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面風險管理下企業內部審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企業全面風險管理
從字面上看,企業風險管理最為直接的理解就是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遇到的風險進行控制與防范,以實現對企業經濟利益的保障,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當然,企業的風險管理與企業生產與經營的整個過程都息息相關,關系到企業諸多方面的發展。對各種風險要素的把我是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重要點之一,是保障風險管理有效性的基礎。在ERM框架中,其牽扯到的方面多種多樣,在很大程度上受管理層的影響。在ERM涉及到的三個層面之中,企業目標、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要素與各階層的關系可以具體概括為:各個部門的相關管理行為以企業的既定目標為中心,以風險管理要素為導向,而從本質上講,全面風險管理要素也是由企業目標決定的。
2.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相對與外部設計來說,更加注重企業的實際經濟利益,并在過程中為風險管理提供相關的信息支持,并提出相關管理建議。從本質上看,內不審計更像是監督評價活動的一種,具備審核、評價、引導三種基本功能。在這三種功能之中,審核是其它相關活動的前提,主要體現在對受托人管理行為與職責的審核上,以得出可靠的審計結果。評價則是對受托人風險管理職責的履行情況做出中肯可靠的評價和評估,是提出相關有效建議的關鍵。引導功能則主要體現為對欠妥的風險管理行為的改進和糾正上,它作為保證內部審計有效進行的前提,對企業的風險管理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二、將內部審計參滲入到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的必要性
1.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企業來說,風險無處不在。首先,科技的進步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發展機會,但是也同時帶來了萬千的風險。環境污染、信息安全等風險都將企業置于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之中。其次,金融工具的衍生也發揮著雙刃劍的功效,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催生了各種泡沫,帶來了諸多的金融風險。最后,各個企業的技術的進步使自身的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同樣使企業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總的來講,企業間競爭強度不斷提升,而風險層面也不斷增加,如何防范和規避風險成為每一個企業實現其既定目標的關鍵所在。當下,企業對風險的防范、對風險造成損失的彌補措施的能力和關注度都大幅提高。這就要求企業在對企業本身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風險可能造成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識別、評價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最為合適的風險處理方案。由此可見,風險管理可以說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內部審計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融入大有裨益。內部審計相對獨立的部門,其主要作用是在于改善經營效率,增加組織價值,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內部審計融入到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中成為企業謀求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
2.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需要
民間的審計業務領域不斷擴展,已經與企業內部管理息息相關,其工作范圍也已經與企業的內部審計重疊。相關的注冊會計師擁有專項專攻的優勢,企業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會越來越傾向于將內部審計業務實現外包。外來競爭的出現使企業自身的內部審計出現生存危機,內部審計必須實現創新來創造差異化的生存方式。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必須提供更具特色的增值服務,以提升角色價值,顯示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內部審計必須在前進中不斷發展,尋找能夠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新的業務領域。如今,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內部審計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參與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中融入了內部審計,無疑會將內部審計在企業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為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開辟一個新的方向。參與風險管理使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大大拓寬,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在組織中的行為方式。對傳統審計業務來說,其工作僅僅是單一的對一方面事項做事后的評價服務,相比之下,風險管理卻是對潛在風險事件的預判與管理,其工作貫穿于事前、事中與事后的整個過程。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結合無疑會增加內部審計的工作層面,其范圍將會擴展到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和全部領域,將其從局部性的活動改變為全局性的管理。另外,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的參與莞城中,將會對企業的機遇與風險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估,甚至能夠提供給董事風險信息,影響董事會、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決策。這就增強了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的主動性,從在一定程度上從原有的職能轉變為向管理層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的職能。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是關于內部審計師的職業組織,他們也一直在倡導內部審計師涉足這一領域,進一步把內部審計融入到風險管理當中,將風險管理作為重要職能范圍寫入到內部審計的定義中。
3.內部審計在全面風險管理中有獨特的優勢
將內部審計融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是具有相當的優勢的,主要體現在內部審計能夠客觀的從全局視角來管理風險。風險體現在企業之內體現出不對稱性、傳遞性、感染性的特性,通常來說,一個部門疏于管理導致的風險和后果往往牽連性很廣,并不是由這個部門直接承擔,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它部門的正常工作,進而使整個企業陷入到困境之中。鑒于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過渡道德風險,因為承擔風險的部門的轉移造成本部門規避風險意識的缺失。例如,在采購過程中,采購部門往往為了節約成本而忽視原材料的質量、型號和規格,甚至購買不合格的材料,這就會導致企業生產、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問題,進一步給企業造成信譽、經濟上的重大損失。企業對于風險的識別、控制和防范需需要從全局視角出發,有大局觀念,而其它各個部門的工作分工相對獨立,很難達到這點要求,內部審計相對于其它部門更容易完成這個任務。內部審計部門的業務相對獨立,與其它部門不存在復雜的業務牽連,這就使它們具備了從客觀視角、從全局出發進行風險管理的條件,能夠及時對管理部門提出相關意見。另外,相對于其它部門,審計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更容易受到管理層的重視,對風險的反應更加及時和高效,這些都是內部審計參與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先天優勢。
