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賞識教育在中小學教育實踐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變化,“賞識教育”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所謂“賞識教育”是指通過教師實現對學生的賞識,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身行為的認可及贊美,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具體作用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首先,賞識教育本身就具備鮮明的激勵功能,學生在獲得教師的贊美及認可之后,會使其自信心大增,進一步滿足自身的學習目標,這也是賞識教育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其次,賞識教育的另一教育主旨是幫助每一位學生了解與掌握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時,還應對學生給予足夠尊重與欣賞,并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給予足夠的尊重,對于學生的特長應給予及時肯定,對于不足之處也應給予正確引導,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進而有效使學生內在才能、天賦得到充分發展。除此之外,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由于學生年紀尚小,正處于思想尚不成熟、心理、生理變化的重要時期,同時學生對于他人的看法也十分在意。因此,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賞識,進一步從外到內激勵學生,滿足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同時這種賞識教育也會是對學生自我肯定的一種行為,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保障學生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二、賞識教育,發掘學生潛在能力
隨著賞識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不斷應用,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意識到它對學生的重要性,其不僅可以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同時也能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然而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將賞識教育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心理、生理上沒有得到滿足,進而很難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因此,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發掘學生潛在能力,教師應利用賞識教育對學生展開教育指導,這也是因為站在科學的角度上來看,每一位學生本身都隱藏強大的潛在能力,但由于此時的學生年紀尚小,且心理素質相對薄弱,同時基于學生生活在一個相對復雜、巨大的世界里,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卑、不樂觀的心態,此時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最大作用與價值,利用賞識教育消除學生這種自卑、不樂觀的不良心態,進一步滿足學生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使學生從中獲得滿足,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除此之外,發掘學生內在潛能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工作,它是需要一定的輔助作用來點燃星星之火,為此“賞識教育”的奧妙之處就是使學生在潛意識上覺醒,進而消除積壓在學生心理上的自卑、不樂觀情緒,最終有效使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激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疑惑變得微不足道。
三、賞識教育,有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年紀尚小,思想認知尚不成熟,會頻繁犯錯,而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學生頻繁出現錯誤時給予批評的態度,進而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變得疏遠,而這種疏遠的關系對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教師彼此之間的距離,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必須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并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使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持有積極樂觀、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進而有效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及時給予學生贊美與夸獎,進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肯定與認可,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拉近自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距離,最終實現構建良好、和諧師生關系的目的。
四、賞識教育,突出學生主導位置
常言道“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身加以賞識。”由此可見,“賞識教育”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導位置,還可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然而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賞識教育,影響了學生學習及課堂教學質量,依舊采取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教育指導,進而使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為了進一步突出學生課堂主導位置,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賞識教育,其中教學的質量,不僅僅要看教師講得好不好,還應格外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動力,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有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及時進行賞識,并采用寬容、和藹、耐心的指導態度,給學生多一些鼓勵與贊揚,并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進而突出學生的課堂主導位置。例如,在對某節課堂教學時,當學生針對教師提問給出錯誤答案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再試一次”“沒關系”,進而有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五、賞識教育,激發學生不斷進取
在對中小學教育階段進行“賞識教育”時,教師還應明確賞識教育的目的,它不僅僅是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表揚與鼓勵,還應通過賞識教育,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改善,進而有效激發學生不斷進取。然而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利用賞識教育教會學生接受批評、學會分擔,進而使學生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產生迷茫。因此,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學會批評、學會分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提醒,并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盡自身最大努力培養出優秀、合格的人才,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夸贊賞識時,教師還應注重適當地批評對學生的影響,因為一味贊美、關心,會使學生習慣聽取夸獎、贊美的話語,進而使學生在面臨較大的挫折時,會出現心理承受不住的情況,為此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時,應把握好對學生的賞識力度,應知道“過猶不及”對學生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賞識教育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并對那些性格較為內向、不愛與人交流的學生,在公共場所及時給予表揚與贊美,進一步使他們的優點得到較好發揚,進而有效激發學生不斷進取,而對于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則應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學生不斷上進,最終有效保障每一位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六、賞識教育,助于學生超越自我
“賞識教育”的導向功能是正確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進而對自身的不足之處,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訓練,最終通過不斷自我激勵,追求成功的喜悅。然而在以往傳統的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使“賞識教育”的導向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對學生及時給予贊美與表揚,進而很難激發學生超越自我。因此,進一步激發學生超越自我,教師應發揮賞識教育導向功能的最大作用與價值,并對學生及時給予贊揚與夸贊,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及認可,進而在心理上獲得成就感,而這種及時的肯定與贊揚,對學生來說有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進步,教師也應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贊揚,進而有助于激發學生超越自我,除此之外,有效的評價與肯定,會使學生及時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優點,并對不足之處及時強化訓練,最終全面激發學生超越自我。
七、結語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愛的眼光,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承認學生差異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認為在中小學教育實踐過程中,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師應巧妙運用賞識教育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作者:牛建策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三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