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工院校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態文明素質,對生態文明有一定的認知,但一般處于淺表層,并未對生態文明的本質和規律有一個比較全面而深刻的認知。技工院校學生的生態文明認知大多停留在一些環境保護的基本常識,例如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保護花草樹木等淺表認知上,并沒有將生態文明認知內化為生態文明情感和意志,沒有形成穩定的生態文明心理機制和思想品質
(二)技工院校對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視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各地技工院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已經陸續開始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體制中。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計劃不周,效果欠佳。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技工院校課程體系的學校還是很少,雖然有個別技工院校開設了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課程,但還沒有制定出面向全體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設置方案,致使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全面落實。
(三)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夠科學
第一,大多數技工院校并沒有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到課程教學中,缺乏專門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生態文明素質作為技工院校學生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素質,應該是技工院校的一項重要培養任務,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有待于納入技工院校課程體系。第二,當下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方式不夠豐富。沒有充分利用信息社會互聯網教學手段,給學生形象生動地展示生態文明相關的知識、圖片、視頻等內容;沒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保教育活動,如生態文明展演、演講比賽、生態環境調查等,使生態文明教育寓教于樂,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沒有把生態文明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社會生態環保實踐,培養技工院校學生建設生態文明的能力。第三,缺少生態文明教育的良好環境。教育環境十分重要,它對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一些技工院校強調技能培養的顯性教育,忽視了教育環境的隱性教育。應當克服這一缺陷,優化教育環境,營造生態校園,發揮校園優美的生態環境對學生的隱性教育作用。
二、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客觀原因
首先,雖然我國生態文明思想從古至今源遠流長,但生態文明建設起步較晚。黨的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生態文明理論。可見,自覺地建設生態文明在我國只有20多年的歷史。由于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不長,人民自覺地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還沒有形成,這在客觀上影響了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發展。其次,技工院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經驗不足。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是順應新時代要求而孕育產生的。新事物從產生到成熟必定要經歷曲折與發展。目前,技工院校雖然已經啟動了生態文明教育,但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實踐經驗嚴重不足。技工院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最長也不過20多年的歷史,各校的生態文明教育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規劃和課程體系,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發展合力,這必然制約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健康發展。再次,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制度不健全。開展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制度建設是保障。但是由于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歷史不長,經驗不足,制度建設滯后,還沒有形成健全的生態文明教育制度。主管部門在制定技工院校教學規范等相關制度規范時,還沒有明確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其中。
(二)主觀原因
首先,技工院校及其主管部門對生態文明教育缺乏科學規范。目前,技工院校及其主管部門對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普遍重視不夠,沒有制定統一的規劃,更談不上科學規劃。要加強和完善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技工院校及其主管部門必須對生態文明教育進行科學規劃。目前,技工院校在生態文明教育規劃方面的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一是沒有把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列為技工教育教學規定內容,而只是作為一種臨時性的工作任務,沒有形成一種長期的戰略規劃。二是沒有把生態文明教育列入技工院校課程體系。沒有認識到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是技工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主管部門與環保部門沒有形成協作機制,制定出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統一規劃。離開了環保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很難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培養方案。因此技工院校主管部門與環保部門必須密切配合,研究制定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計劃,統一規劃生態文明教育內容,合理制定技工院校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有計劃地在人文素質選修課和各門相關專業課程中滲透生態文明知識和理念,“使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更加條理化、系統化、科學化。”第二,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嚴重滯后。開展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生態文明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目前,技工院校大多數教師的生態文明素質還不夠高,缺乏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系統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不夠強。甚至有個別教師連生態文明的內涵也不了解,更談不上對生態文明教育規律的認識。由于對生態文明理解不深刻,對生態文明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不到位,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方面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更不能做到言傳身教。由于技工院校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建設起步晚,造成生態文明相關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各技工院校的生態科學專業教師十分缺乏。師資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也是造成生態文明教育滯后的重要原因。第三,技工院校學生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普遍不強。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只注重對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生態文明知識的學習。一些人認為生態文明就是簡單的綠色環保,平時多注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即可,不需要專門開課去學習生態文明知識。生態文明教育僅僅停留在感知上而沒有深入到理性層面,致使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普遍不高。
三、技工院校要切實加強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首先,技工院校要將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與學生技能培養相結合,將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作為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生態文明觀念和素養不會天然生成,必須通過教育和生活養成形成。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目的是為我國新時代培養合格的產業工人,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增強技能人才生態文明素養,以培養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人才就成為了應有之義。技工院校應將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嵌入技工教育課程體系中,將其納入教學范疇,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了解我國面臨的生態形勢和環境問題,講授生態倫理的演進,強調人與自然應和諧共處、共榮共生,強化人的生態道德和環境倫理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同時,學校還要利用第二課堂,開展“法律與環境”“生態環境法治”等專項教學,利用互聯網,積極開發利用網絡生態文明教育資源與課程,開展包括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全新的思想理念傳播,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拓展、深化相關知識,進一步引導技工院校學生形成科學、全面、可持續的發展觀和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平等的道德觀。其次,技工院校要將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技工院校校園是技工院校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場所,技工院校學生對建設綠色校園、美麗校園充滿了向往與追求,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技工院校要緊緊圍繞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生態文明教育。一是大力開展校園生態文化教育活動。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學生會、社團等各類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生態文化活動。比如舉辦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圖片展覽、演講比賽;邀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專家學者進校園開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專題講座;利用環境宣傳月呼吁學生養成節約水電、愛惜糧食、理性消費的良好習慣,舉辦校園生態文化活動,引導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不斷提高。二是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開展生態文化宣傳。通過校園微信、微博、視頻等新媒體傳播方式,充分發掘課堂外教育潛力,讓學生浸潤在生態文明教育之中,自覺樹立生態文明觀。再次,技工院校將培養學生生態文明素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技工院校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技工院校學生要真正具有較高的生態文明素質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環節進一步獲得并予以強化。技工院校要堅持實踐育人,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知和理解,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延展和深化作用。一是積極開展以生態環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學生社團,組建實踐團隊,利用假期,圍繞水環境保護、城鄉環境污染、垃圾處理、大氣污染等方面,通過基地實習、社會調查、回鄉實踐等方式,走村入戶,調查研究,普及環保知識,積極建言獻策。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強了技工院校學生的環境保護參與意識,把在學校學到的技能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統一,綜合運用起來。二是積極開展技工院校學生生態環保公益活動,養成綠色生態文明行為習慣。比如利用“世界環境日、熄燈一小時、世界無車日、保護母親河”等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公益活動,調動技工院校學生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的積極性,在公益活動中提升學生生態文明素養。通過這些環保公益活動,影響和帶動社會生態文明新風尚,樹立了新時代技工院校學生良好風貌,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生態文明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各級技工教育管理部門和技工院校要站在”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認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努力將技工院校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劉宗斌 單位:安徽蕪湖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