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非智力因素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獲取學習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智力差異并不大。然而,學習效果卻存在明顯的差異。這說明非智力因素會對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在化學學習中,學生的興趣,學習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化學積極學習的重要因素。本文論述了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重點從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展開了論述。
在心理學中,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智力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影響甚至決定智力活動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的總和。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結構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構成的。智力因素是人腦功能的表現,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直接滲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人智慧高低的最重要的表現。而非智力因素就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為個體成才的兩個缺一不可的方面,在個體成長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智力因素是個體成才的基本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是個體成才的決定性因素。積極、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充分發揮智力潛能的關鍵。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智力開發、接受教育、發明創造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展,就可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做出較大的貢獻。我們身邊的大量事例說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為什么智力水平相當的孩子在學習效果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呢?通過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成功與否,非智力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絕大多數學習效果不好的孩子在行為上都表現有:學習興趣不高、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不堅強、學習態度不端正、方法不得當或是在人格、性格上有欠缺,而這些正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二、在化學實驗中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三學生剛開始學化學時具有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看來老師的演示實驗和他們親自動手的學生實驗就象是變魔術一樣神奇,他們因此對化學這門學科尤其是化學實驗充滿了好奇和渴望,在學習中積極主動,學習效果相當不錯。化學學習活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由好奇而引發的興趣,易產生但穩定性較差,隨著化學學習的深入,一部分學生對化學課的學習逐漸從主動變為被動,甚至還有不少學生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化學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智力因素,而是因為學習動機不明確、興趣萎縮、怕吃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造成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自信心、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是化學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積極、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他們智力水平發揮的“催化劑”。因此,化學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嘗試注重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熱烈情感,堅強意志和獨立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使其能以健康的態度對待學習中的各種困難。
1、在實驗過程的參與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你為什么學化學?你會學好化學嗎?”,其中一部分學生的答案是“因為開設了化學課,我必須學好”“因為要參加中考,所以會學好”“不知道…”“家長要我讀”“老師一天到晚盯住我”“因為要畢業”等等。這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目的,認為自己是為父母而讀書,為老師而學習,這種學習動機的不明確性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一個學生是否想學習,為什么學習,喜歡學習什么,以及學習的努力程度、積極性、主動性等,都能夠通過學習動機得以體現。還有一部分學生的答案是“因為實驗很有趣,所以可以學好”“老師教的好,會學好”“因為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很感興趣”“學習了化學,還可以利用身邊的物質,在家里做實驗”等等。可見,在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活動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最活躍的表現形式。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怎樣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動機和持續的興趣呢。從調查中,我發現學生喜歡看實驗現象,也樂于自己參與做實驗。因此,我充分利用化學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這一特點,加強實驗教學,盡量將老師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比如,在第一單元的實驗基本操作的教學中,我會鼓勵學生自己先預習老師指定的課本知識,歸納出該操作應注意的地方,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邊講邊實驗,因為這些實驗操作幾乎沒有危險性,可操作性強。教師可以抓住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某一個閃光點,讓他們最大程度地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在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興趣,從而產生明確的學習動機。我還在周末為學生提供家庭小實驗的題目。比如“月餅盒中有一小包中裝的是什么物質?它有哪些性質?它的作用是什么?”“吃魚時被魚刺卡住,喝醋好不好?”等等,讓學生把實驗和學習延伸到了課外,把觀看化學實驗產生的短暫的直接興趣持續下去,使學生對化學從有趣轉化為樂趣,把興趣上升到志趣的高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在失敗的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居里夫人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廈,那么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就是成功的柱石。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促進學生學習成功的因素。意志品質的磨煉往往出現在學習的困難時刻,調查數據表明,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成績之所以會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減弱和降低,除了因為知識難度的增加而跟不上以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意志不夠堅強造成的。一旦考試失敗,他們就會灰心喪氣,情緒低落,挫折感油然而生,這類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薄弱點就在于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遇到困難繞著走,從理智上約束自己的能力差,而且實際生活中也缺乏磨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地安排一些不易做成功的實驗來提供學生鍛煉的機會,并在過程中重視學生心理的疏導。比如,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傾倒二氧化碳等實驗,因為事前沒告訴學生操作的注意事項,所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前幾次幾乎都不能成功。當他們感到對行為結果無法控制時,常表現出回避、退縮和放棄等行為傾向。這時,教師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明白困難是存在的,但你越是堅強困難就越渺小。讓學生開展自主討論活動,利用集體的智慧商討解決方法,讓他們明白困難也是相對的。這時,的教師只需要用行動支持他們——“默默地”多收集幾瓶氣體讓學生重復實驗驗證即可,這種方式可以不斷滿足學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讓學生獲得成功感來鞏固、提高學習信心,使學生的學習決心、恒心、毅力進一步得到加強,達到從心理上增強耐挫和抗挫能力的目的。
3、在逆向的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優良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積極的性格會指引你煥發出極大的熱情,表現出良好的注意力,調動本身的全部潛力,想方設法地去為學習創造條件,以驚人的毅力去實現既定目標。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人性養育的圣殿。因此,我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時間長而且煩瑣枯燥的實驗來讓學生參與。比如,利用鐵生銹條件的探究、自制酸堿指示劑等實驗,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在實驗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將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改為逆向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奮好學等性格特征。比如,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讓學生故意忘記不放棉花,不僅讓學生知道了棉花的作用,也達到培養學生做事要認真仔細的效果;在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過程中,故意使長頸漏斗下端不用液封,并用向下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氣體這樣逆向的實驗過程來引導學生分析不易收集到氣體的原因,也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奮好學,一絲不茍、具有自信心和獨立性的性格特征。通過這樣的過程培養,學生在學科知識增長的同時也健全了人格,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更加誠實、勤勞、正直、勇敢、熱情、開朗。綜上所述,化學教學中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實驗教學正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當然,非智力因素的內容很多,其培養的方式、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自己在一線教學中的點滴心得。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燕國材.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實證與實踐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
[2]李洪玉,陰國恩.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與非智力因素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1997。
[3]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張嘉瑋,非智力因素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M],東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劉水潔 單位:重慶求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