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素描教學的創新思維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應當基于本專業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進行教學。本文先針對高師美術素描教學模式以及創新思維進行分析,并以人體素描為例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談一下個人的觀點與認識,以供參考。
一、素描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
當前高師美術素描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可歸納成兩種具體的模式,即蘇式與德國包豪斯兩種教育教學模式。其中,前者旨在培養學生認知客觀事物的能力,后者側重于思維模式的創新,而且要求在客觀認知條件下進行發散思維。事實上,創新思維作為學生創造能力的根本,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現代高師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將課堂教學從原來的教師中心主義向學生主體轉化,結合專業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維,培養他們在素描學習時的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一)教學內容豐富
在高師美術素描課程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能夠深入到現實生活,充分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微妙變化,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有價值素材,積極引發學生自主思考,采用藝術表現手法抒發個人的感悟。為此,應當從課堂教學擴展開來,從室內教學向室外教學拓展,將創作理念引入到習作練習之中,進一步擴大美術素描教育教學的外延。基于美術素描教學課程,對點、線、面等造型元素進行研究,重點研究素描畫面的音律以及節奏和構成關系,并從中表達個人的情感訴求。
(二)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
實踐中應當構建啟發與研討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探究技法以及意識問題,注意將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置于重要位置。在教學實踐中應當開設研討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尋找資料,積極探索和研究專業知識。在美術素描教學實踐中給學生設計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他們的主觀參與性以及能動性。在課程結構設置上,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將研討工作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之中。在設置課程時,對客觀物象規律應當深入的研究,準確認知客觀物象是學生認知以及素描的基礎,對學生造型、審美以及創新思維等相關能力的培養應當有別于以往的模式。第一,造型規律。對事物造型的基本規律進行全面的認知與理解,準確研究事物的形體、透視以及結構和明暗等,從而為采用藝術語言來詮釋客觀事物準備條件。基于全新的素描語境,上述內容已經被賦予了一種新的造型價值,無論是形體還是結構,均從繪畫因素中單一的被抽離出來,作為一種獨立的語言使用。在素描表現技法和知識講授過程中,對客觀對象進行研究,全面了解當代以及傳統審美差異,并從中探尋符合人文精神以及心理訴求的審美規律。第二,繪畫媒介。從中外美術素描發展歷程來看,隨著時代變化繪畫媒介推陳出新,當前素描中所采用的材料媒介樣式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實踐中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素描繪畫媒介特征,豐富其藝術語言形式,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利用新媒介,有利于提高藝術語言的創造力。第三,創新思維。當前素描繪畫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是人才培養的重點,同時也是新課標的要求。無論是傳統素描還是現代繪畫,繪畫者表達的思想都融入在作品之中。如果將繪畫規律比喻成人的肉體,那么思維和意識就是靈魂。高師美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決不能培養沒有靈魂的肉體,而且其也是無法獨立存在的。為此,學生繪畫思維培養過程中不能拋開基本的素描規律,其中創新思維要求學生在繪畫中體驗,并且以獨特藝術語言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二、高師素描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創意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在現階段高師美術素描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創意思維能力培養是關鍵,為此可以在高師素描教學時加強學生創意素描能力訓練。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視角來看,在當前科技創新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高師美術素描教育形式也應當隨之發生變化。從傳統模式來看,高師學生普遍存在著知識面窄以及技能差和理念落后等特點,因此創意思維能力相對較差。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與能力,應當注意三點,一是培養目標多樣性,二是改善學生自身問題,三是從多方面體系當代藝術。為了更深入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人體素描》為例具體分析如下。基于當前高師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現狀,在人體素描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方案。第一,短期練習是量變的基礎,只有長期量變才能實現最終的質變。在這一環節,應當重點鞏固學生的人體結構認知,尤其是轉折點的仔細觀察,對美術素描續期教學有更為深刻的記憶和知識儲備。對于人體的線條造型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素描成效進行肯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人體素描教學過程中應當放慢,一般以一個學時完成一幅素描作業為宜。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應當注意講授內容的指導性,教師應不斷地給學生做示范。第二,中期練習階段,應當注意線、色調之間的結合。在人體素描過程中以線造型為重點,附以少量解剖結構色調,促使學生能夠仔細觀察人體比例以及外輪廓形狀變化,并在此基礎上過渡到解剖層面。這一階段的素描畫幅應當增大,以四開紙為宜,大約五個學時的時間就要完成一幅人體素描作品;講授的主要內容是線條,并且對人體素描進行習作觀摩,以老師的示范為引導,課堂上寫生且完成四幅作品。第三,經典作品臨摹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事先精選出一些典型的人體素描范作,確保作品的結構性以及寫實性等都比較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寫實主義講解為主,播放臨摹畫面和視頻,并且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臨摹作品,名家名作,并由老師帶領學生臨摹其局部。通過長期的臨摹,可使學生對細節更加深刻,對人體結構有深刻的認知,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長期的素描課上更有信心。這一階段的教學,建議采用20學時進行講授,并且完成一幅經典素描作品的臨摹作業。第四,長期訓練。這一階段所選用的畫幅面積應當根據學生專業水平而定,一般為四開紙。明暗色調、線條等多種因素想和結合,20學時講授完一幅畫,其內容如下。首先,長期作業設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能夠仔細觀察和研究,并且有充足的時間尋找表面變化情況,長期觀察可幫助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素描方式方法,并且將素描與轉折變化之間有機結合起來。其次,局部完成法。這一階段的素描教學過程中,長期作業并非圍繞以往大觀式方法。因高師學生素描水平層次不齊,專業水準高低不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方法是素描出彩的基礎。第五,創意練習。作為本單元重點,為自由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材,自擬創意思維,自定義形式及其尺寸和材料,自由發揮其技法。同時,以豐富而又別致的效果作為目標,利用20學時獨立創作一幅作品。在該環節,需對創意練習進行觀摩總評,并且展示創意素描類型,分析優缺點并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討論,以此來激發他們創新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師美術素描教學過程中應當追其本原和基本規律,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要技能而廢人文的理念與教學模式,而是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結合專業內容和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當前高師美術課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建峰.高師基礎素描教學內容的優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04):25.
[2]代靜.關于當代高師素描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09):12.
[3]江建勝等.中國高等院校美術•設計教研大系之素描課題研究[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陳夢琳 單位: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