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發展前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在落實新時期治水思路、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新形勢下,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要高瞻遠矚,提升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動能,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抗風險能力,保障水利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水利事業改革與發展。
一、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管理和發展現狀
近年,隨著《水利部關于加強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督管理的意見》(水財務〔2013〕503號、以下簡稱“503號文”)、《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對所投資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水財務〔2015〕190號,以下簡稱“190號文”)等有關文件的出臺,水利部及各級事業單位以“強監管”為抓手,不斷加大所屬企業監督管理力度,在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加快清理整合、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1.監督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在各級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不少企業在特定時期分流安置富余人員、承擔公益事務和彌補事業經費不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在經營運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水利部各級事業單位作為監管主體的缺失問題較為嚴重。一方面,“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現象嚴重,所屬企業納入事業單位行政管理,或者事企雙方在人員、業務、賬務等方面互相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少事業單位利用與企業之間的財務往來轉移收支,投資收益以在企業列支相關費用的形式體現;另一方面,管理粗放或者放任自流。自“503號文”出臺以后,事業單位對所屬企業的監督管理成為巡視、審計、專項檢查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照“503號文”的要求,各級事業單位暴露出很多問題,經逐一整改落實,事業單位逐步厘清與所屬企業之間的關系,找準定位,逐步完善監督管理體制機制。2.清理整合工作步伐加快按照“503號文”的要求,水利部各級事業單位于2014年開始著手所屬企業清理整合工作。通過調整投資級次、整合重組、產權轉讓或解散等方式全面開展清理整合工作,重點注銷長期未開展經營活動或經營不善的企業;加快清理整合經營范圍偏離事業單位的產業鏈、經營越來越困難、近三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目前已經沒有在崗職工的企業;主動剝離與水利事業主業關系不大的企業;根據《水利部財務司關于規范部屬事業單位投資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改制有關程序的通知》(財務資〔2018〕12號),加快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進程。截至2019年年底,全民所有制企業已由2014年的109戶減少到66戶。近5年清理整合累計減少企業181戶。3.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加強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2018年財務司組織編制《中央級水利單位企業監管手冊》,為各級事業單位有效防范投資風險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實際操作指導。以“補短板”為切入點,緊盯薄弱環節防風險,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查缺補漏;以“強監管”為動力和壓力,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各級事業單位在建立以產權關系為紐帶的事企關系、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外部監督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成立了企業監督管理機構,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及建立“三重一大”報告制度等。根據部印發的加強水利企業資產負債約束工作方案,督促相關單位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投資收益。全面加強水利資產管理,規范資金使用程序,嚴控對外投資規模,完善績效考核和結果使用,嚴格責任追究。多管齊下,全方位合圍,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二、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面臨的困境
1.外部挑戰大、困難多,企業發展動能不足水力發電企業發電量受調水計劃增加、全國電價普降、稅負負擔較高等因素影響,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受限;水利勘測設計企業則面臨外部市場競爭激烈、國內水電市場急速萎縮、大項目儲備嚴重不足等,技術、人才及創新能力與國內同行設計單位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壓力增大;隨著施工建設和監理行業市場準入基本放開,勘測設計、建筑施工、監理咨詢企業將面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城市供水與污水處理企業受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環保壓力大;水利管理類企業創收渠道受限,盈利能力偏低。2.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不強,內生動力不足,市場開拓能力相對較弱隨著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在人、財、物三方面相互剝離,過去企業借助或依托事業單位的科技、人才、設備等優勢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大削弱,在逐步完善規范的市場經濟體制大環境下,勢必會丟掉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影響企業的整體經營效益。按照“190號文”要求,事業單位逐步加大與履行職責關系不大的“非主業投資”清理力度,雖然加強了系統風險防控,但也不可否認,一些諸如房地產開發等市場競爭性強的企業剝離后,在與水利行業主業相關、市場吸引力大的其他產業尚未成熟或興起的時候,水利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仍未有大的突破,進而影響了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3.在清理整合工作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難度大,潛在風險多如企業在成立之初,組建單位和出資單位不一致,組建單位與出資單位因責任分歧無法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影響清理整合進度;或企業存續時間長,財務管理不規范,企業債權債務長期未清理,導致在企業清算時風險加大;或企業經營過程中事業單位長期監管不到位,企業管理混亂,責任無法追究;或因水、電部門分家,單位體制改革遺留問題導致某些企業成為“燙手山芋”,因涉及人員安置等維穩問題,現任事業單位領導不敢或不想觸碰。另一方面,為避免目前直面企業歷史遺留風險,利用合并、兼并等重組方式進行對企業清理整合,讓現有企業經營風險繼續遺留在重組后的企業,留待將來再做處置。投資收益體現方式多種多樣,沒有遵守財務核算要求。企業黨的建設意識薄弱,反腐倡廉制度體系不完善,甚至利用企業成為事業單位的“避風港”。這些問題僅靠事業單位一家難以解決,協調其他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不僅工作戰線拉長,難度也加大,容易讓事業單位“望而卻步”,影響企業改革發展進程。
三、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發展前景探討
為支持水利改革發展,促進事業單位良性運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有關規定推進所屬企業改革,理順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產權關系,正確處理好“監”和“管”的關系。1.牢牢把握水利改革發展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推動綠色發展,堅持人水和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利企業的發展要堅定不移地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人水和諧共生。近年,中央財政對水利的投資穩中有升,金融支持水利力度也逐步加大,水利扶貧資金得到有效落實,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逐步開工建設。為貫徹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水利部所屬各級事業單位興辦的各類企業,必須成為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強有力的補充和支撐。水利企業必須結合新要求,準確把握水利市場脈搏,找準定位,以市場要求的新標準對照檢查,查缺補漏,全方位強力推行“補短板”,通過自身刻苦或“草船借箭”等多種方式,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在繼續推進企業清理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企業管理,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和風險防控制度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規范財務操作,降低審計風險。加強企業黨建工作,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完善事業單位監管體制,進一步理順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人、財、物關系,讓事業單位和企業回到各自正常軌道,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事企分開、績效提升”為工作目標,促進事業單位和企業健康發展。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制度、事業單位企業監管實施辦法等。嚴格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讓“監”和“管”落到實處。3.充分利用財稅制度改革帶來的利好,苦練內功,增強企業市場開拓能力隨著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逐步推進,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撥改買”工作全面鋪開,無疑為水利企業的市場參與打開了另一扇窗戶。但是,“打鐵還得自身硬”,蛋糕雖有,能不能吃得上全靠自己的本事。4.緊跟時展步伐,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近年,創意文化異軍突起,新興事物層出不窮。水利企業必須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內核動力,在經營策劃、企業文化、人才管理等方面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適應市場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莉.部門所屬企業的改革問題[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3).
[2]肖莉,等.水利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管機制探討[J].中國水利,2015(2).
[3]曲楠.加強對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監管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5(2).
作者:劉燕珍 吳海廣 單位:中國水利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