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赤峰市松山區發展設施農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赤峰市松山區設施農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是政府重視,群眾認識高.黨委政府組織干部深入各村組發動群眾,提高對發展設施農業的認識,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二是不斷擴大規模.每年規劃新建園區,有些地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園區建設、生產的管理,園區設計標準比較高,包括道路交通.并規劃了建設園區管理辦公、物流園等用地;三是各級政府積極扶持.每年財政扶持新建園區的水電路配套,支持現代農業項目,各鄉鎮也制定相應政策;四是提高建設標準,提高技術服務.為保證松山區設施農業建設質量,政府相關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完善日光溫室的建設標準,在抗壓、防寒方面做進一步改進,增強溫室抵御災害的性能.同時確定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專門負責設施農業的規劃、設計、建設等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確保建設質量.
2赤峰市松山區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赤峰市松山區設施農業雖然經歷了較長時間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傳統農區范圍廣大,設施農業發展的比例仍顯太小.全區耕地面積194萬畝,到2012年底,松山區設施農業發展到2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1.86%.同時,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設施農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不足.
2.1資金仍顯短缺,貸款難度較大,各級財政扶持資金規模較小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民收入低,自籌能力差,用于棚室建設的自有資金非常有限,加之財政補助資金較少,申請貸款難度大、利息高,仍然制約設施農業的發展.
2.2技術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服務不到位
發展設施農業,科技是強有力的支撐.設施農業每年都有一定增加,而技術指導的人員不足,雖然一些地區聘請了農民技術員,但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很多地區農民還不能有效掌握養殖和種植技術,仍以傳統人工勞作為主,效率低,收入微薄,致富進程緩慢.
2.3設施規模小,水平低
設施農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有些地區溫室結構簡易,土地利用率低,保溫、采光效果不好.溫室大棚不通電、不通水、道路不暢等問題依然存在,使設施農業產品不能及時向外輸送,影響了設施農業持久穩定發展.
2.4市場建設滯后,流通不暢,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
政府雖然扶持建設了一些產地批發市場,但與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差距.專業合作組織不規范,農民經紀人缺乏有效地組織管理.另外,現有設施農業產品單調,貯藏、保鮮、深加工等環節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對設施農業的縱深發展缺乏足夠認識,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3赤峰市松山區進一步發展設施農業的主要對策
針對赤峰市松山區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應進一步開拓思路,集思廣益,因地制宜,借鑒先進發達地區經驗,使設施農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3.1進一步加大對發展設施農業的支持力度
設施農業要得到持續、健康和規模發展,就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政府對發展設施農業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制定優惠政策,扶持設施農業項目,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實行專款專用.充分利用各地綜合自然條件,設計切實可行的設施農業發展目標,最大程度地使設施農業規?;l展,整體提高農牧民增產增收水平.
3.2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用戰略發展的眼光,依靠科學技術來支撐設施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研究新技術,新材料,提高科技種植技術水平.通過聘請和培訓更新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提高服務技能,創新服務手段,各級農業部門和科技人員及時解決農民在建設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3.3支持市場建設和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加強市場建設和產品銷售方面的建設,新建、擴建和改造產地批發市場.在銷售網絡建設上,建設赤峰市松山區周邊市場及國內市場.加強信息收集,拓寬流通領域.建立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和檢測點,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實行綠色通道制度,使設施農業產品流通順暢.
3.4建立機制,實行獎勵制度
政府拿出一定資金,對設施農業建設取得重大成績的鄉鎮、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重獎,鼓勵培育地方名牌名品.如安慶鎮甜瓜、太平地鎮葡萄、夏家店鄉食用菌、穆家營子鎮硬果番茄、城子鄉甜椒等.實行獎勵政策,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帶動設施農業進一步向規模化、持久化、健康化發展,最大程度地使赤峰市松山區農牧民盡快走上富裕之路。
作者:郭麗 單位:赤峰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