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參與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實驗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見習結合參與式教學法在藏族護理本科生(護生)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法,選擇2014級、2015級47名藏族護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選擇2016級44名藏族護生為觀察組,采用臨床見習結合參與式教學法;比較兩組基礎護理學實驗課考核成績、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溝通能力、教學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實驗課考核成績、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溝通能力及教學效果均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臨床見習結合參與式教學法能提高藏族護生的學習成績、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臨床溝通能力,教學效果良好,適用于藏族護理本科生。
【關鍵詞】藏族;護理本科生;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臨床見習;參與式教學;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法,于2016年3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分別抽取我校2014級、2015級47名藏族護生為對照組,男7名、女40名;曾任或現任班干部:是12名,否35名;生源地:城市16名,農村31名。選取2016級44名藏族護生為觀察組,男3名、女41名;曾任或現任班干部:是10名,否34名;生源地:城市15名,農村29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開課時間均在第4、5學期,每次實驗課內容及帶教老師相同,實驗課課時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觀看視頻、教師示教、學生分組模擬[基金項目]西藏民族大學2016年學校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16300)。練習、教師總結點評。實驗組采用臨床見習結合參與式教學方法教學,具體內容如下。①課前準備。a.前期見習培訓。學期初研究者將本學期實驗項目、內容、大綱要求發給相關科室護士長,護士長安排專人進行實驗項目培訓,后期帶教護生見習。b.實驗分組。將護生隨機分為2個大組、12個小組,每個小組3~4名護生。c.課前自學。實驗課前10d將實驗項目大綱、視頻發給各小組,學生根據大綱要求,自學課本、視頻及查找相關資料,做到見習前心中有數。d.臨床見習。按照大綱要求,課余時間以大組為單位進臨床科室完成見習要求,如皮內注射,要求護生熟悉:皮內注射操作前的準備、操作中步驟、操作后處理、注意事項等;臨床護士如何詢問三史、遇到不配合或不同類型的患者時,護士如何跟患者溝通;操作前、中、后患者及家屬的反應。e.準備用物。實驗課前1d,護生同帶教老師共同準備操作用物,護生為主,教師為輔。②課堂練習。a.按學號隨機選2名護生(每名同學爭取1次機會)對模擬人進行操作,其余同學提問、討論,帶教老師點評,此過程加深護生在后期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后會自動糾錯。b.教師示教,護生觀摩,加深印象。c.護生分組練習,教師指導糾錯(再次將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改正,反復練習)。d.角色扮演(部分項目可進行角色扮演,如臥床患者更換床單位、生命體征的評估、吸氧、鼻飼、四大注射、靜脈輸液等)。操作過程中,扮演患者的護生能真實地感受到患者的恐懼、不安、疼痛等心理和生理反應,扮演護士的護生能感覺到在臨床工作中,面對患者時的緊張等情緒、溝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操作過程中的心理及行為反應。e.總結點評。隨機抽取2名護生對本次實驗進行簡要評價(從操作準備、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及作為護、患不同角色的親身感受和體會、臨床見習與模擬人、真人操作的不同感悟),帶教老師最后對護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護生提出的問題及本次課程的重點、難點、臨床面對真實患者時的特殊情況做最后總結,最后針對護生課堂出現的問題,做總結性的示教。③課后練習。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課后自行預約練習,每個項目必須練習2次以上。
1.2.2評價方法
①期末實驗課考核成績。每學期實驗課結束后,由相同的帶教老師按照統一評分標準對護生進行考核,滿分100分。②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溝通能力。本研究使用香港理工大學彭美慈翻譯和修訂的中文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和楊芳宇編制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量表。各量表的內容、計分、信度和效度參考相關文獻[4]。③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為研究小組參考相關文獻[5]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評價表。該問卷表包含8個條目,內容涉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3個方面的評價。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較差、差”5個等級,分別賦分5、4、3、2、1分進行評定。課程結束后,研究者分別向兩組護生統一發放、回收問卷,問卷回收有效率100%。
1.3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實驗課考試成績比較
2.2兩組教學前后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溝通能力比較
2.3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3討論
3.1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學生成績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情況的重要指標[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基礎護理學1、基礎護理學2實驗課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與教學中應用臨床見習與參與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法的優勢密不可分。參與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它以學生為主體,調動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參與到實驗項目的預習、準備、練習、課后點評總結等每個重要環節中,吸引護生的注意力,使護生集中精力對所學技能得以掌握,對護理實驗項目操作流程更加細致化、系統化。臨床見習是護生從課堂所學到臨床應用的一座橋梁,通過見習,護生對臨床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傳統的實驗室實驗教學中,護生反映沒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所學知識易遺忘,而臨床見習使護生有較多的時間在臨床環境中進一步鞏固、學習和運用護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7]。
3.2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溝通能力
評判性思維能力是臨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基礎,是護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8]。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評判性思維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臨床見習與參與式教學法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藏族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傳統的“以教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及藏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導致藏族護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主動去分析、推理、評判教、學過程,阻礙了評判性思維的形成,而臨床見習與參與式教學法相結合不僅讓護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并要求護生在真實的臨床環境中感知、進一步在模擬的環境中操作、分析判斷、評價教學環節,學會主動思考,因此,觀察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臨床溝通能力的強弱涉及護理質量的好壞、護患糾紛的多少,因此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4]。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見習與參與式教學法的教學方法在提高護生臨床溝通能力上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P<0.01)。傳統教學重視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習,忽視對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其進入臨床工作后因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護患關系緊張,護生臨床工作有挫敗感,影響職業穩定性。同時,藏族護生大部分為女同學、生性內斂、語言差異等因素,使其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很少同模擬人溝通,課堂氛圍死板、單調。新的教學方法讓護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前進入臨床見習,在真實的臨床情境中觀摩護患之間的溝通,更直觀地學習到溝通技巧及操作中遇到各種問題后的對策,且實驗室操作中,要求護生提問、討論、角色扮演、總結點評等各種方式,使其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中都有機會鍛煉溝通能力。
3.3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效果各條目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該教學方法中強調護生主體性、參與性、情境性有密切的關系。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9]。該教學方法注重運用護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從前期護生自學課本、視頻、搜集查找資料,到臨床真實情境中觀摩,與自學知識的融合,從而進一步對模擬人和護生操作、提出問題、總結歸納重點、難點。整個過程都是讓護生主動尋找答案,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了護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情境和角色扮演中也培養了護生積極的職業情感和態度。
3.4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①因招生條件受限,該研究中不能對同一年級護生進行橫向對照,難以保證結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②該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護生需要利用一定時間查閱、分析資料,部分藏族護生認為耗時、耗精力,課堂中還需要評價、總結問題,甚至角色扮演中部分護生不能正常進行,感到上課有一定負擔和壓力,不愿意將課余時間支配到本課程中,教師需隨時關注、引導、干預護生,使其形成良性循環。③教學過程中,前期同醫院護理部、臨床各科室的見習帶教老師溝通,見習帶教老師的培訓尤為重要,為后期實驗教學奠定基礎。尤其要求臨床見習教學與實驗帶教老師操作盡可能保持一致,如有不同之處,也需帶教老師跟護生講明原因。臨床見習與參與式教學法結合運用到基礎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了藏族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因此,本次教學改革是可行的,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后需進一步深入探究,不斷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西藏需要的優秀護理人才。
作者:劉麗軍 戎浩 張曉英 邵莉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