三、內部審計與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早在2005年,《風險管理審計》作為第16號有關內部審計的準則在我國就頒布實施,準則中明確指出了企業內部審計從業者對企業風險管理評價和審查的職責。但是,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與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融合情況卻不容樂觀。近年來,在相關網站的調查結果中,內部審計在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還有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審計明顯缺乏獨立性
200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內部審計機構主要歸屬于董事會或下屬的審計委員會(約占46%),財務總監(約占25%),紀檢監察部門(約占21%),財務部門(約占8%)。相比于十年以前,內部審計獨立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仍顯不足。由于受到人事、資金等方面的束縛,內部審計通常以企業管理層為依托,其作為企業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樣受公司管理層的管理和領導,這就導致整個審計過程很容易受到管理層的干擾,很難保證審計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觀性,并直接影響到審計的效果。
2.內部審計存在觀念性障礙,難以真正融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
調查結果顯示,內部審計工作在我國大多數企業中的地位仍沒有脫離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層面,仍是屬于財務工作的范疇。在相關企業中,經濟責任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而曾開展過風險管理審計的企業所占的比重不足7.5%,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企業經常對風險管理進行審計。這就說明我國企業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性問題,并沒有在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范疇中融入內部審計。進而導致風險管理層面上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足,即便是開展過風險管理審計的企業也僅僅只是流于形式。
3.內部審計配備相對欠缺,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在國內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會計成為工作主體,結構的不合理性得到凸顯。而且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人員結構更是相對單一。企業審計人員缺乏風險管理、信息化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業背景以及企業的戰略方面的考慮,缺乏全局觀念,很難承擔起風險監控管理的職能,更難以在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背景下,對其風險承受能力、市場定位、控制活動和利潤目標進行有效的監控。在中華會計網校的調查中發現,當前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中,最為看中的五項分別是管理審計、評審與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與公司結構治理、信息系統審計與計算機輔助審計。調查結果一針見血的凸顯了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方面存在缺失的問題。事后評價控制作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心的傳統現狀仍沒有改變,對事前與事中的過程管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嚴重的不足。這些問題造成了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危機意識的欠缺,對企業風險漠不關心,這就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埋下的隱患,嚴重阻礙了相關企業風險防范新模式的構建。
四、將內部審計融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措施
1.提升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改進內部審計制度
當下,企業對內部控制審計參與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的情況十分嚴重,鑒于我國企業對內部審計的認識情況存在偏差,首先應做的就是在企業上下全面提升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應得到管理層的認可和支持。其次,對與目前企業的內部審計的發展狀況來說,審計制度還存在諸多方面的缺陷,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應持續進行。企業內部完全可以設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來負責相關工作,并結合企業發展現狀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審計制度。
2.重用內部審計機構,發揮其再監督職能
企業管理活動在企業的各項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的風險管理中融入內部審計,對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全面發揮其監督評審職能有重要意義。這是董事會及管理層的需要,也是企業在新形勢下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要求。全面風險管理中,“監督評審”作為重要的職能其重要性舉足輕重,這就預示著內部審計工作也應該成為全面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應使內部審計能夠充分的在財務部門以及各經營管理部門間構筑起第三道防線,充分履行“再監督職能”。內部審計的權威性與獨立性充分的調動起來,賦予內部控制部門再評價、再監督的特殊職責。
3.全面增強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
企業內部審計的實施效果以及其能否正常發揮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相關風險意識與知識素養。企業應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與培養,在符合傳統審計要求的同時全面培養其風險意識,使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勝任審風險管理工作。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以全面風險管理為導向,從企業利益出發,利用專業知識對企業所面對,或可能面對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并為管理者提出相關的應對意見。
五、總結
如今,企業想要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謀求發展,就不得不考慮到風險的存在。而風險管理顯然已經成為企業創造效益、長遠發展的保護傘。將內部審計應用于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之中,符合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需求,對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也存在相當的必要性。針對內部審計與全面風險管理融合過程中存在的獨立性欠缺、關注度不夠、人員素質及其意識相對落后的現狀,改進審計制度、全面發揮內部審計的再監督職能、著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能力,有利于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其對風險的識別、預測、監控等重要作用,并能夠為管理層提供相關信息、提出相關的風險管理建議。對企業的安全、平穩、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作者:戎浩豪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