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游客進行鄉村旅游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在鄉村自然環境中放松自我以及舒緩身心。鄉村旅游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該旅游方式融合了當地自然風光,將本地自然環境以及自然景色作為旅游主要亮點,形成無人文影響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主的旅游方式,吸引全國上下游客。同時,鄉村旅游將各種自然風光、田園景色以及當地人文景致進行有效結合后,可以明顯增強當地居民農林畜牧業發展,從而推動當地農業興起,不僅提升了當地知名度,而且加強了當地風景民俗傳播,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當地風土人情與本地鄉村旅游開發項目的有效結合。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而言,其基本宗旨如下: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理論,強調可持續發展對人類居住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強調在生態文明環境環境建設中,相關人員應始終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處,營造一個和諧相處、共同進步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融合性生態環境模式;強調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各種物資以及現有技術改造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活模式。上述宗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我國相關領導人員想要建設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決心,以及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做出的努力進步。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基本理論還強調了人們在開設新生態自然環境過程中,應當具備良好的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由此建設一個優秀的、適宜居住的生態自然環境,最為重要的是有效提升我國生態自然環境發展與完善,推動我國乃至全球生態系統安全。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而言,具體包含以下幾個工作領域:第一,如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以及推動生態環境優化發展;第二,強調全球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進而促進我國營造一個節約資源的生態環境氛圍,提升我國自然生態系統完善性、自然環境保護力度以及生態文明制度發展進程。
二、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的矛盾與解決方法
在實際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其中,可以有效地將兩者之間的優點進行融合,進而提升整個鄉村旅游開發項目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但是由于鄉村旅游開發項目與實際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性,所以在實際開發工作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一些矛盾與弊端,從而對鄉村旅游開發項目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性和整體完善性產生影響。基于上述情況,需要相關人員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性研究,及早發現相關矛盾并解決,以推動我國鄉村旅游項目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融合與發展。
(一)鄉村旅游開發側重市場行為
對于鄉村建設工作而言,相關工作人員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過分重視鄉村建設工作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關注與鄉村建設相關的市場行為,其目的是對實際鄉村旅游開發項目中的旅游資源以及各種自然資源進行融合和進一步開發,從而實現整個旅游資源能夠滿足游客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推動我國鄉村經濟不斷發展。但是對現有鄉村旅游開發過程進行有效分析,可以發現其在建設開發過程中,存在著較多問題,最終影響了鄉村旅游開發工作進展,如經營者經營能力不足、經營管理者過分注重個人經濟利益得失以及開發建設過程中只注重經濟效益和建設快慢,嚴重忽視了社會效益以與開發質量,導致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建設脫離了實際生態狀況與生態體制,進而引發生態系統發生問題,加重了鄉村旅游開發工作中各主體間的融洽相處,致使鄉村旅游開發工作失去其本身意義,實際鄉村旅游開發工作明顯側重于市場行為。
(二)生態文明建設側重公益行為
為了建設好生態文明,必須要遵守黨和國家號召,認識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但是生態文明建設也應有個限度,不能夠盲目保護生態文明,否則就會影響鄉村旅游正常發展。一些地區過度強調保護森林公園及古村落,甚至千篇一律地保持其原有面貌,沒有意識到開發旅游可以為當地創造很大價值;有的旅游企業卻不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因為這不會帶來更多收入,所以選擇不作為。
(三)全域旅游提供契機
全域旅游是新時代旅游開發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需求,首先劃定旅游區域,在這個區域里,以旅游業主導勢產業,全面掌握該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并對其進行優化,將更多產業間融合起來,共同享用資源,加強旅游產業建設,提升區域經濟水平,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其次,全域旅游是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新契機,鄉村旅游開發相關部門、行業、項目和資源應共同配合,促進景區全域化發展,增強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更加有效地解決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間的矛盾,促進兩者共同發展。
三、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的理論基礎
(一)理論基礎
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二者理論具有相悖之處,即二者是不對等的。為了促進兩方融合,可以建立一個主輔嵌入式系統模型。這個模型主體是生態文明建設,并且要運行在整個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則作為系統控制核心,控制鄉村旅游開發程度和進度,完成生態文明建設某一特定任務與需求,響應生態文明并不斷自我完善。縱觀該系統模型,生態文明建設要嚴格發揮其指揮作用,鄉村旅游開發要起到輔助作用,兩者強弱互補,協調發展。
(二)矩陣構建
鄉村旅游開發系統一共分為4個小系統,分別是市場系統、出行系統、目的地系統與支持系統。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包括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國土空間開發、生態制度與生態文化建設。本研究通過構建分析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矩陣,分析兩者之間融合點。在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矩陣中,鄉村旅游開發的目的是將支持系統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進而產生融合點,加快融合發展速度。
四、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方法
(一)鄉村旅游生態化
想要做好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必須要注重旅游區生態性保護。鄉村旅游開發并不僅是旅游目的,也有保護所在地生態系統的目的。將鄉村旅游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既不能夠破壞田園原生態,而且在改造村落民居建筑時應該合法合理,即從事農事活動前應該經過科學規劃。當地鄉村旅游擁有許多服務基礎設施,改進過程必須堅持綠色、低碳與環保理念,不破壞環境或忽視生態文明建設。總之,生態文明建設要保護的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不僅要保護青山綠水,也要強調人文性,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將鄉村旅游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項目融合起來。
(二)鄉村生態旅游化
鄉村資源涵蓋范圍很大,既包括山、水、林、田,也包含許多人文資源,如村落及民俗風情等。因此,鄉村生態旅游化過程中,可以依據當地特色,開發當地特有資源,吸引游客,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從而實現資源利用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有效融合。在建設鄉村生態旅游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將環境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融合起來,取得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并作出良好的應用反饋。根據土地合理布局并規劃鄉村旅游開發功能,有助于實現國土空間開發與鄉村旅游開發融合發展。同時,通過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旅游開發融合制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鄉村生態旅游化。
(三)鄉村旅游開發項目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措施以及意義
鄉村生態旅游可劃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生態保護旅游化與生態修復旅游化。生態保護旅游化又包括生活空間保護旅游化與生產空間保護旅游化。生活空間保護旅游化提出了一個名為“活態保護”的概念,具體是指修護環境時要使用活態化修護技術,使旅游過程更具休閑性,為傳統村落重新尋找存在價值,將生態文明建設和旅游開發融起來,實現鄉村經濟騰飛。對鄉村旅游開發規劃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進行有效分析,可以明顯發現兩者之間既互相依存,又共同促進。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而言,鄉村旅游開發項目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前者充分調動起后者人文資源利用率以及相關自然環境資源利用率,有效推動了鄉村旅游業建設以及發展進程,完善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進而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目的。與此同時,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融入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可以有效滿足科學發展觀相關政策要求以及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政策要求,進而推動我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穩健發展與完善。另外,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施加適當生態文明建設,可以增強當地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和社會效益。
五、結語
實現鄉村旅游開發和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一方面是為了建設更加優良的生態居住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建設更美好的美麗中國。鄉村旅游開發項目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由于兩者性質不同,導致其在融合過程中具有許多困難,因而就需要對存在的矛盾與弊端進行有效分析,采取合理對策進行解決,從而推動我國旅游生態化、生態旅游化以及農村文化快速發展。
作者:劉春蓮 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