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立德樹人下的社會實踐活動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針對高校立德樹人背景下的社會實踐活動價值進行討論,并從多個角度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校;立德樹人;社會實踐活動;價值
堅持教育工作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對服務社會以及服務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將立德樹人理念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國家未來接班人的前提條件,因此有必要針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
1在高校立德樹中社會實踐是一種現實訴求
1.1能夠推動高校德育網絡的合理建設
立德樹人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需要國家、社會、黨委組織以及高校之間進行密切的合作,從而在德育工作中形成合力,使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能夠獲得良好的環境支撐,對社會與高校加以協調,實現德育網絡的有效建設,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前提條件。而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對高校自身的人才培養功能以及社會服務功能進行有效的開拓,并為其提供與社會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對高校社會資源的引進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高校立德樹人工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所以單純地依靠教師和學生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需要家庭以及社區的有效配合,特別是在社區當中,社區的能人或名人就是整個社區精神的標桿,是社會價值觀、精神面貌的直觀體現。借助實踐活動,能夠使高校和社會之間獲得更為緊密的聯系,可以對社會當中的知名人士加以吸引,使其參與到學校德育工作中來,使學校德育力量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能夠更好地推動素質人才的培養。此外,社實踐活動對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能夠使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獲得相應的文化資源,以此來形成全面的育人教育,為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1]。
1.2是提升德育工作者綜合素養的重要支撐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而社會則具有活動支撐作用,所謂社會實踐活動,實際上就是由三者共同實現的聯合活動,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使教師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師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參加,能夠幫助教師對實際問題進行創造性的理解和分析,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和自身教研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這也是確保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教師是該項工作開展的基礎,其綜合素質水平會對教育的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借助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師生交流變得更加順暢,有效緩解教學中的壓抑感,更容易使學生敞開心扉去交流,而教師可以從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了解,利用活動反饋,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使德育工作獲得更大的時效性,與此同時,社會實踐還能實現教師的魅力升華,使其隱性教育能力得到增強[2]。
2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載體
2.1對社會實踐活動加以把握,是實現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徑
對于高校來說,其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實踐育人活動的支持,而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開展是其中的重點內容,現階段,該項活動應在各高校當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實。例如某大學結合實踐育人理念,將實踐育人活動作為切入點,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夠在實踐當中成長,該高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農村訪問活動,具體包括國家惠農政策、農村水利建設等內容;就免費師范生情況,組織訪百校活動,針對我國教育狀況、師資發展等問題進行研究,為了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學校組織企業訪問活動,通過實踐,讓學生明確掌握市場定位以及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等。然后讓參與活動的全體師生提交實踐調查報告,使學生德育教育的強化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獲得一定的參考。在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使學生更為清晰地了解國家的情況,使其建設祖國、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得到有效的增強。當然社會實踐活動的種類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于此,還需高校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使立德樹人工作能夠獲得更好的載體[3]。
2.2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載體作用
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素質教育功能,能夠有效推動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發展,因此,需要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作用加以發揮,具體如下:第一,對大學生創新實踐的精神與能力進行提升,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進行增強,是高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主要任務,如果只是單純地將德育目標設定在認知維度,則德育教育只能使學生熟知善惡美丑,但卻難以實現知與行的轉化,使學生接收知識以后卻不能進行內化成為自身的品質,如果德育工作沒有對實踐能力培養保持重視,那么學生在其中只能處于客體地位,導致其主體地位的道德觀被忽視,自然會對德育工作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將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責任以及創新精神進行重點培養,使學生在掌握技能知識的同時,養成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在生活當中學會做人,要對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明確創新精神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到社會實踐對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重要作用。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這也意味著大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問題解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夠有效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4]。第二,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自我認知能力進行增強,在人才考量當中,身心健康水平和自我認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在立德樹人工作中,這兩項內容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對社會的變化進行感知,使其能夠對黨、對國家提出的戰略方針更好地理解,從而對自身的社會地位與社會作用進行體會,使其學習動力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當中,從客觀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能夠使其在走出校園的同時,突破自我思想,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可以實現身體素質的鍛煉,還能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一定的磨煉作用,而且這種教育方式,還能有效改善大學生迷戀網絡的現象,對學生抗壓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強化作用[5]。第三,對大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增強,對黨和國家戰略方針大力宣傳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想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組織大學生進行義務支教,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專業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能夠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對法律咨詢服務進行模擬和參與,能夠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對于知識的豐富以及能力的鍛煉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對國情、民情等有所掌握,能夠將實現社會理想與學生個人理想的有效結合,使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得到更好的統一和協調[6]。第四,幫助大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屬于非常重要的指標,而社會實踐活動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能夠通過實景訓練幫助學生熟悉未來的應聘情境、崗位責任、團隊合作以及正常反應等,使大學生可以在情境當中實現自我角色的創建,并對自身進行科學的反思和客觀的總結,使自身的個性特質以及潛在能力得到有效的挖掘,讓學生能夠利用科學的眼光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使其職業發展目標得以明確[7]。
3社會實踐活動是考核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標
針對德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素質人才培養載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及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能夠使德育工作中的考核機制得到更好的健全與完善,相關教育綱要中指出,教育教學應該結合社會實踐來開展,同時還要對人才選拔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加強考查,簡單地說,就是將社會實踐納入到大學生培養內容中,并從時間和任務方面設定相應的要求,以學時制、學分制的形式來實行,將其歸為高校德育考評體系內容,要對考核辦法進行科學的編制,實行分等級的考評制度。與理論考試考評相比,實踐能力方面的考評具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考評重點在于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應用,而這也是對傳統德育教學考評的一種彌補,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發展[8]。
4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來說,其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對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綜合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要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來進行,高校應充分認識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教育,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使高校德育工作得到優化,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小云.早期教育實踐對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2(8):77-78.
[2]姚祥燕.高校立德樹人背景下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5(6):12-14.
[3]姚祥燕.試論社會實踐活動在高校立德樹人中的重要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20-221.
[4]孔穎.民辦高校立德樹人的實踐途徑和工作機制———以西安外事學院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3):80-83.
[5]張文紹,張安強.論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5):975-977.
[6]劉玲玲.以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與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4,2(10):95-96.
[7]文勝利,陳玲.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兼論西南聯大的育人經驗[J].大學教育科學,2017,3(5):88-94.
[8]王超玲.高校實踐育人新模式———以武漢輕工大學“小紅帽”志愿服務隊為例[J].決策與信息,2017,2(12):85-89.
作者:蔣丹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