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課創新性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科技發展加持下,新媒體時代隨之到來,并且由于突出的發展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不能再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要從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出發,不斷探究創新性教育策略,對思政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探究發展問題,為創新性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從而有效促進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創新性教育
就我國社會的發展現狀來看,科技進步直接促進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對多個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直接影響,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并且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到了高校教學中。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要積極開展創新性教育,并且還要不斷探究創新性教育策略,使思政教學的開展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高校思政教學老師必須探究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特點,摒棄傳統思政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然后積極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利用各種新媒體軟件開展思政教學,使學生可以及時高效地獲取各種思政信息,進而有效促進整體教學質量提高[1]。
一、關于新媒體的發展概述
(一)新媒體的發展內涵媒體也就是利用一定的媒介方式開展信息報道工作,各種事物之間都是有所聯系的,而媒介就是一種中介方式,在事物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媒介來對信息進行聯系、傳播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是媒介形式,而新媒體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依托于信息科技的發展,因此互聯網的優勢也可以在新媒體中突顯出來[2]。新媒體以信息技術作為主要載體,然后借助不同的載體形式進一步形成新的媒介,這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并且還能實現多點對多點的信息傳播,使得信息傳播雙方都能實現個性化交流。
(二)關于新媒體的主要特征新媒體本身就是依托于數字技術而實現的,因此首先要具備數字化特征,而這個特征也是區別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主要依據,數字技術是新媒體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是當前很多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核心內容,這使得信息傳播的載體不再局限于某個介質,可以說信息傳播的形態發生了直接改變。其次是高交互性的特點,信息的傳播和接收本身有雙向性特征,而個體在進行信息交流的時候,也會相應具備一定的控制權,借助新媒體技術,可以淡化信息的傳播界限,人們在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時會更加便利。最后還有即時性特征,人們通過新媒體平臺,可以及時獲取各種需要的信息內容,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信息的整體傳遞更加便捷,有效打破了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使得信息的即時傳播成為了可能[3]。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創新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意識缺乏想要實現思政課的創新性教學,首先就要有創新意識作為指導,但是就發展現狀來看,很多高校在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時,創新意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沒有結合當前的時展特點對教學方法等進行創新,還有一些老師認為不必進行創新,思政教學還是以教材為核心,沒有在新媒體發展的指導下,增強授課的創新意識,直接導致思政課的教學質量難以切實提高。
(二)思政教學的硬件設施比較落后新媒體是依托于數字技術而出現和發展的,新媒體時代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出現了越來越多智能化設備,然后以這些設備為載體,出現了很多新媒體平臺和APP,而各種信息的傳播也是以此來實現的[4]。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開展思政創新性教學也要依托于各種硬件設施來實現,但是這些硬件設施的購入對高校來說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我國社會的整體發展不夠平衡,當前很多高校都沒有實現網絡化教學,在開展思政課堂教學時無法有效利用新媒體,有些高校的教學設備比較陳舊,直接制約了思政課創新性教學的開展。
(三)大學生自身認識存在不足就當前高校的教學來看,很多學生都沒有認識到思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重點放在專業課和科研方面,由于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足,所以很多學生會出現逃課的現象,并且還有一些學生即使來上課了,也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查勤。當前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很多創新性教學的策略難以在課堂上得到實施,思政教學的難度也由于學生的不配合而有所增加[5]。新媒體的發展有效推動了教學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是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首先要得到學生的配合,畢竟學生才是接受思政教育的主體。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正確引領學生,使其意識到思政學習的重要性。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創新性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促進思政教育內容結構優化在開展思政課創新性教學時,需要對教育的內容進行優化和適當的改革,在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教材展開,但是教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內容的理論性比較強,因此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很枯燥,難以激發出學生對思政學習的興趣,并且這些理論和思想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隔比較遠[6]。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內容結構,重視教材內容,盡可能實現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有機結合,有效解決理論內容枯燥抽象的問題。通過教學內容結構的有效優化,可以使思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學圍繞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可以使教學更好地貼合當前時展的需要,并且加強和學生專業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在思想上對自己的專業產生正確的認識,既要做好專業教學工作,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定期對老師開展培訓思政課創新性教學離不開老師的有效引導,雖然當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得到了突顯,但是思政教學的開展還是需要老師來進行合理引導,老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質量,因此對老師開展培訓是很有必要的,使老師可以具備新媒體意識,及時轉變自己的思政教學觀念,這樣在開展思政教學時,就可以實現新媒體和思政課程的創新結合,更好地適應當前新媒體時展的需求[7]。在新媒體時代開展思政課創新性教學,對老師的素質和能力進一步提出了要求,不僅要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而且還能夠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和網絡知識。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媒體軟件出現,老師和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新媒體軟件進行交流溝通,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老師可以在這些平臺上思政知識內容,然后學生可以利用平臺獲取知識,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可以得到有效加強,思政課創新性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夠進一步提高。
(三)強化高校思政教學的網絡組織管理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教育平臺相繼出現,高校在開展創新性課堂教學時,要適當加強網絡組織管理,有效利用思政教育平臺的相關內容,比如思政教育門戶網站、思政教育平臺等。思政老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對各個平臺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適合學生學校需要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將這些有用的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8]。通過各種思政教學交流平臺,老師還可以及時一些主流新聞信息,并且及時向學生傳播思政教育理論,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新媒體環境下,自主進行思政學習。當前微課等線上教學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將微課應用在思政課堂教學中,有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思政學習需求,然后課堂就可以用來解決重點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四、結語
新媒體是未來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會逐漸深化,高校在開展思政課教學時,要立足于當前時展的特點,分析思政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積極改進。在當前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思政教育需要適當進行變革,如果一味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教學的有效性就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做出創新改進,優化思政創新性教育,并且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究創新性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袁琪.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影響與因應策略[J].時代報告,2018(14):74-75.
[2]夏銀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新聞愛好者,2018(12):55.
[3]王劉琦.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影響及改革研究——評《鑄就信仰: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J].領導科學,2019(8):126.
[4]范艷香.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157-158.
[5]姜素敏,趙紹利.新媒體背景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研究[J].青春歲月,2018(11):344-346.[
[6]魏芳.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研究[J].現代交際,2016(19):209.
[7]魏星,肖祥.新媒體時代深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0):74-75+93.
[8]李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議程設置實效性研究——評《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嵌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1):20.
作者:王一琛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