、資源開發等領域國家會有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我們必面充分利用好這一政策,實現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開發林木產品精深加工業礦產資源開發業如花崗巖礦等,以及林業綠色食品產業、藍梅果、北五味飲料開發和北藥種植、特色養殖業的深加工等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
3.發揮環境優勢。帶嶺區有涼水國家級自然區和碧水中華秋沙鴨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樣的地理優勢,還有北列林場朝陽影視城,永翠河漂流,大森林沐浴等,可以搞好旅游開發,環境優勢明顯,具有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的特點,是最叫響綠色品牌的地方。在本區發展綠色有機產業有著其它地區不可比擬的環境條件。
4.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全力推進風電力項目建設步伐,發揮地域優勢,生產清潔能源。我們還可以利用林區海拔高度適中、風源穩定這一有利條件和地或優勢,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產業。目前由龍源公司開發的大青山風電工程,裝機容量1.5萬千瓦,效益相當可觀,每天以30萬度向東北電網輸送綠色能源,年利潤在2000萬元以上。除了在建的石帽頂子山風電開發項目外,還有“東山”以及“北列鹿鳴溝”風電可開發區域。所以帶嶺的風電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支持以風電為主的產業集團來帶嶺進行風電開發,為他們提供一切可行的條件,把帶嶺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風電產業基地。二是建設綠色食品和野生漿果生產基地,做強優勢產業。帶嶺區除總蓄積約320萬立方米的森林資源外,還有已經初具規模的林下經濟產品。如黑木耳、北五味籽、林下養雞、蘑菇、山野菜、樺樹汁液、藍梅果以及其它山特產品等。帶嶺局科研所研制開發的樺樹汁飲料、藍梅果飲料、五味籽飲料,還有帶嶺局的職工自營經濟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山野菜加工業,都是一些很有潛力的可持續深入開發的發展項目,這些綠色品牌,為我們打造野生漿果基地提供了可靠技術保障。真正把林區的綠色食品優勢轉變成經濟強勢。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經濟種植業、建設野生經濟植物采集經營和人工栽培基地。加強以寒月和環山林場為主的黑木耳種植區和藍梅采集區、以北列林場為主的養殖野豬和肉雞生產區、以明月林場為主的平貝種植區、以秀水和大青川林場為主的五味籽種植區等的基地化建設。四是建設生態休閑旅游基地。以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碧水中華秋沙鴨省級自然保護區為品牌,擴大帶嶺區的知名度,帶動全區生態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全區的旅游總體戰略布局為:以帶嶺星級賓館為中心,以涼水原始林森林和碧水中華秋沙鴨保護區和大青山、石帽頂子山風電為主要看點,配合永翠河漂流,形成青山、碧水、休閑、度假旅游功能區。
四、政策支持,創造商機
因地制宜,制定綠色經濟發展規劃,完善有利于促進帶嶺區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如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生產可以采取減稅,或土地利用上的優惠措施,加快生態產品的生產和轉化,多渠道吸引資金共同投資經濟建設,建立完善的商業投資服務體系,提高政策化服務水平,構筑各項有利于林區建設和發展的投資平臺,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規劃好新的經濟增長點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徹底改變林區經濟結構單一的被動局面。
參考文獻:
[1]王愛文.伊春創新發展現代林區綠色產業[J].中國林業產業,2011(3)
[2]黑龍江省科學顧問委員會農業生態專家調研組.伊春國有林區林權改革試點調研報告[J].林業經濟,2007(9)
[3]金靜.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對伊春的意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7)
[4]張曉陶,薛惠鋒.資源枯竭型林區產業轉型的困境與對策———以伊春市為例[J].生態經濟,2011
[5]潘忠,張立杰等.黑龍江省伊春林區科技與林業發展的調研報告[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7(12)
[6]劉靜波,張堡宸.東北國有林區發展改革的思考[J].吉林林業科技,2013(3)
[7]張占貞,王兆君.林業產業集群生態系統結構及平衡條件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
[8]N.Li,A.Toppinen.Corporate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inforest-basedindustry:Complementaryorconflictinggoals[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1(13)
[9]ToddA.Hagadone,RoberyK.Grala.Businessclustersinmississippi’sforest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2(20)
[10]Aguilar,F.X.Spatialeconometricanalysisoflocationdriversinarenewableresource-basedindustry:theU.S.southlumber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09(3)
作者:高玉娟 郭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