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布質書籍設計應用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書籍的設計材料不再拘泥于傳統紙張,探索使用新材料成為書籍設計師研究的新課題,兒童圖書市場也不例外。文章主要闡述了布質書籍通過材質、玩具和零部件與文字內容相結合,給學齡前兒童提供了更多探知文化的空間,并通過對兒童發育特征的分析,研究布質書籍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及意義。
【關鍵詞】兒童;布質書籍設計;早期教育
我國現代哲學家、美學大師宗白華曾說:“教育是‘文化的接代’,教育家所負的責任是要能體驗和提煉一國的文化價值,一切過去人類在真(學術)、善(道德)、美和技術方面的成就,用濃厚的熱情和豐富的知識傳遞給后一代,使他們能應合時代的需要而發揚前進。”如果說,教育家的責任是傳播文化價值,那么書籍就是傳播文化價值的最好媒介之一。與傳統的紙質書籍相比,布質書籍互動性更強,并且家長可以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調整使用方法,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一、布質書籍及其特征
材質是書籍設計的物質基礎,不同的材質不僅影響著書籍形態,而且會使讀者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布質書籍的出現至今已有較長的歷史,但是在國內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只在近十年開始流行使用。對于兒童布質書籍設計來說,它選用質地柔軟、舒適的棉布材料縫制而成,配有生動的圖畫、文字,甚至有的還配有聲音和玩具,進行拼貼、組合,可以幫助兒童進行一系列的動作和行為,實現教育的目的。布質書籍所具有的特點,符合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既是玩具,又是學習工具。布質材料的特性決定了布質書籍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安全性。在兒童書籍設計中,設計師首要考慮的就是小讀者的安全。處于感知階段的孩子年齡小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容易劃傷,布質書籍柔軟的材料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安全。其二,耐用性。對于處在感知階段和認知階段的兒童來說,伴隨著兒童的成長,活動范圍開始擴大,因此破壞力也逐漸增加。布質書籍是用棉布縫制而成的,可防止小讀者們損壞,如果布質書籍不小心被孩子弄臟了還可以清洗,增加書籍的再次利用率。其三,可塑造性。在布質書籍設計中有一些色彩鮮艷的圖案以及會動的玩偶,兒童在使用時可以將布質書籍的玩偶拆卸下來隨意組合,具有“學”與“玩”的雙重功能,對孩子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早期開發非常有益。
二、兒童心理及行為發育特征
早期教育主要針對的是幼兒階段,這是兒童智力、品德等各方面身體機能形成的關鍵時期,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早期教育主要是針對0至3歲這一階段的幼兒心理、生理發育特點進行有目的、有計劃、豐富刺激的教育活動。隨著家長育兒觀念的不斷更新,幼兒早期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國內的早教機構也逐漸增多,目前我國兒童的早期教育主要還是家長參與其中而進行引導,家庭教育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教育的主要媒介是各類早教書籍,而幼兒是布質書籍在早期教育中的主要應用對象。布質兒童書籍設計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特征。眾所周知,對于小孩子來說,游戲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孩子可以通過游戲來不斷充實自身,認知世界。通過研究兒童的發育特征可以發現,0至2歲的幼兒處于感覺運動階段,大腦發育最快,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這一時期幼兒的手、眼動作開始協調,主要從最開始的混亂動作到無意識的撫摸,再到隨意抓握三個階段。尤其是滿月時的幼兒,動作更是混亂且沒有條理,只是無意識地亂動;兒童開始渴望表達自身內心的需求,雖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但發育并不完全,自控能力差。2至3歲期間,兒童表達能力逐漸增強,并且可以分辨不同的形狀和圖案,通過簡單的動作來適應周圍環境和探索外部世界。在這個階段的兒童渴望開拓新的活動范圍,不滿足于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活動范圍開始逐漸擴大,并且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想象創造神奇的事物,喜歡搞破壞。因此,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渴望向別人表現自己,思維能力開始發散,但是自控能力差,破壞性強。所以,家長們要選擇有趣的布質書籍來吸引兒童,還要經得起“折騰”。
三、布質書籍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及意義
書籍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供人們閱讀。通過分析發現,布質書籍的特點符合兒童的發育特征,因此,布質書籍在早期兒童教育中具有應用價值及意義。
(一)兒童布質書籍的設計方法及要求
創意是設計的靈魂,設計師在進行書籍設計時不僅要持續更新設計理念,還要針對不同受眾的特點,設計相應的閱讀材料。就兒童布質書籍而言,它的特點不僅僅是與其他書籍的使用材料不同,更多的是它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了書籍與兒童情感上的共鳴,孩子們可以一邊玩耍,一邊閱讀。那么,布質書籍如何與兒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呢?本文將從圖片、色彩以及文字三方面進行分析。圖形在書籍設計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在兒童書籍設計中,通常是以插畫、圖片的方式介入的。由于兒童認知水平較低,因此,兒童書籍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圖形來完成的。符合兒童閱讀的圖形首先要醒目、要大(如圖1)。