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田水利建設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分析近年來雜木河灌區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存在問題,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提出了對策措施。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對策
雜木河灌區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石羊河中游的武威市涼州區東部,祁連山北麓。灌區位于東經102°01′~102°59′,北緯37°22′~38°06′,流域總面積851km2,灌區以渠灌、管灌為主,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洋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果樹、胡麻、瓜菜、甜菜、葵花、藥材、煙葉等,在行政區劃上包括14個鄉鎮的112個行政村,8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18萬人。
1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現狀
1.1現行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模式
近年來,灌區圍繞建立新的農田水利政策體系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一流的工程管理、一流的建設速度、一流的工程質量、一流的節水效益”的要求,強化質量意識,確保建一處、成一處、收效一處,深化“四制”管理,從項目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各個環節狠抓工程質量,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1.2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情況
截至目前,建成渠首樞紐工程1座,干渠4條,總長60km;支渠52條,總長186km,干支渠已全部進行了襯砌;斗、農(井)渠4291條3440km,已襯砌2338條1235km;改造農田機電井488眼。建成低壓輸水管灌面積0.053萬hm2,滴管面積0.04hm2,渠系水利用系數由20世紀60年代的0.47提高到現在的0.622。田間渠系建成后,大部分由建設單位移交農民用水戶協會管護,協會根據農戶受益范圍劃段包片由農戶自行負責渠道日常清淤、養護,水管單位提供技術指導、檢查督促。機井由群眾自建、自管,對破損嚴重的機井由群眾自行組織進行更新,運行完好率在80%以上。雜木灌區注冊成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80個,并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成立了644個用水戶小組,主要負責本轄區范圍內的斗、農(井)渠建設與管理工作。
2當前雜木灌區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管理粗放,工程老化失修嚴重,效益衰減,已建設的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維修改造。二是田間工程配套不完善,超期運行,雖然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對灌區部分渠道進行了改建,但還有較大數量的斗農渠道仍維持土渠運行,田間配套標準低,設施不配套,配套建筑物少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破壞。三是群眾投工投勞不足,嚴重影響著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農村取消“兩工”以后,群眾出工投勞沒有了強制性約束,再加上農業比較效益逐步下降,農村勞力外出經商務工的較為普遍,勞動力匱乏。四是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權責不明確,管護體制不到位,重建設輕管理,影響工程后期運行。五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經費落實困難,對已配套的農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維修養護資金。
3對策措施
3.1進一步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
造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因此應盡快擴大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資金規模,以引導和帶動地方各級財政和受益農戶的投入,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步伐。
3.2實行“先建后補”和“以獎代補”的建設項目補助方式
以國家投資為引導,以項目實施主體投入為前提,充分發揮項目實施主體在項目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對于由各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項目法人、農民經濟合作組織、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民聯合體或經營大戶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并由國家投資為主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積極推行“先建后補”管理方式進行補助。
3.3積極維護用水戶參與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
完善農民用水者協會管理的各項制度,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作用,通過協會制定合理的工程維修養護費標準,根據受益面積和各地的具體情況,向受益者和收益單位征收一定的費用,用于工程維護;利用水利發展基金等形式對工程進行維修和養護;推行義務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單位的義務工。
3.4建立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
為充分保障農民群眾對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各級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平臺,健全完善項目建設全過程公開公示機制。
3.5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水利改革
一是要針對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廣泛吸收地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一個全國性的指導意見,以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健康深入發展。二是要以構建和完善農民用水戶協會內部管理機制為重點,以行政區域或水利工程為單元,通過對基層水利隊伍的改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動農民用水戶協會的不斷建立和發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區管理體制改革步伐。
作者:樊作科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雜木河水利管理處
第二篇:農田水利建設問題及對策
摘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然而,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依然比較落后,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存在資金缺乏、管理滯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分析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當前農業發展問題至關重要。
關鍵詞:農田水利設施;問題;對策
1引言
