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室護理臨床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5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采用常規護理的27例患者設為對照組,采用手術室護理配合27例患者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手術前后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及并發癥。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分別為(122.5±11.3)mmHg、(72.4±9.3)次/min、(17.4±3.3)次/min;對照組分別為(131.5±11.8)mmHg、(78.6±5.7)次/min、(19.8±3.5)次/min(P<0.05)。觀察并發癥發生率為3.7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52%(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配合有利于提高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手術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難度較大,時間較長,同時多數為老年患者,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加強對患者的手術室護理非常重要[1]。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給予手術室護理配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5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18例,女9例;年齡平均(56.8±3.9)歲。對照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平均(56.5±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可進行臨床對比。
1.2方法
1.2.1術前護理1)器械準備:術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手術方式,將手術器械準備充分,并和巡回護士核對器械種類和數量,主要包括骨科基本器械、關節置換器械、人工假體等,同時準備紗布、繃帶、縫合線、敷料等物品;應確保手術器械均為消毒、滅菌合格,以免造成感染[2]。術前調節手術室溫濕度,并開啟空氣凈化裝置,保證手術室處于無菌狀態,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2)術前訪視: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由于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多為老年人,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對手術造成嚴重影響。術前應對患者身體綜合情況進行評估,對于合并癥應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將影響手術的因素降到最低后再進行手術[3]。同時術前負面情緒也會對手術結果造成影響,術后易出現并發癥。在術前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個性化的排除患者心理壓力,為其講解手術的優點及恢復情況,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
1.2.2術中護理術中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并給予患者鼓勵;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患者在麻醉后部分患者會出現血壓降低,應加強對血壓的監測,并及時做好記錄,以免發生心血管事件;在術中應控制供氧量,保證供氧平衡;護理人員需要對手術步驟、方法等了解、熟悉,從而在術中準確傳遞器械,對器械上的血跡應給予及時清洗或更換器械,提高手術效率。在安裝假體前需再次確認假體型號、期限等,確認無誤后,協助醫生進行假體安裝,應避免出現磨損、污染等情況,提高手術配合度。在假體安裝后應給予0.9%的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協助醫生縫合切口;護理人員應對切口部位血跡、消毒液等進行及時清理,術畢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皮膚損傷,以免出現感染。
1.2.3術后護理術后和麻醉醫師、巡回護士將患者送入病房,在運送中應妥善固定好各種管道,以免發生脫落;并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在搬運中應保持外展中立的體位,不可兩條交叉、側臥等,以免出現髖關節脫位等情況。為患者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和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3d內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情況,是否發生滲血、疼痛等,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功能鍛煉,提高早期康復效果。同時,詢問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從而不斷改進護理方式,提高護理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的變化情況,同時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珔x±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前后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前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分別為(136.2±12.5)mmHg、(73.3±10.1)次/min、(17.3±3.1)次/min;對照組分別為(136.5±12.2)mmHg、(73.1±9.8)次/min、(17.4±3.3)次/min;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分別為(122.5±11.3)mmHg、(72.4±9.3)次/min、(17.4±3.3)次/min;對照組分別為(131.5±11.8)mmHg、(78.6±5.7)次/min、(19.8±3.5)次/min;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出現1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70%;對照組出現3例切口感染,2例關節脫位,并發癥發生率為18.52%;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較為復雜,在術后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特別對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免疫力較弱,術前不良心理可導致血壓升高、心率較快,甚至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因此,應加強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室護理工作。本研究中通過術前手術室護理將手術室環境、器械準備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評估手術耐受情況[4];術中加強監測,協助醫生完成各項工作,提高手術效率;術后給予健康指導、并發癥預防等,促進患者康復[5]。本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前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7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52%(P<0.05)。體現出手術室護理配合可提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宋文杰.手術室護理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8):260-261.
[2]程麗秀.手術室護理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有效性探究[J].系統醫學,2017,02(19):139-140,143.
[3]吳春梅,陳碧珠.手術室規范化護理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6):741-742.
[4]莫麗萍.手術室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5):213-214.
[5]張然,李春敏.延伸護理干預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河北醫學,2016,22(10):1713-1716.
作者:唐海鷹 暴海燕 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