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農業主要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集約化農業。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具有集約性特點,屬于一種新型可持續發展農業。但是,目前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已經無法滿足生態農業推廣的特點,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技術推廣對策進行創新。針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推廣效果,使生態農業技術可以服務于農業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推廣對策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創新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分析生態農業技術特點和推廣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進行創新,有效提升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下文針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
1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
1.1缺乏完善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現階段,我國生態農業發展較為迅猛,但是在技術推廣方面仍利用傳統的技術推廣體系,導致農業技術開發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之間相分離,難以實現有效協調科教研和農業技術服務組織等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最終阻礙了生態農業的發展[1]。
1.2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不足
與其他農業生產相比,生態農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效益和遠期效益。但是,大部分農業企業都只注重經濟效益,忽略了遠期效益,導致其很少愿意在生態農業技術上投入較多資金。并且,大部分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都是來自財政撥款,而最近幾年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財政撥款越來越少,加之部分地區出現挪用和擠占等問題,導致技術推廣很難順利進行。
1.3缺乏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
生態農業屬于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其注重與現有技術相結合,要求推廣技術人員具備較高的素養和專業性。但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學歷較低,很少有機會接受繼續教育,導致其專業水平和技術水平都難以滿足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需求。部分地區存在基層農科站所網破線斷的情況。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持與技術支持,致使技術推廣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2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
2.1大面積對生態農業技術進行推廣
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推廣生態農業技術,需要創建完善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其有助于實現大面積農業技術推廣。政府部門可以和農業生產部門進行協商和溝通,提升當地生態農業推廣體系運行的穩定性[2]。根據當地農業技術推廣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首先,需要保證農業生態技術體系順利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將體系創新放在首位,組織一個高水平的科研小組,吸引相關專家學者和農村種植大戶以及高校科研人員,將新型生態農業技術利用到實際生產中,進而使農業生產可以順應時展。其次,應創建完善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管理和監督力度,尤其是將農業生產服務站人員通過完善的監督和管理,實現迅速大面積的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最后,將生態技術推廣體系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對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重新認識,例如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污染、水資源無法科學利用、草場面積變小等問題,進而對農業生產內容進行有效充實。
2.2保證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充足
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這也是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主導作用,創建優惠政策,使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充足[3]。其次,國家財政可以適當向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傾斜,使國家資金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避免發生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資金進行私自挪用的問題。最后,政府部門可以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利用多種手段吸引生態企業和種植企業,對當地生態農業產品的生產給予支持,進而促進生態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2.3加強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
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專業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若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會嚴重阻礙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效果和速度。因此,相關部門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首先,需要培養現有技術人員,內容側重于生態農業生產技術,使其可以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針對參與培訓和自主學習的技術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獎勵,有效提升其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專業技術水平。其次,企業應與當地高校進行聯合,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積極引進高校科研成果,保證擁有更多的具有較高素養的專業性人才。鼓勵高校提升人才培養專業性,為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輸送更多的人才。最后,創建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訓機構,鼓勵社會有識之士和畢業生參加培訓,培訓工作完成后可為其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進而保證充足的推廣人才。
2.4明確生態農業技術適用范圍
生態農業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其中涉及林學、農學、水產養殖、畜牧學、資源科學、生態學、環境學、社會科學、加工技術等多個學科。由于生態農業技術項目相對較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特點,但是因為技術使用具有局限性的特點,需要農業生產部門和科技部門聯合,分析整合不同生態農業技術的適用區域和類型以及項目,最終形成一個詳細具體的生態農業技術報告,并以此為依據,根據不同技術的適用區域與類型,對生態農業技術進行推廣。在該過程中,針對沒有特定地域限制的生態農業技術可以向全國進行推廣,例如無土栽培技術,以及利用新型滴灌的形式灌溉施肥農作物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在全國進行推廣。將全國適用的生態農業技術從生態農業基地推廣轉變成為全國生態農業發展區域推廣,可有效提升推廣效果。
3小結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滿足農業清潔化生產過程需要和農產品無害化的大眾需求,還可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應給予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足夠的重視,深入分析傳統推廣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利用針對性的推廣對策,有效解決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從根本上提升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效果,進而給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燕,郭馨,孫景富.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148,150.
[2]穆洪海,李玉麗.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7(11):25-26.
[3]昝艷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7,11(12):75-76.
作者:楊家偉 萬昌禮 郎應策 吳進 任登生 徐元柳 肖洪艷 楊超 單位:興義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