農村的發展首先體現在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發展水平[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既是確保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環節。農田水利建設是指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事業。基本任務是通過水利工程技術措施,改變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為農業高產高效服務。農田水利建設就是通過興修為農田服務的水利設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任務,是通過興修各種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和采取其他各種措施,調節和改良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使之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業的穩產高產。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調水等措施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為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和發展農業創造良好條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調節農田水分狀況,滿足農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產土壤,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2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極端氣候現象頻發,因此放大了農業生產本身的弱質性。雖然近幾年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持續加大、工作不斷加強。但由于歷史欠賬過多,農業基礎脆弱、后勁不足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2.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嚴重
我國大部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于20世紀50—70年代興建,一些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設備破損、效益衰減嚴重,難以為繼。其中許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僅為50%,實際灌溉面積遠低于設計的灌溉面積,排澇能力弱,農田積水無法排除,提灌能力差,不能滿足灌溉需要。
2.2疏于管理,水資源浪費嚴重
傳統理論下認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公共物品屬性和自然壟斷特性,市場機制無法解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問題,需要政府集權制度的有效干預,政府既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主要供給主體,又是產權主體,政府理應提供必要的維護[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和保養,若缺乏必要的維護投入,造成基礎設施“有人用無人管”,降低基礎設施的更新速度、老化失修和工程效益遞減,從而導致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低下,必然浪費水資源,但目前這種疏于管理的情況已經成為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的普遍現象。
2.3水利結構失衡
農村水利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有功用各異的大中小型水利設施,但目前我國政策的重點傾向重大型水利設施建設,而忽略了與農業生產和農民關系最直接相關的溝、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的建設與投入,注重平原區和大中型城市水利設施建設而忽略了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和投入。導致各類水利設施之間缺乏互補與銜接,造成水力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2.4農業科技薄弱、灌溉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有2/3的灌溉面積還在沿用傳統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應用系數僅為0.49,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因體質、組織缺位和資金不足,綜合運用滴管、噴灌等節水技術,實施農業節水灌溉的科技興農措施沒有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和運用,農業生產的抗災減災能力依然未能實現。
2.5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機制
實行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機制,對于減輕農民負擔、規范稅收管理、農田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取消農業稅有利也有弊,對于農田水利建設來說,取消農業稅使得其失去了資金來源,但卻沒有相應的替代措施,這就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目前農田水利建設所需資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對于吸引多渠道社會資本加入農田水利建設的機制還沒有形成,從而嚴重影響了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對策
3.1深化改革,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
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既存在疏于管理導致的老化失修,水資源浪費嚴重現象,也存在投資不足導致的增量缺乏現象。所以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體制[4]。要明確投資管理的主體,確定其權責,要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運用的監管力度,要加強基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同時要調動農民群眾維護和管理水利設施的積極性,以保障水利設施功能能夠有效發揮。
3.2強調水資源利用,科學調整水利設施結構
農田水利建設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而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大中小型設施之間缺少配套銜接,從而制約了水利設施體系中各功能的銜接。因此在加強重點水利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兼顧好直接關系農民利益和農業生產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科學規劃,統籌考慮各級水利設施之間的配套體系。
3.3加強宣傳力度,大力推廣現代灌溉技術
我國農業用水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62%,一些地區農業生產主要依賴“以井保豐”,而由于農業用水短缺,形成了依靠超采地下水實現農業豐產的惡性循環,已經威脅到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應該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渠道防滲、低壓管灌、噴灌、微灌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獲得最大的產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灌溉水量的農作物產量和產值的灌溉措施。
3.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體制
毋庸置疑,有限的財政撥款固然是導致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但長期依靠政府這一唯一投資主體也是使該問題愈來愈嚴重的關鍵因素。應擴大政府預算中針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的專項投資,切實加大中央財政投入。構筑以政府為投資主導的多元化投資體系,除政府財政支持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有序引入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加入農田水利建設投資領域。
4結論
農田水利是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抵御自然風險、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硬件基礎;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僅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我國農業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楊永華.對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滯后的原因透視及立法思考[J].農業經濟,2011,(1).
[2]鄭風田.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反思:問題、困境及出路[J].湖南農業科學,2011,(2).
[3]劉石成.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1,(8).
[4]余利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發展關系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27).
