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標準化與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主要從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概念入手,對農業標準化的概念、作用以及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明確,并在分析我國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農業標準化工作開展實際,指出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的主攻方向,旨在有效降低農產品市場交易風險和費用,規范農產品交易市場秩序,提高農產品市場流通率和農民經濟效益,有效保證農產品批發拍賣市場、期貨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措施
1農業標準化的相關論述
1.1農業標準化的定義
“標準化”主要是指針對某一潛在或實際問題,而制定重復和共同使用規則的活動,以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的秩序。“標準化”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某個領域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一定的標準并一以貫之,使其循環提升、不斷完善,從而有效規范該領域的實踐活動,提高其工作的標準化水平,更好實現該領域整體工作效益的提升。農業標準化亦是如此。將農業具體工作與上述概念相結合,可以概括出農業標準化的相關定義,即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嚴格按照和遵循“優選、簡化、協調、統一”的原則,根據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的實施標準,以更好推廣普及先進農業科技經驗和成果,指導農民生產,引導農民消費,加強農產品市場秩序管理,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民經濟效益,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2農業標準化的作用
1.2.1反映生產力發展水平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不斷修訂、完善和升級標準,能夠有效反映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符合農業發展實際和市場發展需要的、以實現農業優質生產為前提的農業標準化,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領域發展,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實施農業標準化能夠有效體現先進、科學、合理的農業技術取代傳統、落后農業技術的過程,進一步推廣和普及與生產力實際發展水平相匹配的農業生產技術,有效優化、簡化傳統的農業生產和操作流程,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節約農業生產成本。
1.2.2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農業標準化作為一種制度體系,既能夠規范生產要素、農產品等市場客體,又能規范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的操作規程等主體,通過明確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責、權、利,有效減少市場交易活動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規范市場交易秩序,有效降低交易風險和費用,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市場流通率和農業生產經營效率[3]。
2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
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主要是指將不同質量的農產品,按照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歸類、分級。明確的農產品質量等級能夠有效反映農產品相應費用、價格及其功能用途,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不同的質量要求和產品預期。廣泛運用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能夠進一步降低農產品市場經營成本和交易費用,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提高農產品市場流通率,促進農產品市場的良性競爭,有效確保農產品批發拍賣市場、期貨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農產品質量是指農產品的價值、預期、意愿、效用等主觀特性。農產品質量具有雙重性。垂直質量差異,即農產品由于形狀、大小、色澤、味道等生物特性造成的質量差異;水平質量差異,即受消費者主觀偏好所影響、對消費者具有不同吸引力等所產生的產品質量的差異。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不是為高質量產品市場銷售提供保障,而是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同的產品需求。
3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原則及方法
在開展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時,應以不同農產品的種類和用途為根本依據,且盡量與品種緊密結合;其等級劃分程度應時刻保持在消費者需求質量之上,分級要素應盡量選擇與產品內在質量、外觀特征等密切相關的因素。在明確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指標時,應該將高官作為主要指標,確保各等級之間外觀特征有明顯區別,便于等級區分和分級操作,優化工商交接流程。在開展從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時,其分級標準應與分級認證標準、分級取樣方法、產品安全檢測體系緊密聯系。在對農產品質量等級要求進行規定時,應明確時間、地點等條件,避免在產品流通過程中農產品質量發生變化。在明確影響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因素時,應從消費者喜好出發,明確消費者判斷、度量農產品質量的因素和特性。在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標準時,要確保費用的合理性。
4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的主攻方向
4.1加強農產品市場秩序管理
農業管理部門應該明確自身職責和工作定位,時刻秉持“一切為了人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原則,在農業內部積極、廣泛地組織、開展和實施農業標準化,并給予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充分地重視,加強對農產品市場秩序的規范管理,加大監督、管理農產品生產、經營流程的力度,以更好地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市場流通率,實現農產品質優價優,從而有效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經濟收益,深化農村改革。
4.2建立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標準體系
國家及相關政府應該給予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充分的重視,加大對農業管理部門的撥款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各級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管理部門或機構,要求農業管理部門積極借鑒、吸收國內外優秀農業管理經驗,督促其盡可能快地設計并制定出一套統一、大眾的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工作運行機制及標準體系。
4.3確保生產過程中的衛生安全
農業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合作交流,嚴格規范生產過程中各種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確保無公害農產品的供給數量,切實保證食品安全工作質量。其中,積極宣傳和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規范,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分等分級標準體系,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過程的監督與管理以及明確各部門管理范圍和工作職責等為具體工作內容。與此同時,農業管理部門還應加強與相關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4.4建立農業全過程管理運作新模式
農業管理部門應該系統地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工作,以大城市為中心,率先開展和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標準體系及農產品安全準入制度,并逐步向周邊推進;在農業生產領域建立完善的“農業檔案庫”、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建立健全的基本溯源制度,在產品銷售領域建立科學、合理的誠信體系;在產品流通領域,要規范農產品期貨市場和批發市場秩序,實施優質優價、按價競拍規則,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農業全過程管理運作模式,從而更好地實現農業標準化。
4.5進一步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農業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與行業協會合作經營的優勢,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業生產組織體系,以更好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8]。與此同時,在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分等分級時,應時刻秉持質優價優、衛生安全等原則,并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增強農民對相關生產技術的認識,積極引導和規范農產品生產及經營市場秩序,大力鼓勵農民生產出更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5結束語
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生產和組織化程度,是促使農產品整體質量有效提升的關鍵。因此,要想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市場流通率和競爭力,規范農產品交易市場秩序,必須明確農業管理部門定位,積極建立完善、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標準體系,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加深農民對規模化生產的認識,規范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用化學物質等的使用,鼓勵農民生產和培育出更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有效確保食品源頭的衛生安全。
參考文獻
[1]廖賢.農業標準化與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J].食品安全導刊,2017(12):64.
[2]隋志文.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農業標準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2):33-34.
[3]臧佳,田尉婧.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9(29):57-58.
[4]馬超越.農產品質量安全及檢測體系構建路徑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0):11.
[5]劉亞平.切實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J].湖南農業,2019(10):36.
作者:洪 單位:瀟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專業技術人才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