兒童在幼兒時期主要處于運動感覺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主要以感性為主,醒目的圖形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其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圖形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0至2歲的幼兒對圖形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而2至3歲的孩子能辨別簡單、直觀的圖形。對于一些具有抽象形態或者具有象征、隱喻意義的圖形,幼兒還沒有能力完全理解。因此,在設計書籍時無論是選擇人物、動物還是場景時都應盡量使用規則、直觀性的圖形,以滿足孩子的心理與情感需求。最后,對圖形的使用可以適當地增添一些新穎的造型,增強閱讀的益智性。3歲左右的兒童開始進入認知階段,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思維開始發散,在書籍設計中穿插一些具有益智性的造型將知識生動地傳遞給孩子,既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又達到了益智的效果。在書籍設計中色彩必不可少,如果在閱讀畫面里只有圖形就會很乏味,色彩的加入能使圖形更加生動、醒目。兒童具有天真活潑、喜歡張揚的特點,那么,醒目、艷麗的色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圖2大量使用的三原色紅、黃、藍,很容易讓兒童聯想到充滿陽光、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還有一些純色的運用,這些明度高、干凈的色彩符合孩子們自信活潑的性格。整個畫面如果都采用鮮艷色彩會讓小讀者在閱讀時產生視覺疲勞,因此需要一些中性色或者對比色進行協調,畫面中文字的紫色和黃色就是一對互補色,增加了畫面的節奏感。在兒童讀物上,文字不僅起到了說明的作用,還可以發揮傳遞信息與刺激兒童視覺的作用。兒童的動作是無意識的,他們的注意力具有瞬間性,常常被其他事物分散轉移。所以,在進行文字編輯時,首先,要盡可能地使用大字號,例如二號和小一。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將文字標紅,起到醒目的效果,引起小讀者的注意。其次,在文字的行距和間距的控制上也要考慮到兒童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孩子靈活調整。行距變大、文字數量減少的排版可以使兒童輕松閱讀,反之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由于小寶寶們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盡量選擇簡單易識別的文字,根據不同階段的兒童合理選擇需要掌握的知識。最后,字體的選擇也是極為重要的。板正的黑體、宋體字顯然不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性格,而彩色的娃娃體、手寫體或者POP字體都可以使畫面更加靈動,再加上設計師對文字大小、粗細以及顏色的不同編排,都可以使小讀者的閱讀趣味產生變化,符合兒童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需求。
(二)布質書籍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意義
好的兒童書籍設計應根據學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征而設計,無論是在觀感上還是在觸覺上都應該使兒童有著豐富的閱讀體驗。一方面,布質書籍生動地詮釋了寓教于樂的意義。它將新的教育理念與游戲融合在一起,為兒童提供了更多親手制作的機會。在布質書籍設計中有一些色彩鮮艷的圖案以及會動的玩偶,兒童在使用時可以將布質書籍的玩偶拆卸下來隨意組合,使學前兒童的行為動作和大腦思維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促進寶寶視覺、知覺、觸覺等感覺器官、運動系統和大腦的生長發育,從而鍛煉兒童的智力與身體,讓兒童在快樂中學習。另一方面,布質書籍使兒童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將書籍內容豐富化、立體化、形象化,充分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求以及對新知識的渴望,為兒童自信心的樹立和想象力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處在感知階段和認知階段的兒童來說,伴隨著兒童成長,破壞力也逐漸增加。傳統的膠裝和線裝的裝訂方式已不能滿足兒童的需求,這種書籍易被兒童毀損。布質書籍主要用棉布縫制而成,給兒童一種溫暖、舒適的質感,家長不僅不用擔心兒童在抓取、翻動或者丟棄時,損壞書籍以及對兒童造成傷害,而且使兒童在閱讀時就像玩心愛的玩具一樣充滿樂趣,但又不會像毛絨玩具那樣引起毛發過敏、螨蟲侵害。從幼兒出生開始經歷視、聽、觸覺訓練到認知世界整個階段書籍都對兒童具有重要作用,從早期智力開發,到后期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都可以通過內容互動的方式,直觀有趣地啟發兒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近些年來布質書籍的出現,為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成為兒童啟蒙教育的重要引導媒介。布質書籍以其獨特的互動性、益智性特征成為知識與兒童認知之間的橋梁。
結語
隨著育人觀念的不斷轉變,家長們都期盼孩子能成龍、成鳳,不輸在起跑線上,各個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增加,進而也推動了兒童書籍設計的快速發展。一本好的書籍不應該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兒童在翻開書本的時候能夠接觸到新鮮的事物,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布質書籍的設計不僅從材質工藝,而且從文字、圖片、版式等方面多方位探索開發,將游戲融入到書籍設計中,通過對孩子們動手能力的培養達到提升智力、開發創造力的效果。因此,布質書籍符合受眾需要,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是今后圖書設計發展的大勢。在未來的書籍設計中,設計師應不斷更新設計觀念,設計符合兒童發育特點的閱讀資料,使書籍設計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清丹.以情達趣——材質工藝在兒童書籍設計中的五感體驗[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韓映虹,賴潔,梁霄,常明.布質書和紙質書對2-3歲幼兒閱讀效果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2(05).
[3]曾琳.兒童布質書籍的互動性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2014(06).
作者:高夢琳 李湘媛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