作者:王明東 單位: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水利局工程管理總站
第三篇:農田水利建設中節水灌溉及技術創新研究
現代化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十三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同時也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以及可持續發展。于此同時,我國又是一個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工業用水、生活用水還是農業用水問題已經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一問題已經成為部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具實際調查研究顯示,我國農業用水量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總用水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方,占到地區生產用水的七十以上,但是農業用水效率并不高,在用水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農業人員素質不高、農業水利建設水平低等問題,所以,就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來看,各地不斷強化農田水利建設,實現節水灌溉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今天就是基于農田用水率較低的背景下展開對節水灌溉相關問題的研究,分析了我國農田水利技術應用的現狀,并結合本人多年從事水利建設實踐工作經驗提出了實現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措施。
1.對農田水利建設中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
1.1.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下水資源輸送中的節水技術。我們知道,將水資源引入農田進行灌溉需要一個疏通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是最容易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地方,所以,在疏水過程中采用相關的方法與技術來進行節水,效果非常明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仍在采用傳統的土渠將水引入農田,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本文經過研究分析后總結出輸水過程中的節水技術,第一,我們有關部門、有關工作人員要在水渠上下工夫,即采用混凝土結構來改造水渠,防止水渠輸水中的滲漏問題出現。其次,我們也可以采用管道輸水的方法來實現節水,采用管道輸水即可以避免水的滲漏,有可以避免水資源的蒸發現象。
1.2.其次,我們再來探討下幾種有效的節水技術及適用環境。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灌溉中采用的節水技術有微灌溉、噴灌、管道輸水、水渠輸水等技術,其中不同的節水技術所適用的灌溉環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實施水利工程建設中我們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即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來選擇合適的節水技術進行建設。下面,我們就對常見的節水技術進行詳細分析下。首先,微灌溉技術,微灌溉技術主要有滴管、脈沖灌溉等,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在農田灌溉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好用水量,實現從源頭上節水。其次,噴灌。噴灌技術的實現需要依靠大量的基礎設備來完成,其中主要包括加壓水泵、動力機械設備等將水資源輸送到農田中,之后在通過噴嘴來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現階段,噴灌技術已經是一項應用最為廣泛的節水技術之一,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提高農作物對水的吸收效果,來實現節水。
1.3.第三,我們再來探討下農田水利建設節水灌溉系統。現階段我國建設的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系統主要包括兩種,即不完全灌溉系統和水稻淺濕曬灌溉系統,其中不完全灌溉所指的就是當農作物出現干旱時,為保證產量而進行的灌溉系統,但是這種節水系統的節水效果并不是很高,其主要目標是保證農作物的產量。而水稻薄淺濕曬灌是現代水稻灌溉技術常用的措施,能夠有效的保障水資源最大程度上得到節約。這一節水灌溉系統制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稻的生長原理:水稻在早期生長的時候主要運用的是較為深層的水資源,采取漫灌、串灌等方法進行灌溉的效果不是很明顯,而通過薄、淺、濕、曬等制度進行灌溉,是能夠有效的節約水資源的。
2.農田水利建設中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中注意的事項
2.1第一,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上,我們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因為不同的節水灌溉技術在應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農作物時所發揮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因地制宜的選取節水灌溉技術意義重大。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下,如在應對水稻這類農作物時要充分考慮到水資源的供應量上,我們可以采用管道灌溉、緩凝土水渠灌溉等,只有在保證水量的情況下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對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項目,就可以適當的向后面排一點,在運用的資源及技術上可以適當的讓出一些給那些重要的項目。所以,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選擇上,我們要分清重點,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進行不同節水灌溉技術的安排。
2.2其次,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節水灌溉技術的選擇上,我們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到地形、環境、農作物等因素。即針對不同的農作物、不同的地形環境來靈活的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如針對地形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壓縮糧食作物的面積來擴大經濟作物的面積,也可以壓縮耕地面積擴大林業、草地的面積,來擴大節水灌溉技術功能的最大發揮,提高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匱乏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和重視的問題,對此,實現農業用水節水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在應對農業用水節水問題上,我們不僅要學會和創新節水灌溉技術,而且還要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采用不同的節水灌溉技術,這樣才能實現節水最大化,才能有效的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總之,只有科學、合理的采用節水措施、節水灌溉技術才能在最大限度節水的情況下提高農作物產量,推動我國農業、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守民 單位: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