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的建設不僅僅有助于解決農業相關問題,同時又能夠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分析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的主要構成和重點,探討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建設的主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
1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的主要構成
生態農業向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發展與升級,整個產業鏈的多個環節都要作出調整與改變,這才能夠有效適應產業鏈的發展需求。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的建設必須要充分考量產品開發、項目開發和營銷模式開發等細節問題,確保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實現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1農業生態旅游的產品開發
農業生態旅游產品開發是整個產業鏈建設的基礎,首先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在生態農業基礎上展開建設與開發,將田園風光、自然景色與生態農業融為一體,確保游客進入景區后能夠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氣息。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關注差異性與地方特色,保證生態農業景區具有自己的優勢。其次農業生態旅游產品開發要注重產品的多元化,既要提供生態農業產品,同時也要滿足游客觀光、休閑、體驗的多重需要,將自然美、人文美、文化美、生態美等呈現在游客面前,有效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
1.2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
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是整個產業鏈建設的核心,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能夠將我國綿延數千年的農耕文化,用直觀而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引發游客的文化共鳴與情感共鳴,繼而豐富游客的旅游感受,提升生態農業的價值。一方面,要給予游客更多的互動機會,如游客可以到菜園果采摘新鮮的綠色果蔬,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嘗試農業種植,感受勞動和收獲的快樂。另一方面,要注重農耕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使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可以展示不同時期的農業生產工具或農村民居特色,傳播民俗、民儀,將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展現給游客。
1.3旅游營銷模式開發
信息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時消費者的旅游觀念也在逐漸趨于理性,傳統的營銷方式并不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甚至可能會導致生態旅游陷入營銷困境。曾經很多農業生態旅游區借助旅行社和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吸引游客到當地參觀旅游。但在全新的環境下,這些途徑能夠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產業鏈建設需要用更多方式展開宣傳與推廣。例如,生態旅游區可以借助微信、QQ、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展開網絡宣傳,同時借助專業的旅行網站推廣旅游項目和產品,也可以與娛樂節目或影視作品合作,通過植入式廣告等方式對消費者產生影響,進而全面創新營銷模式,有效提升消費者的關注度。
2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建設的主要影響因素
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的互動與融合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實現了農業與文化、旅游、餐飲、娛樂等行業的全面融合,推動農業產業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擺脫傳統農業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效率偏低、收入水平偏低的狀態[1]。
2.1生態農業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影響
農業生態旅游離不開生態農業的全面建設,生態農業實現了農業建設的良性循環,農業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不同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符合發展需求的生產路徑,進而實現生態農業目標,有效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使農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生態農業不僅能夠實現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更能夠實現社會價值,這也是農業生態旅游實現的基本保障,生態農業對農業生態旅游具有積極影響。
2.2特色化農業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影響
特色化農業就是要打破傳統農業的整體化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特色道路,使游客不僅僅能夠感受到普通農村的農業生產現狀,更能夠得到特色化農業帶來的不同感受。例如江南水鄉可以充分利用水力資源發展垂釣、游船等項目;自然風光秀麗的東北可以利用觀光休閑、地方文藝演出等特色項目吸引游客的興趣。特色化農業的實施直接關系到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潛力,有特色項目才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消費者才能來到這里旅游、休閑和消費,特色化農業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將自身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2]。
2.3規?;r業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影響
農業生態旅游是旅游產業的重要構成,旅游行業必須呈現規?;l展才能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生態農業的發展要呈現規模化的發展趨勢,將周邊區域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和集中,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確保游客能夠在生態旅游區內接受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有效涵蓋多種特色化經營項目,滿足不同類型、季節、地域游客的需求,保證農業生態旅游能夠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2.4農業文化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影響
中國幅員遼闊且民族眾多,不同地區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勞作與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風俗習慣,不同地區的文化意識與生活習慣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因此農業生態旅游推進過程中,要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將這些文化元素用多種方式呈現出來,使游客在觀光旅游時能夠產生與眾不同的感受。生態旅游是農業生態旅游的基石,而農業文化才是其精髓與靈魂,農業文化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影響非常深遠,勞作方式、農業歷史、勞動工具、習俗文化等都可以成為農業文化展示的重點。因此,在農業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一定要對農業文化解讀和展示保持高度關注,確保游客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文化內涵[3]。
3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建設的重點
農業生態旅游在我國仍然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而言,還存在明顯差距,軟硬件都存在很多不足,產業鏈建設過程中必須正視這些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最終實現建設目標。
3.1建立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
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也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參與,不能單純依靠農民的力量去實現。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圍繞當地實際情況及旅游市場現狀展開深度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以政府為主導,構建當地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農民合作社共同參與建設,由農民提供場地與人力,引入企業和資金共同參與建設,同時鼓勵具有先進開發經驗的企業和個人進入,最終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團隊,以全新模式參與市場競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政府和參與者要共同選擇具有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保證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能夠保持健康科學的狀態。
3.2多元經營,全面發展
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的建設需要全方位發展,不僅要關注生態農業,同時也要關注生態旅游,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實現二者協同發展,才能夠保證整個產業鏈穩定發展。因此,要結合當地生態農業發展實際,明確生態旅游發展方向,同時根據生態旅游的運行狀態,調整生態農業的生產與運行模式[4]。為了有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旅游與消費需求,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要盡量整合并開發多元經營項目,在現有項目基礎上不斷創新調整。另外,針對旅游市場不斷變化的現狀,產業鏈要主動出擊,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及時把握消費者需求變化甚至引導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實現全面發展的總體目標。
3.3整合各方建立戰略聯盟
根據農業生態旅游業的產業特點,其戰略聯盟的構建方式有3種[5]。第一,縱向聯盟。即由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上下游中,具有不同業務性質的主體組成聯盟,如生態農業園區經營主體、農業生態旅游園區的農家樂或旅店或旅游項目、生態旅游景區經營主體、旅行社等組成聯盟。第二,橫向聯盟。即由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上的某一環節相同業務性質的經營主體組成聯盟,如生態農業觀光園經營主體之間或提供生態農業觀光餐飲服務主成立戰略聯盟,可以提高農業生態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第三,混合聯盟。即由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上具有不同業務性質、相同業務性質的多個經營主體構成的聯盟。這些聯盟的建立將有效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凝聚力,進一步約束個體的行為,保護消費者與整個產業鏈的利益與權益。
作者:劉書營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